前不久,大鵬新片《吉祥如意》,以過年時一家人團聚的故事,讓很多觀眾不僅看到了喜劇之外的大鵬,還欣賞到了難得的關於中國農村大家庭的故事,然而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卻是緊張的室內爭吵場面。
事實上,早在三十年前,大陸就上映過一部相同題材的電影,那是黃健中導演的《過年》 趙麗蓉, 葛優, 李保田, 六小齡童, 梁天, 丁嘉麗馬曉晴的代表作
這幾年,每當過年的時候,它總會被一些粉絲拿出來曬曬太陽,因為它是無數哀嘆過年喜慶氣氛的電視劇中唯一一個敢於展現中國-style過年荒誕與悲劇的。
由李保田,扮演的程老父親終於在除夕夜歸來。他帶著一些搶眼的年貨和半年的八千塊血汗錢回到了東北老家,在冰天雪地里與趙麗蓉,飾演的妻子團聚。
那天晚上,老兩口一個人喝酒,像一對沒有孩子的可憐人。其實他們有五個孩子,有的已經結婚了,有的還在讀書,更有甚者,白白的呆在家裡。
大兒子雖然是化學老師,有著體面的工作和優雅的外表,卻娶了一個刻薄庸俗的女人。在她面前,他永遠只能逢迎,不還手不罵不報復,極其膽小。更何況,因為這個勢利庸俗的老婆,他們倆的兒子,在爺爺奶奶面前都不能自由發揮。
大女兒也是沒有反抗能力的溫順。面對丈夫丁圖的薄情和渣男的沾花惹草行為,她只是不予理睬。原因是她老公總是以不能生孩子為由欺負她。他美其名曰「你不能生,為什麼不讓我去外面找小三?」
二兒子在北京,讀研究生,似乎學業有成,前途光明。事實上,他仍然只是用父母的血汗錢,換取了一個高級幹部女兒的分量。而且,他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沒什麼,只有小兒子帶著未婚妻看通宵電影,更過分。他明明沒有收入,卻在正月初一,坐了一輛很貴的計程車回家。表面上看,我是在傷害我的女朋友,但實際上,這和二哥沒什麼區別
而那個一意孤行,偷戶口本,嫁給無父無母男朋友的二女兒,是最不被父親喜歡的。因為她不服從她父親。
命,在外與「野種」私定終身。可相比於其他四個兄弟姐妹,她和丈夫才是最體貼老父母的一對。
簡單來說,大兒子、大女兒懦弱窩囊;大兒媳婦、大姐夫勢利貪財;二兒子、小兒子純種啃老;唯一有孝心的,便是二女兒一家。
一對老夫婦,及五對子女及配偶,加上一個小孫子,在正月初一當天,上演了一段以熱鬧喜劇為開場,卻最終以雞飛狗跳的悲劇為收場的故事。
某種程度上來說,《過年》一片其實袒露了中國傳統大家庭中最普遍的問題:對上一代物質資源無止境的索取,以及對同胞兄弟姐妹嫉妒或利用的自私心理。
在影片開始不久,便借老夫婦之口,交代了大兒媳的蠻橫無理。一是去年過年時,她將家中的家具砸壞,二是其子在其威逼下,不敢和奶奶相處。
然而當她得知程家老父手頭寬裕後,便立馬轉變態度,帶著迂腐的丈夫隨便買些薄禮,來到公婆家拜年認錯。其目的只有一個:藉機誆錢。
二兒子的誆騙之道要高明一些,先是用一台高檔的按摩儀器讓老父母放下心防,之後再從容易對付的母親入手,打著自己要外出做調查研究的幌子,行的卻是和女友遊山玩水的私慾。
除此之外,大姐夫和小兒子對於金錢的索取要更為令人寒心。大姐夫利用妻子不能生育的藉口,讓程家對自己有愧,再以股票的由頭作為變相補償;而小兒子則以婚後待在家裡照顧父母為理由,打的卻是好吃懶做,終生啃老的主意。
程家一大家子的怪相叢生,究其根源,和每個人的輩分及性別有關。
大兒子和大女兒的憋屈忍受,在於他們是家中最大的孩子,自小便得以長姐長兄的身份,接納家中一切的不如意,奉獻出自己所有的好脾氣。
當他們在原生家庭中失去話語權,保持長期的忍受習慣後,即使再組成新的家庭,也勢必會畸形地忍受一切。大兒子對刁蠻媳婦的步步退縮,大女兒對浪蕩丈夫的一味容忍,皆出於此。
與之截然相反的,是兩個較小兒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待遇。從二兒子能夠一路讀到研究生,便不難看出,老父親對他有多麼偏愛。雖然同樣對學習抱有熱忱,大兒子卻只能成為化學老師,這在片中有多處對大兒子酷愛讀書場面的刻畫。
而小兒子房間中電影海報的到處粘貼,以及他頑劣不堪,出手闊綽的習慣,分明能看出他自小被寵溺的情形。畢竟,連自己結婚時的開銷,他都能以募捐的方式向各位哥姐索取,可見他毫無自立之心。
和以上四位有性格缺陷的同胞兄弟姐妹不同的是,二女兒的三觀顯然要成熟得多。而原因卻極為讓人心寒,那是因為她的性格養成期並非是在程家,由於老父親當年收入微薄,不夠養活五個孩子,遂將她送給南方的叔叔撫養。
為什麼送養的不是小兒子,而是小女兒,由此不難看出程家重男輕女的偏見了。
更進一步來說,雖然程家四個有性格缺陷的孩子,讓老父母添堵,可究其根源,卻是由後者造成的。
從程家老父親倚老賣老的姿態,大家長訓話時的秉性,逐一讓兒女們「覲見」,其他人「退下」的儀式感來說,程父早就以絕對的權威壓制住各子女們的真實秉性。
而另一極富深意的情節,便是當大女兒告知程母,丈夫丁圖為了滿足自己沾花惹草的慾望,不斷讓自己打胎時,程母不但沒有苛責丁圖,反而眉頭緊鎖,若有所思地說起了程父當年的荒唐事。原來程父年輕時,也曾似丁圖一般,行跡浪蕩,只不過後來兒女大了,自己老了,才收斂穩重起來。
所以,程母的意思非常明顯,對大女兒的勸告只有一個字:熬。
熬過去了,日子也就好過了。
程父的大家長做派,程母的無底線忍受,最終讓子女們一個個過著或是自虐或是自私的生活。
如果拋開本片的悲劇底色不談,《過年》其實是中國最早的春節檔影片。本片在1991年2月12日上映,按照農曆來算,便是春節前三天,且影片的主題就是過年。
不過和當下的春節檔電影以商業眼光製作不同,本片是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和香港萬和影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屬於合拍片,依舊是國營大廠的製作程式。
但上映之後,卻受到了電影界的廣泛認同和讚譽。在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委團大獎,女主角趙麗蓉也成為了內地第一位國際A類電影節的影后。
的確,在扮演程母這一角色時,趙麗蓉絲毫不顧拍片環境的艱苦。當時,攝製組在大年初一正式開機,於零下二十多度的環境下拍攝取景。
影片開頭的一場戲份中,便有程父為程母拔罐子的橋段,當時導演黃健中打算用替身扮演,以免趙麗蓉著涼。可她堅決不同意,非得親自上陣。
此後,影片雖然順利拍完,但趙麗蓉卻大病一場,落下了肺氣腫的後遺症。可也正由於她毫無違和感的表演,為中國電影史留下了這樣一個如此親和,卻又如此卑微的農村老婦的鮮明形象。
另一方面,《過年》雖然是一部電影,卻不難看出,它其實有著戲劇上嚴格的「三一律」考量。即地點一致(戲劇中的動作應發生在同一地點)、時間一致(不超過二十四小時)、情節一致(情節應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全片幾乎都以程家作為故事發生地,集中於初一這一天的時間中,且皆圍繞著「過年」這一件事而展開。
的確,本片並非是嚴格的以電影劇本的範式而創作,而是改編自舞台劇《大年初一》。可導演黃健中在執導本片時,對中近景內的場面調度,以及鏡頭語言的剪輯運用,皆顯示出高超的功底,絲毫沒有舞台劇的外放形式。
所以,對於如今因疫情影響而難以回家過年的影迷們來說,不妨再拿出這部老片仔細咀嚼品味,便會發現,一大家子的嘈雜過年,有時候並非是一件美好的事。性格不同,卻偏要在一處接受家族長的統一調配,傾吐本來並不愉快的情緒,反而是種折磨。
-END-
【文 | 南野文 】
【編輯 | 語非年 】
關注@柴叔帶你看電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昔日實力唱將,因怪病暴瘦40斤,如今卻敵不過流量明星?
2020年,中國電影人的噩夢往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45001bd0b2a892149634f6dac1b49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