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期間上映的七部電影中,《中國桌球之絕地反擊》(以下簡稱《中國桌球》)是我最期待但又有點擔心的一部。
期待上映前的口碑。我一直堅持,好電影不怕提前給觀眾看。0755到79000,提前開始看電影,口碑反響很好。羽毛球冠軍鮑春來甚至寫了一篇長文稱讚這部電影。他很坦誠,表達了自己最初的擔憂。競技體育是個技術活,花了十幾二十年才走出來。電影如何呈現?這需要很大的水平。
這也是我最擔心的。也是體育題材。從0755到79000,陳可辛請現役排球運動員幫忙解決這個問題,但鄧超選擇了演員!此外,鄧超和俞白眉擅長喜劇題材。他們會給《中國桌球》注入很多喜劇元素嗎?
1月20日看完放映,果然不出我所料,擔心純屬杞人憂天。《奪冠》在燃燒,真實,夠感動。最後的比賽是高潮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牛逼!
先說實話。
這是體育題材最難的一點。《中國桌球》的真相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方面,它是過去的真實再現。影片截取了90年代初桌球男子國家隊陷入低谷,1995年獲得世乒賽冠軍的故事。從最低谷到巔峰,從失敗的邊緣到絕地反擊,這個故事本身就足夠精彩,所以影片能堅持「真實」二字,整部影片看不出戲劇處理的痕跡,一切都真實自然。
在這個前提下,鄧超和俞白眉用無數細節夯實了影片,選教練、選球員、制定策略、苦練……全方位再現了從訓練到打比賽的過程,成功地詮釋了桌球為什麼跌入低谷,如何重回巔峰,短短几年間經歷了什麼。
另一方面,製作層面的細節,從開場長鏡頭的運用,到90年代全片的精準還原,都透露出非常高級的電影質感。我喜歡在看電影的時候關注細節。電影大到訓練館、公交車,小到戴在手術室的床、手上的手錶、拍球拍用的膠水。
真實再現訓練和比賽過程。影片中有大量的訓練和比賽場景,還有很多慢動作特寫。姿勢不專業,動作不標準。在大銀幕上會被放大幾倍,所以演員演職業比賽真的很難。然而,影片中的人物出醜、馮鞏與卡爾森的較量、黃照與佩爾松的對抗,都沒有在大銀幕上再現。看了特輯的製作,才知道演員的選擇不僅要求長相氣質相近,而且所有演員都經過專業教練的嚴格訓練,甚至瘦了十幾斤。他們像職業運動員一樣,用汗水換取真理。
也有人描繪真相,勾勒出精彩的群體形象。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縝密的心思。影片沒有迴避人性的種種弱點。故事開始時,戴與倪曉東發生爭執,中間,不滿成為的「墊腳石」,憤然辭職。在高潮部分,黃照在休息室的恐懼一一呈現。
先說搬家。
《中國桌球》被真實的力量和生動的人物塑造所感動。影片以鄧超飾演的戴為主線,放棄高薪回國執教,在艱苦的條件下拿酒拿贊助,比賽失利被調查,忍受傷病堅持工作。影片不迴避所有的問題,巧妙地拿它們來為情感增加砝碼。在影片中,有一段是調查人員與戴在家中的談話。戴的妻子和孫儷扮演的含淚辯護也讓我瞬間落淚。《中國桌球》沒有畫臉,也沒有按人頭說教,但是看到這個,我自然想到了電影的開頭。戴放棄了她50倍的年薪和在羅馬的大房子,安
以及讓我感到溫暖的人文關懷。從隊里退役的陳文回家開了一個大排檔。他沒有發財,也沒有那麼開心。當初,帶著激情退役是他心裡的一根刺。當他看到馮鞏贏了比賽,坐在桌邊哭的時候,他知道他有自己的貢獻,終於放下了,這也是對觀眾人性的一種強烈釋放。
還有一點來自比賽過程的感動。影片再現了第43屆世乒賽。全段是影片的高潮,讓人熱血沸騰,充滿活力。看到結局還意猶未盡,讓我覺得這是三年來最精彩的一部電影!
因為有足夠的真相和足夠的鋪墊,國際裁判的不公和持續數年的低谷,不被看好的國家隊和不被看好的「殘兵敗將」已經到了勝負的臨界點。這種體育競技的自然激烈刺激在影片中達到了頂峰,也是個人成長、團隊合作和頑強拼搏精神的集中體現。坐在電影院就像坐在時光機上,回到了遊戲現場。太真實了,太感人了。
最後我想說,《中國桌球》雖然是體育題材,但是看電影沒有門檻,非常適合這個春節合家歡。我既不會打桌球,也不會看桌球比賽,也不太了解桌球的過去,但這並不影響我的熱血和感動。這個不用擔心,可以放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