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四年,雍正帝收到了一本奏摺。這本奏摺是監察御史謝世濟親筆所寫,彈劾河南巡撫田文鏡。謝世濟列舉了田文鏡「袒護官員、草菅人命、蒙蔽君主」等十大罪狀。雍正看完奏摺後,直接拍案而起,命人火速將謝世濟抓來,嚴加審問,一定要看看謝世濟和田文鏡有何私人恩怨?
謝世濟是廣西全州人,康熙五十一年的進士,後來調到浙江任職,田文鏡時任河南巡撫,謝、田二人壓根就不認識,謝世濟為何要彈劾田文鏡呢?因為在此前發生了著名的「李、田互參案」。簡單來說,在一年前,河南巡撫田文鏡參倒了一批河南官員,這批官員大多是科舉出身,而田文鏡本人並通過「捐官」入仕途的。所以,當時的直隸總督李紱(文壇領袖)彈劾田文鏡「蹂躪讀書人」。田文鏡為了報復李紱,彈劾李紱是「科甲朋黨」,經過一年多的鬥爭,田文鏡勝出,李紱被貶。
謝世濟和李紱一樣是進士出身,他在浙江打聽到田文鏡的諸多罪證,為了給讀書人出頭,謝世濟上奏彈劾田文鏡的「十大罪證」。因為田文鏡是雍正的寵臣,謝世濟同時指責雍正偏袒田文鏡,為李紱喊冤。
實際上,在李紱和田文鏡的鬥爭中,雍正也左右為難。田文鏡是雍正推行新政的得力幹將。李紱學識淵博、為官清廉,是雍正較為喜歡的讀書人。但相比之下,雍正決不允許「朋黨」的出現,田文鏡說李紱和那些讀書人是「科甲朋黨」,導致李紱落馬,田文鏡則被雍正樹立為「模範督撫」。此時,謝世濟又出來彈劾田文鏡,很明顯是要和雍正對著干。而且,謝世濟和田文鏡素來沒有交集,突然彈劾田文鏡「十大罪狀」,雍正的直覺就是,謝世濟的背後,肯定有人指使。於是雍正召集大學士、大理寺、刑部等一起審理謝世濟案。雍正問謝世濟:
「田文鏡秉公持正,實心辦事,乃天下督撫中罕見者。你到底是受何人指使,有意詆毀田文鏡?」
謝世濟面對雍正和各部大員,沒有一絲一毫害怕,他昂首說:「確有二人指使臣彈劾田文鏡!」
雍正一聽,大喜過望,沒想到審理此案會如此輕鬆。雍正問:「到底是哪二人指使?」
謝世濟答:「指使臣的兩個人,是孔子和孟子!他們二人告訴臣,為人臣當盡忠進諫,臣這麼做,當然是他們教我的!」
雍正聽完後,臉色通紅,啞口無言。諸位陪審的大臣面面相覷,不敢說話。最後,謝世濟被以「受人指使,結黨營私,擾亂是非」為罪名,被雍正處以斬立決。但自古以來,朝廷都不輕易殺言官。謝世濟是御史出身,雍正也不願意背負殺言官的罪名。在斷頭台上,謝世濟和另一位叫陸生楠的官員一同被處斬。午時三刻時,劊子手動手,陸生楠人頭落地,謝世濟只是「陪斬」,虛驚一場,最後被免死罪,流放邊疆。雍正心中,謝世濟罪該萬死,只因他是言官,雍正才饒他一命。
需要說明的是,謝世濟從斷頭上下來後,依然不肯認罪,揚言說:「生不如死,病不如刑,屍解而去,何懼之有?」坦然面對。但雍正卻在聖旨上說謝世濟「畏懼而跌倒,深知己之罪不可赦,深悔之」。雍正之所以這麼說,是要給自己挽回點顏面。
筆者認為,田文鏡在擁立雍正新政時的確有很大功勞,但田文鏡性格暴戾,對待下屬十分嚴酷,被人稱為「酷吏」。田文鏡或許本無意汙衊讀書人,但為了自保,以「科甲朋黨」這種莫須有的罪名來扳倒李紱,可見田文鏡並非是個純臣。而謝世濟捨命彈劾田文鏡,可以看出,謝世濟無愧他心中的「孔孟之道」。乾隆繼位後,謝世濟被官復原職,後來心灰意冷,告老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