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一廠是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的簡稱,1955年在政府的號召下集齊了「紫砂七老」創立工廠,直到1997年結束國營改制為民營。
40餘年間,一廠培養了大批紫砂大師,他們創作出的紫砂精品層出不窮,因此一廠也被戲稱「官窯」。
近幾年,網絡上出現了很多所謂的一廠庫存壺、台灣回流一廠壺,價格往往低廉,有的甚至不足百元。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壺基本都是作假一廠老壺。
一廠壺型
對於拙劣的造假一廠壺,我們只需擦亮眼就可以輕易辨別,下面教大家幾招。
常見造假一廠老壺辨別
1
一廠老壺不會出現帶有一廠的刻款與印章
其實,紫砂歷史上是沒有所謂特定一廠的。1980年,由史俊棠先生等青年輩陶手創立了紫砂工藝二廠,後來陸續有了三廠、四廠等。
一廠全名宜興紫砂工藝廠,之所以被稱為一廠只是台灣商家為了方便將宜興紫砂工藝廠與後來的二廠、三廠等進行區分,由此一廠之名才流傳開來。
宜興紫砂工藝廠才是一廠的官方名稱,也從沒有在壺上刻帶一廠的款或鈐帶有一廠的印。
2
底款不會出現某某某之徒字樣
上面這個壺,底部刻款景舟之徒,桂珍手制。這算是進階版的假一廠壺,因為乍一看刻的還有幾分神韻。
但仔細一想便索然無味,首先,當時的作品並不會在壺底刻上某某之徒這種刻意的話。
其次,顧景舟先生雖然教導過周桂珍,但周桂珍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顧景舟的徒弟,她的師父是王寅春。
3
刻意刻上公曆年份
上面這把壺底款上刻了1968,潛台詞就是「我這個壺是一九六八年做的,是文革老壺。」
然而當時所作的壺,並沒有在底款上刻年份的做法。
文革壺,前期不留名款,為明確責任,採用阿拉伯數字和工號為記號。
中期,壺底鈐印長方形壺名。後期,壺底鈐印帶框陰文「中國宜興」,蓋內鈐制坯手長方形款識,楷、篆、隸皆備。
4
一眼髒的
很多打著一廠老壺幌子的垃圾壺,為了讓人相信出其庫存的特質,總是會進行拙劣的做舊。
因其售價非常低廉,不值得費心做舊。所以一般做舊手段即是讓壺看起來儘可能的髒,各種塗灰抹泥。
一般來說宜興紫砂廠出廠之產品大多有貼上標籤
橢圓形綠標(雞蛋標)—約1977年—1982年
無標誌 約1983年—1987年
這一時期是一廠的快速發展期。改革開放後,僑商與台灣紫砂愛好者推動了紫砂市場的復甦。紫砂在國際市場亦漸露鋒芒。工藝水平逐步改善,紫砂泥質亦極佳。
方圓標(白標)—約1987年—1992年
鐳射標—約1993年—1997年
小韻提醒大家
由於一廠老壺和回流壺是造假的重災區,所以不建議壺友在網上購買一廠老壺和回流壺。
· 感 · 謝 · 閱 · 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