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做得多一些,再多一些……

2019-09-18     萊西市檢察院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時,我正在讀大一,在電視上看到解放軍浴血奮戰抗震救災,心底有一個聲音在說:一定要去參軍。之後,我義無反顧,選擇休學參軍。2011年轉業後,我來到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檢察院工作。

在檢察院工作的8年里,我歷經反瀆局、反貪局、政治處、未檢科、直到現在的第五檢察部,不同崗位帶給我不同的工作經歷,也讓我得到了多樣的人生體驗。但讓我最牽掛的,還是現在所從事的未檢工作,以及那些需要法治關懷的孩子們。

2018年初,我轉崗到當時的未檢科。初來乍到,我又成了未檢工作的「新兵蛋子」。當時院裡正在籌備檢察開放日活動,未檢部門挑大樑,科里人手不夠,科長給我的任務就是負責宣講。

我一方面熟記PPT內容,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時間抓緊熟悉未檢部門的工作內容。這次宣講不僅讓我在未檢部門站穩腳跟,也讓我與未成年人普法宣講員結下了不解之緣。從那時起,我愛上了未成年人普法宣講工作,並且願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在其中。

因為表現突出,我被選入河南省檢察院宣講員隊伍,主持省院的檢察開放日活動。最初我的職責就是照本宣科,人家給什麼材料,我照著念就行了。但我相信我還能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於是我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了心理學,根據孩子的行為和表情來揣摩孩子的心理,能否接受,是否愛聽,跟來參觀的孩子和家長聊天,了解他們關注的點有哪些。

有了這些積累,我和孩子們越來越能打成一片,他們也願意把我當作朋友,見面就喊我「大楊哥哥」。就這樣,我的知識儲備越來越充足,宣講風格也越來越成熟,在後來的省院市院檢察長擔任法治副校長的聘任儀式上,我都參與組織策劃,並以主持人身份登台。

隨著工作的深入,我終於等到了挑大樑的機會。2018年一年間,我和同事們組織策劃了「小小檢察官」演講比賽、「我愛你中國」詩詞頌、國家憲法日等活動,許多優秀的節目從中湧現,並多次入選省院組織的未成年人普法教育活動。

可以說,未成年人普法工作不僅「解鎖」了我的一項新技能,也為我開闢了一片嶄新的天地。

在未檢部門工作久了,會有一種「職業病」:當社會上出現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時,有人會把這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而未檢幹警考慮的卻是「是不是我們的預防工作沒做好?」「該如何針對這些案件增加普法內容」……我一直相信,未檢工作是有邊界的,邊界就是預防禁絕。而這,就是未檢幹警的使命。

我院建設了一流的未成年人普法教育中心,每年來這裡接受法治教育的中小學生絡繹不絕。2018年一年間,我主持的普法活動有600餘場,暑假時甚至一天要辦5場。我們的周末是常年無休的,因為家長們只有在節假日才有時間帶孩子來參觀。除了在院裡,我也會被學校和家長邀請到校園裡普法宣講。一年中,我累計為鄭州市260餘所中小學送去普法課,在10家中小學任法治副校長,與70%以上的中小學有交集,能輻射影響大約10萬人。

這些數字雖然看上去很多,但與整個城市、整個社會需要法治幫助的未成年人群體比起來還是遠遠不夠的。在一線工作久了,更能感受到力不從心。未檢工作需要社會層面的共同關注,就像全員廣泛參與消防安全一樣,大家都繃起這根弦,才能真正在校園裡築起法治堤壩。就像我們在校園中大力發展的小記者、小小檢察官、法治服務積極分子,這些孩子的一句話或許就能阻止一次校園暴力,挽救幾個家庭……

2018年我的孩子出生了,我升格成了一名父親。身份的轉變為我的心態帶來巨大的影響,我開始更多地思考,如何為孩子們做得再多一些,為他們的未來創造一個更加純凈的法治環境。在進行普法宣傳時,我結識了很多同樣有愛心有熱情的家庭,他們也想為法治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我就以個人名義組織了一支志願者服務隊,為更多需要法治教育和關懷的孩子們送去愛心。

我們這支志願者隊伍的主要幫扶對象是孤兒和家庭困難兒童,成立至今,我們組織了40餘場愛心活動,每次都有幾十組家庭加入,一些愛心企業、司法社工也都參與其中。除了鄭州以外,周口、南陽、駐馬店、安陽……河南省18個地市我幾乎都走遍了,幫助過孩子大概也有1萬多人。

做志願服務其實已經超出了我的工作職責,成為一種自發的行為。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微乎其微,但只要做了,肯定比什麼都不做強。這就像是在十字路口,只要有一位路人停下來等紅綠燈,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一起等。我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行動帶動更多的人加入進來,更希望現在幫助過的孩子,在他長大後,能懷著這份愛心,成為一個新的火種……

(講述人系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檢察院第五檢察部幹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sfqQ20BJleJMoPMHj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