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熙,1909年出生於文昌縣重興區重興鄉柏茂村,是當地的大戶人家之後。就讀瓊海中學(現海南中學)期間,他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活動,1932年考上中山大學外文系。大學畢業後,林伯熙將購買到的各種進步書籍500多本帶回家鄉辦圖書館。
抗日戰爭爆發不久,林伯熙積極參加抗日鬥爭。1938年春,林伯熙自理一切到延安陝北公學進一步自我鑄造,接受黨的培養和教育。返回家鄉重興的林伯熙建立文昌縣經濟中隊,親任中隊長。後經濟中隊攜槍枝加入重興鄉游擊隊,使游擊隊擴大到百人左右。
當時林伯熙還賣田買槍捐給游擊隊。1939年下半年,這支游擊隊阻擊日軍「掃蕩」,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博得群眾讚揚。1940年9月,這支游擊隊被改編為瓊崖抗日獨立總隊一支中隊,林伯熙任中隊長。
林伯熙在瓊崖抗日獨立總隊得到黨的培養,迅速成長。1941年任第一支隊副支隊長,1942年春任第三支隊支隊長,成為獨立總隊年輕有為的指揮員。
林伯熙在頻繁的戰鬥中,不畏強敵,英勇善戰,屢立戰功。1941年春,林伯熙帶領第一支隊部分精幹隊伍襲擊瓊東縣潭門據點日軍,集中火力痛殲日本鬼子。林伯熙指揮的一場「圍點打援」戰,讓其名聲大噪。1941年4月初,已是一支隊副支隊長的林伯熙率部挺進文昌,襲擊日軍翁田據點。為確保一舉拔除該據點,他派出兩支伏兵密切配合,分別伏擊昌灑、錦山的出援之敵,戰鬥取得勝利。
1941年7月,日軍進占文昌縣大昌鄉美德村並建立據點。瓊崖特委做了詳密的打退據點日軍的軍事部署,其中,林伯熙帶領兩個中隊冒著日軍飛機轟炸掃射,埋伏殲敵60餘名。
1942年1月的大水戰鬥,林伯熙擔負指揮部隊打擊援敵的任務,共殲頑軍數百人,又立戰功。在戰鬥的烽火線上,林伯熙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被提拔為第三支隊支隊長。
同年,林伯熙在金雞嶺伏擊日軍的戰鬥中不幸犧牲,時年33歲。 (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記者田春宇整理)
原標題:林伯熙:鏖戰沙場建功赫赫 火線入黨以身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