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偷偷將零件裝進褲兜,獄警怒喝:幹啥!2012年法院通告:減刑

2023-11-21   古今記實1

原標題:死囚偷偷將零件裝進褲兜,獄警怒喝:幹啥!2012年法院通告:減刑

都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一個僅有初中文化的死囚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連續獲得10項國家專利,最終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發明家,進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一、茶樓老闆淪為毒販

2007年,一個名叫黃曉友的「茶樓老闆」被警方逮捕,而罪名則是販賣毒品罪。

黃曉友是重慶市巴南區魚洞鎮人,出生於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之家。初中剛畢業,黃曉友就決定去社會上闖蕩。從小精明過人的他,發誓要出人頭地,改變自己貧困的命運。跟隨表哥,黃曉友干過服裝貿易,做過餐飲,漲了很多見識。

回到重慶後,黃曉友發現家鄉人喜歡喝茶,茶館也多,但偏偏缺少高檔茶樓。自重慶市變為直轄市以來,當地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商貿十分發達。黃曉友敏銳地意識到,高檔茶樓將成為新的趨勢。

因此他向表哥借了一大筆錢,然後又向高利貸借了15萬。表哥聽說後非常震驚:「你一開始就玩這麼大,找死嗎?到時候你連利息都還不起?」

然而黃曉友卻胸有成竹地說:「做生意就是靠膽量,不冒險搏一搏怎麼成功?況且只有這樣,競爭對手才少,才能吸引更多的有錢人!」

在黃曉友的親自過問下,裝潢豪華、陳設氣派、茶葉優質的茶樓拔地而起。茶樓甫一開張,成群結隊的商人、企業主幾乎要踏破茶樓的門檻,成為他們洽談生意、休閒聊天的指定場所。很快,黃曉友就收回了成本並且大賺了一筆。

這一成功,讓黃曉友愈發相信自己的眼光以及自己做生意的法則,那就是「要賺錢,就要大膽!」

2002年,黃曉友開了一家高檔西餐廳。如他所料,他的西餐廳葉門庭若市,大賺了一筆,惹得不少同行嘖嘖稱讚。

隨後黃曉友多元化投資,影院、超市、商場紛紛建立了起來。黃曉友賺得盆滿缽滿,身家很快就超過了數百萬。從一個貧困的農村娃到一個百萬富翁,黃曉友可謂是蝶變。

黃曉友沒有文化,也沒有什麼高尚、健康的愛好。在與生意夥伴洽談期間,黃曉友在KTV、會所里夜夜笙歌、醉生夢死。在狐朋狗友們的慫恿下,黃曉友很快就沾上了毒癮。搖頭丸、冰毒到海洛因,黃曉友每天都在瘋狂吸毒,每天的消費多至數千元。漸漸地,黃曉友對毒品生意也開始有了興趣。他發現這門生意簡直是暴利,可比老老實實賺錢爽快多了。

黃曉友膽子很大,明知是掉腦袋的生意,他卻偏要做。2007年,黃曉友去了一趟金三角,果然聯繫到一個大毒梟。他找了個靠譜的、名叫張華的馬仔,要他用陸運的方式將3公斤麻果帶回境內。

哪知張華剛一入境,就被警察抓了個正著。很快,張華向警方招供,將他的幕後主使和盤托出。就這樣,黃曉友從一個百萬富翁成為一個身陷囹圄的毒梟。由於販運毒品的數量極大,因此黃曉友被法院判決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一般而言,若在緩刑期間表現良好,就不會執行死刑,而是改為無期徒刑。然而黃曉友並沒有一絲死裡逃生的快慰。相反,他的經歷完全垮了。

二、柳暗花明

判決下達後,黃曉友被移送到重慶市渝州監獄服刑。死緩雖然不是死刑立即執行,但也是一種重刑。不出意外,黃曉友的大半生都將在監獄中渡過。對於他這個極有抱負和夢想的人來說,這比死都難受。他每天都在恨自己,為什麼要沾毒品,為什麼要販毒。

黃曉友的改造地點是製造車間,他每天學習技術,並從事著繁重的勞動。在外面,黃曉友錦衣玉食、前呼後擁,而在監獄裡他穿著囚服,吃著自己並不習慣的食物,過得苦不堪言。作為大老闆,他已經有多少年沒有參加勞動了啊?況且毒癮,早就掏空了他的身體。

每次收工時,他都覺得自己的骨頭要散架。而時不時就發作的毒癮,讓他每天生不如死。就像是泄了氣的皮球,黃曉友每天都活得渾渾噩噩。他明白監獄的政策,只要好好改造就能獲得減刑。

然而根據我國法律,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五年,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年。也就是說,無論怎麼減刑,他都將在監獄裡待20年以上。黃曉友入獄時不過37歲,出獄後就已經成為白髮蒼蒼的老頭,試問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意思呢?

想到這裡,黃曉友徹底自暴自棄了,他覺得與其苟且地活著,還不如自暴自棄聽天由命。於是他每天都在裝病,找各種藉口不肯上工。無論獄警們如何勸導,黃曉友都依然故我,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因此他多次受到獄警的警告。如果再這樣下去,黃曉友可能永遠無法獲得減刑。

對於黃曉友的狀態,獄警們非常著急,他們軟硬兼施:「黃曉友,你必須直面自己翻過的錯誤,要像一個男人一樣為自己的未來負責,只有認真改造才有救。」然而任憑獄警們說破嘴皮,黃曉友也不肯動一下。獄警們見此都搖頭不已:「這個黃曉友,沒救了啊!」

就當獄警們都準備放棄黃曉友時,2009年6月的一場事故,卻讓黃曉友重拾生的希望。在監獄裡,囚徒們都要定時看新聞。在新聞中,黃曉友看到了「成都公交車自燃事件」。在短時間內,有27名乘客遇難,並且重傷了74人。薄薄的公交車玻璃,成為了生與死的天塹。

獄友們議論紛紛,他們說乘客們太傻了,隨便找個高跟鞋就能砸碎玻璃,那些男乘客都在幹啥?然而有些獄友卻不以為然,在突發事件中,誰能保持冷靜?大家都光顧著逃命,誰會想到砸碎玻璃呢?說著,獄友們一鬨而散,唯獨留下了若有所思的黃曉友。

對於這場災難,黃曉友是非常震驚的。如此大的傷亡,讓他感到非常惋惜。那一夜,他輾轉反側、徹夜難眠。他非常困惑,公交車公司為什麼就沒想到玻璃問題呢?為什麼就不能通過一種手段,讓玻璃迅速破碎,進而讓乘客們順利逃生呢?

在其後的幾天裡,黃曉友每天都在想這件事。至於去車間上工,也變得積極了。他的轉變讓獄警們刮目相看:「黃曉友怎麼突然想通了?」原來,黃曉友之所以去車間,就是想發明一種裝置,解決公交車的玻璃問題。

黃曉友雖然聰明,但如今也是初涉技術,因此任憑他苦思冥想,也找不出辦法。一天晚上,上鋪的獄友劉奎發現黃曉友睡不著,便問他是怎麼回事?得知緣由後,劉奎對黃曉友說:「咱們監獄的圖書館啥書都有,咋不去那裡找點資料呢?」

聽到這裡,黃曉友恍然大悟:「對啊!還有圖書館啊!」於是黃曉友在工作之餘,總會去圖書館轉轉,那裡有許多機械類的書籍。雖然他文化水平不高,但憑著他聰明的頭腦,很快就想出一個主意……

黃曉友很早就開上了車,車內有安全氣囊,能在發生事故時救乘客一命。那麼能否利用安全氣囊的原理,在緊急時刻炸碎汽車玻璃呢?他設想,可以將安全氣囊裝置改造成更簡單微小的電控炸藥。若汽車內的氣壓和溫度上升到一定程度,玻璃就能自行炸碎。

理論完成了,實踐又是個問題。作為一介囚犯,哪有發明的自由呢?此後在白天幹活時,黃曉友經常會將車間內壞機器上的電源組、傳感器等零件揣進兜里。回到牢房後,黃曉友就能繼續他的研究。他發現發明創造實在太過癮了,以前在監獄裡度日如年,現在卻感覺時間過得飛快。然而不久後,黃曉友就遇到一場「危機」。

三、死囚的逆襲

一次快下班時,黃曉友故伎重演,將一塊零件悄悄揣進兜里。為了不引起獄警的注意,他還將一塊零件放進了劉奎的褲兜。而這一切,都被獄警看在眼裡。說著獄警向兩人靠了過來,然後大吼道:「你們幹啥呢!」

在眾目睽睽之下,黃曉友和劉奎只好戰戰兢兢地將零件掏了出來,放在桌上。獄警一看就納悶了:「這都是些壞機器的零件,對他們也沒啥用啊?偷這玩意幹嘛呢?」

黃曉友喏喏地說:「我只是想發明一個玻璃自動破碎器,所以想拿一些零件回去做實驗。」

聽了黃曉友的話,獄警不怒反喜:「早說嘛!這事為啥不早報告呢?」原來黃曉友並不知道,監獄裡一向鼓勵發明創造。而發明創造,一直是監獄減刑的加分項。自1994年仲開龍以來,已經有許多死囚通過發明創造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於是,獄警將此事報告給了教育幹事吳鳳起。得到消息後,吳鳳起和黃曉友進行了單獨談話。一直以來,黃曉友都是讓吳鳳起最為頭痛的犯人,而這一次他終於看到了黃曉友積極的一面。因此他決定,一定要好好幫黃曉友一把。

隨後,黃曉友鼓起勇氣對吳鳳起說,他需要一些電控炸藥。要知道,在監獄裡,炸藥可是敏感材料,哪能隨便給?然而出於對黃曉友的欣賞和信任,吳鳳起說:「我一定為你申請!」

在監獄的積極幫助下,黃曉友得到了設備與材料的支持,而他的「玻璃自碎裝置」獲得了初步的成功。車廂內溫度和氣壓上升到一定程度,炸藥便被炸開玻璃。由於炸藥量不大,因此也絕對保證了安全。一旦汽車自燃或者掉進水裡,乘客都可以通過玻璃的破洞自救。後來黃曉友又給這個裝置加入了備用電源,用來防止車禍時整車的電源被切斷。

在吳鳳起的幫助下,黃曉友為自己的發明申請了專利,如此實用的技術讓獄友們和監獄領導們刮目相看。他們怎麼也想不到,一介死囚竟然用如此短的時間,就製造出如此具有實用性和應用性的發明。

從這一發明中,吳鳳起也發現了黃曉友心中潛藏著的善良。他說:「忠明啊!你能發明救人的玻璃,說明你的內心是善良的。只要你好好改造,我們會幫你推廣你的發明,讓它真正發揮救人於水火的作用。」

在吳鳳起的幫助下,黃曉友一心投入了技術的海洋,他立志要成為真正的監獄發明家。

2010年,黃曉友渡過了2年的緩刑期,由死緩改為無期徒刑。半年後,他順利拿到了「車窗玻璃安全自碎裝置」專利證書。備受鼓舞的黃曉友每天都在關注電視、報紙新聞,關注著監獄外的生活,用以尋找發明靈感。

當年年末,重慶新聞頻道的一則新聞吸引了黃曉友的注意。當時一輛大貨車在上坡時突然遭遇熄火倒退,結果撞扁了身後的一輛麵包車,將司機撞成了重傷。黃曉友趕緊到圖書館查資料,發現熄火倒退是大貨車的通病。在上坡時,這種現象尤為嚴重,可能造成嚴重的事故。因此黃曉友決定發明一種裝置,防止汽車再次發生熄火倒退。

其後黃曉友主動向監獄申請,要求去汽車零件製造車間工作。在工作中,他一邊組裝零件,一邊繪製「防熄火倒退裝置」的草圖。每天黃曉友都要忙到深夜。對於黃曉友的刻苦,獄警們總是網開一面,還為他點亮了燈。

回到宿舍,黃曉友還在不停地修改圖紙。此時的劉奎已經成為了黃曉友的助手。看著他的草圖,劉奎說:「哥,真是有模有樣啊!現在你真的成為一個真正的工程師了啊!」

經過兩個月的努力,防熄火倒退裝置終於研發完成了。其原理是在汽車的齒輪上裝入一個單向齒輪,用電瓶自行控制。當汽車開到陡坡上時,若突然停車,齒輪就會自動將汽車鎖死並防止其倒退。啟動時,司機只要踩個油門,就能讓汽車再次開動。很快,這一發明也被監獄申請了專利。

隨後,黃曉友又一口氣發明了真空斥力開關、超輕電動控輪椅、氣壓式鎖環的防盜報警鎖等,成為了渝州監獄中聞名的「監獄愛迪生」。

2011年,黃曉友終於鼓起勇氣和自己的母親見面了。母親曾多次來探監,但由於羞於看到他失望乃至於悲痛的眼神,因此黃曉友一直選擇避而不見。而這一切,他挺直了腰板,坐在了自己母親的面前。他驕傲地和母親說起自己在監獄中的故事,談起自己的發明以及領導們的支持和讚許。在他看來,與自己在監獄中發明相比,自己之前所做的事業根本算不了什麼。他說:

「媽,不要為我擔心啦!我現在過得很好,比以前做生意還開心,連毒癮也徹底沒有了。」

黃曉友的滔滔不絕,讓母親淚流滿面。在她看來,自己的孩子直到今天才算真正長大了。他終於成為了一名男子漢,敢於直面自己的過去。因此母親振奮地說:

「兒啊!你要在監獄裡好好改造,媽還等著你回來孝敬我呢!」

2012年,黃曉友因為手握多項發明,得到了監獄的表彰和上報。根據重慶高級法院決定,他由無期徒刑改為18年有期徒刑。這個結果下來,讓黃曉友欣喜不已,這將是一個好的開始。

2013年末,重慶又多次發生電梯墜井事故。黃曉友又發明了電梯自動下行輸送裝置,徹底解決了電梯墜井問題。

刑期減少了,黃曉友最大的心病就是自己的發明能否得到市場的認可了。於是在一次探監中,黃曉友交待母親,希望她能幫助他推廣自己的專利。一開始,母親對他的發明並不看好。然後不久之後,母親就接到了大連、青島等公司的電話,他們表示自己公司對黃曉友的發明十分感興趣。大連一家科技公司總經理蔣先生介紹稱,他特別看好黃曉友發明的玻璃自碎裝置,「這款發明很實用,易於推廣,很有市場潛力。」

儘管手握10項發明,但是黃曉友依然每天在監獄內修改自己的草圖。對於一些發明,他並不滿意,他必須反覆修改,以達到完美的效果。同時,他還希冀著再度減刑,只要繼續努力,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早日呼吸到自由的空氣。

從死刑犯到發明家,在我國監獄裡,這種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在監獄中,大量具有實用性的發明被推入市場,並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應。而監獄,也成為湧現發明專利最多的系統之一。

這群曾經以身試法的犯罪人員,為何能成為有益於社會的「發明家」「專利大王」呢?這實際與我們刑罰中的人性化措施無不關係。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我國的監獄不僅是懲罰犯人的地方,更是一個教育犯人的大課堂,可以讓犯人們苦練技術、積極改造,從一個犯罪分子變為一個真正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犯人們積極投入技術革新,無疑是中國人性化實踐中邁出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