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報整版報道:口岸聯通 與鄰雙通

2023-11-02     江南都市報

原標題:江西日報整版報道:口岸聯通 與鄰雙通

江西日報整版報道:口岸聯通 與鄰雙通

原標題:

口岸聯通 與鄰雙通

——一線探訪江西承建的蒙古國扎門烏德口岸項目

江西日報特派全媒體記者 黎 軍

10月3日,位於中國與蒙古國交界處的蒙古國扎門烏德邊境口岸,由蒙方管理公司DIIP組織的驗收組,完成了為期兩天的口岸貨運綜合體竣工驗收工作。這標誌著由江西中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中煤」)承建的扎門烏德口岸改建項目,按期完成並達到預期質量標準。

二連海關工作人員在監管場地執行公務。 江西日報特派全媒體記者 朱兆愷攝

據悉,該項目於2019年9月開建,總投資約2.3億元人民幣,歷經新冠疫情等諸多困難和挑戰,客運綜合體已於2023年1月8日投入使用,關閉近3年的中蒙最大陸運口岸客運通道由此正式恢復通關,日出入境人員可達2萬人次,是之前通關能力的4倍。此次通過驗收的貨運綜合體,貨運能力為原來的3倍,預計於今年第四季度投入運行,將進一步提升中蒙雙邊合作水平、提升蒙方口岸通關能力,有力促進當地貿易、文化和旅遊業的發展。

新口岸投運,助推中蒙交流

9月13日5時不到,天剛蒙蒙亮,中蒙邊境城市——內蒙古二連浩特市的昊罡果蔬糧油進出口園區就開始忙碌了起來。一輛輛掛著蒙古國車牌照的貨車停在園區內各庫區旁邊,等候貨物裝車。

近18萬平方米的園區內,有2.7萬多平方米的果蔬恆溫庫。在A2庫區內,10名工人動作利索、分工明確,將北京新發地、山東壽光等地轉運來的彩椒、胡蘿蔔、西蘭花等蔬菜進行分揀、裝箱、過磅、封箱。負責搬運的工人則將一箱箱蔬菜裝運上車。工作人員杜女士告訴記者,她在園區從事蔬菜分揀工作有六七年了,除了疫情防控期間,工作基本保持這種狀態,已經習慣了早起。

9時10分許,14輛載重量達20噸的貨車,滿載水果、蔬菜,有序駛出園區,前往二連海關出關。

今年40歲的蒙古國司機阿拉騰胡義嘎,從事中蒙兩國之間的口岸運輸已經有20年,見證了兩國經貿交流的變遷。「2003年時貨物進出口不多,貨車通關較慢,需要提前一天裝車,當天辦理通關手續,下午兩三點才能通關。」阿拉騰胡義嘎表示,去年尤其是今年扎門烏德新口岸投入使用以來,貨運通關速度大大提升。二連海關在園區設立了監管區,他的車在園區就可以辦好通關手續,10時在二連浩特口岸處辦理通關手續後,11時左右就可以到蒙古國海關,很方便。阿拉騰胡義嘎現在有房、有車,很喜歡這份工作。「我很高興與二連昊罡果蔬糧油進出口園區有限責任公司一直合作下去。」

新口岸開通帶來的變化,對扎門烏德第二區健康1-9號店主烏嘎塔哈巴雅爾來說,有著相同的感受。這天,烏嘎塔哈巴雅爾的妹妹正在打理剛從口岸進口的蔬菜、日用品和玩具、文具,她則在前台收銀。

「我們在扎門烏德開店4年了,經營品種從蔬菜擴大到日用品、文具等6個品類。新口岸建成前,從中國進貨有些困難;新口岸投入使用後,生意也紅火了。」烏嘎塔哈巴雅爾介紹,店鋪銷售的商品主要從烏蘭巴托市和二連浩特市採購。扎門烏德新口岸開通後,她每周會去一次二連浩特採購商品,「從中國採購的商品占店裡商品的70%,而蔬菜都是從二連浩特採購經扎門烏德口岸進來的。新口岸開通後,我們店的營業額比以前翻了一倍,每周有2.5萬到3萬元人民幣的收入,非常感謝新口岸的建設。」

烏嘎塔哈巴雅爾對記者說,現在去二連浩特購買生活物資的人很多,當天來回,非常方便。而在新口岸開通前,當天很難趕回來。此外,扎門烏德作為口岸城市,現在遊客明顯增多,拉動了消費,促進了發展。

中方援建扎門烏德口岸旅客通道蒙古國一側。 陸文青攝

烏嘎塔哈巴雅爾口中的新口岸,指的正是今年1月正式運行的扎門烏德口岸旅客通道。而作為該口岸的對接口岸——二連浩特公路口岸,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也是我國向北、向蒙俄開放的重要節點。二連浩特公路口岸以出口為主,出口商品主要有果蔬、建材、工程機械等,占出口貨物的70%左右。這些出口商品,占了蒙古國比較大的市場份額,像水果蔬菜達到80%,其他日用品達到70%。為有效保障口岸對外貿易量的逐年增長,二連海關積極推進監管場所的智能化監管措施,優化業務流程。

據二連海關提供的數據,自2023年1月8日我國將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公路口岸恢復通關以來,口岸人員往來頻繁。截至10月16日,共進出人員108萬人次,單日最高超6000人次,已恢復至2019年178萬人次的六七成。1至9月,進出口貨運量165.3萬噸,比2019年同期增長約39%,比去年同期增長185.7%;進出口貨值超15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6.2%。總體來看,二連浩特公路口岸貨運量逐年增長,發展態勢良好。「今年預計能突破200萬噸。」二連海關公路監管一科科長汪久剛分析道。

二連浩特市昊罡果蔬糧油進出口園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趙龍,1994年就開始做果蔬出口貿易,隨著業務量的逐年攀升,2009年建立了這個園區。他說,這些年來,公司一直以蒙古國為貿易對象,且在蒙古國樹立了良好的市場口碑。

趙龍介紹,公司近10年出口果蔬變化很大:從2013年的約9萬噸,到疫情前的約10萬噸,再到今年預計的12萬噸。扎門烏德貨運口岸開通後,公司將充分發揮二連口岸「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的區位優勢,將新鮮果蔬出口業務拓展至俄羅斯及更多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高質量援建,彰顯國家形象

援蒙古國口岸項目是在我國與蒙古國建交70周年之際簽署,見證兩國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代表項目之一。作為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重要舉措,項目建成後將為中蒙兩國貿易額突破200億美元大關打下堅實基礎。

等待進入扎門烏德口岸旅客通道的旅客。江西日報特派全媒體記者 朱兆愷攝

該項目蒙方管理公司DIIP主管額爾米克,是蒙古國財政部「發展倡議—基礎設施」項目組工程技術處處長。他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扎門烏德口岸是中國援蒙古國口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該口岸開通後,將對中蒙兩國貿易、經濟合作,以及蒙古國的對外貿易、經濟、區域發展及人民生活改善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9月13日,記者在處於收官階段的貨運綜合體施工現場看到,江西中煤項目組員工正在對收尾工程進行最後的查驗工作。已經棄用的原扎門烏德口岸客運區和貨運區並在一起通關,出入境客運綜合體面積小、公路窄,停車場也小。而新建的口岸項目將客運區和貨運區分開,約30萬平方米的土地上共建有28棟客運建築、26棟貨運建築,以及其他配套工程。

額爾米克說,蒙古國財政部和DIIP在對幾個投標公司審核時,最終確定與江西中煤合作,主要看中其整體實力,尤其是機械設備等硬體優勢比較突出。「江西中煤非常高效地完成了整體工程,建築工程質量良好,我們項目組非常滿意。」額爾米克特別提到,這一項目因為疫情原因延期兩年,為儘早完成這一項目,兩國政府多方協調,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DIIP和江西中煤一天都沒停工,大家攜手合作、努力工作。對此,他特別感謝中國,感謝江西中煤扎門烏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部。

中國駐紮門烏德總領事李雁軍對項目實施給予了高度重視。他說,扎門烏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中國向北開放的第一個項目,作為中國政府援建的項目,代表著中國政府的形象。把它做好,是國家交給我們的任務,非常重要。

李雁軍評價說,江西中煤承擔並高質量地完成了這個援建項目,對江西中煤今後在蒙古國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希望江西中煤不斷探尋合作項目、發展領域,擴大江西中煤影響力,把江西這個牌子在蒙古國做得更響。

談及該項目對共建「一帶一路」的意義時,李雁軍認為,項目對中國向北開放,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會起到很好的示範和促進作用,是中國政府幫助蒙古國、幫助鄰居,實現合作共贏的一個標誌性工程。「以鄰為伴、與鄰為善。鄰居好了我們才能好,所以我們要和鄰居一起發展、共贏,一起乘上發展的快車,一起往前進。」

2006年年底,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江西中煤拉開了開拓海外市場的大幕。發展至今,成功承建了數百個國際基建項目,連續6年入選國際工程承包商百強,最新排名第68位。在海外累計修建公路4500多公里,大型橋樑36座,投資或承建學校18所、醫院13所、大壩5座、電站2座和水井2600餘口,以精品項目助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發展。

竣工不久的扎門烏德口岸改建項目,再次證明了江西中煤的實力與品質,其背後凝聚了項目部近200名員工的智慧與心血。

勇擔當作為,塑造江西品牌

危難之時方顯英雄本色。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時,中蒙兩國口岸關閉,人員和物資一律禁止通行。這對開工才3個月的扎門烏德口岸建設項目來說,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江西中煤急蒙方之所急,彰顯國企擔當,為推動項目早日交付使用,成為疫情防控期間首家入蒙復工的中國企業。

扎門烏德口岸海關關長奧·策音日格曾評價道,最近3年,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儘管深受疫情影響,但是江西中煤克服重重困難,保證了口岸升級改造項目建設按期完成,且工程質量良好,對此他感到特別滿意,非常感謝江西中煤的辛勤付出。

江西中煤駐蒙古辦事處常務副主任、扎門烏德口岸項目項目經理陳先坦言,疫情給項目建設帶來諸多不便。怎麼辦?唯有千方百計、想方設法、攻堅克難。

為讓材料進得了場,項目部充分爭取中蒙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效協調,最終確定施工材料從中國進口。而如何穩定工地上那些因疫情無法回國的工人的情緒,更是一件難事。

得益於中國駐蒙古國使領館對員工們的親切關懷和細緻工作,以及國內公司大量的配套工作,工人們焦慮的心情逐漸平復下來。2020年、2021年,先後落實了150多名員工回國。項目部一些班子成員,把名額讓給了更需要回國的工人,他們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直到中蒙海關恢復通關。

為保證項目履約,項目部在面臨建築材料、施工人員皆入場困難的嚴峻形勢下,沒有坐等,而是勇於創新,破解難題。在施工過程中融入創新技術、提升項目管理,運用當前先進的BIM技術,對項目鋼結構數據進行數字化記錄,形成三維管理資料庫,在項目鋼結構施工中實現了材料歸納、進度計劃編排、施工動態掌握、現場資源運用、吊裝計算等各方面的數字化管理,使鋼結構安裝形成了計劃合理性、安裝可視化、數據精確化的應用模式,成功解決了施工難點。

2021年,新冠疫情肆虐。面對蒙古國缺少醫療、藥品和運輸車輛的實際困難,陳先發動各個項目部,帶隊組織車輛免費幫助蒙古國扎門烏德應急委員會轉運病人和密切接觸者。事後,該委員會發來感謝信,感謝江西中煤此舉有效防止了新冠疫情的傳播。

談及此事,陳先感觸非常深,當時的場景仍歷歷在目,「這就是國企擔當,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

授人以漁,賦能協同發展。

扎門烏德口岸貨運出入口。 江西日報特派全媒體記者 朱兆愷攝

圍繞施工工藝、安全生產等內容,項目組每月至少組織一次當地員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活動,已累計培訓逾300人次,通過「傳幫帶」培養出一大批本土工程師、專業技能師,得到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的讚賞和肯定。當地員工特日貢說:「中國施工企業的專業程度值得我們整個建築行業學習,非常感謝公司組織的培訓,感謝各位中國工程師的付出。」

從2016年進入蒙古國市場第一個項目開始,江西中煤一直推行項目屬地化管理——動員當地民眾一起參與項目建設,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充分尊重當地人習慣,因地制宜開展項目建設和管理。比如,為蒙古國員工專門請來了當地廚師等。項目部員工與當地員工相處得越來越融洽,為共同推進項目建設形成合力。

做一個項目就交一個朋友。中蒙山水相連、民心相通,雙方以項目為媒,促進友好交流,為共建和平共處、守望相助、合作共贏的兩國命運共同體而努力,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值班編輯:嚴佳成

值班審核:郭寧

值班編委:黃廉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f6a76016d3bbf773ad93036e804df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