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超越能力的中庸作品——《惡世之子》

2023-10-28     妙看影視

原標題:野心超越能力的中庸作品——《惡世之子》

今天聊聊美國電影《惡世之子》。

片名Misanthrope / To Catch A Killer / Misántropo (2023),別名追兇 / 追捕殺人狂(港) / 限時追捕(台)。

本片是阿根廷導演達米安·斯茲弗隆(Damián Szifron)的英語處女作。

他的前一部作品《荒蠻故事》(Relatos salvajes ,2014)構思極為巧妙,六個小故事交相輝映,將人類最糟糕的行為描繪成黑暗喜劇,形成一個引人入勝的整體,取得了不俗成績。他花費將近10年時間才推出了下一部電影,正是這部《惡世之子》。

連環殺手題材在電影和電視劇里十分流行經久不衰。

挖掘不同類型兇手的變態心理似乎總能勾起觀眾的興趣。達米安·斯茲弗隆將他的英語處女作電影選中這個題材,安排一名心理不太穩定的探員追捕一個心理扭曲的極端恐怖分子。

本片絲毫不拖泥帶水,一開場就進入迅猛的節奏。

在新年前夜,隨著禮花綻放,無情的槍聲也隨之響起。前一秒還在慶祝新年的無辜人士下一秒就倒在熱水浴缸、電梯、酒吧或街頭。

經驗豐富的FBI探員傑弗里·蘭馬克帶著新秀警察艾莉諾·法爾科一起抓捕這個匿名恐怖分子。

《惡世之子》的整體表現介於「合格」和「好」之間,略高於平均水平的動作驚悚電影,但算不上是什麼不得不看的佳作。

本片原本會變成一部常規的警匪類型電影,不過在巧妙的懸疑劇本和兩位主角的默契演繹下,影片整體效果獲得一定提升。

這部影片就像是一部紮實的調查筆記,沒有花里胡哨的創新,但以一種極為自信的方式提供了足夠的懸念。

故事在情節方面,處理得非常出色,但給人的感覺還是有點過於眼熟。

對於一位能拍出《荒蠻故事》的編劇導演來說,《惡世之子》還是缺少了當初的那份自信和獨特,整體缺少了個人風格,流於普通的類型片。

本片保持著良好的運行節奏,時刻處於緊張陰鬱的氛圍,尤其是購物中心、藥店的槍戰場面都非常出色,平平無奇的場景都充滿了未知的危險。

整座城市都被描繪成潛在的靶場,一時間人人自危,這讓最後的鄉村段落顯得讓人沒那麼有興趣。

在長時間按部就班地推進後,長時間的對話將觀眾的耐性消耗殆盡,在最後一幕達到高潮時,觀眾反而很疲憊。高強度的節奏帶來的結果是鬆弛無度,這讓觀眾在最後精心製作的高潮時刻頂不上去。

蘭馬克表面看起來十分專業,也很嚴厲,私下還是一名資深同性戀。他堅持自己的判斷,向上頂住壓力,不向政客低頭,向下剛柔並濟,全力破案。

艾莉諾缺乏經驗,有著自己的心理問題,但直覺卻很敏銳精準。她為調查小組提供了最貼近兇手扭曲思想的側寫,頗像《沉默的羔羊》里年輕又無畏的克拉麗絲·史達琳。

達米安·斯茲弗隆可能是想通過這一系列悲劇批判罪惡土地上失敗的制度,從腐敗政客到無能警察,從媒體、沙文主義,到軍工復合體、醫療體系,一切不公都是影片抨擊的對象。

而影片實際表現卻差強人意,導演的野心大大超過了能力,看似緊湊的情節實則拖沓,角色看似個性十足實際上卻不夠充實。影片在各種模仿中漸漸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惡世之子》有吸引人的情節,有主人公複雜細緻的表演,有銳利的剪輯,還有令人驚嘆的攝影,但導演想拍的並不是一部常見的類型片,而是想要表達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

影片中也出現了一些右翼極端主義的聲音,但沒有更深的探討,僅僅是作為人物標籤,讓觀眾形成刻板印象而已,整個過程並沒有什麼有意義的事情。

而影片對官僚體系的探討淺嘗輒止,想表達一些東西,但沒有說太多。這就好比觀眾知道他想說什麼,他也知道觀眾想知道他想說啥,但最終沒有說得出來。這在某種程度上還是令人失望的。

廣撒網式批判趕不上野心,

創新性不足失去個人風格。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f684bc5974f71e1a5deafcd982af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