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天團」答封面新聞:為何月背「挖土」?和正面月壤有何不同?

2024-06-28     環球時報

「我們在採樣過程中就感覺月球背面和正面的月壤不太一樣,正面的月壤比較細膩、鬆散,背面的狀態似乎不太一樣」。

6月2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有關情況。嫦娥六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在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有關「月背挖土」的問題時表示,月背樣品的不同,讓他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科學家們有新的發現。

嫦娥六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圖片來源:國新辦

嫦娥六號

為何選擇「南極-艾特肯盆地」著陸?

在嫦娥六號之前,人類共對月球進行了10次採樣返回,均位於月球的正面。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李春來在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時指出,這次嫦娥六號選擇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進行著陸,主要是基於科學技術的綜合考慮。

他介紹,技術方面,在月球背面無法直接跟地球通信,在月球背面採樣和著陸就必須克服這個障礙,必須要發射中繼星才能在月球背面進行採樣和著陸。這對深空通信技術是一個重要的驗證和提升。另外要克服的是,月球背面的地形和地貌要比正面複雜得多。所以在這樣的地方成功著陸、採集樣品要克服很多困難。但也有助於提升月球探測任務的技術水平,為未來在複雜的探測任務條件下開展工作奠定基礎。

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李春來。圖片來源:國新辦

「在科學研究方面,南極-艾特肯盆地是現在發現的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盆地」,李春來表示,研究這裡的地質構成、物質組成、演化歷史,有助於了解月球甚至地球早期的地質演化歷史。

「月背的土」

和月球正面的「土」有何不同?

李春來指出,迄今為止,人類採集的10多份月球樣品,包括嫦娥五號樣品,都是在月球正面採到的,嫦娥六號首次實現月球背面樣品採集,有望為研究月球的二分性,完整了解月球的歷史提供機會。

發布會現場展示的嫦娥六號和鵲橋二號模型。封面新聞記者代睿攝影

南極-艾特肯盆地採集的樣品還有可能採集到月球深部甚至月幔的樣品,將為研究月球內部物質成分提供寶貴數據。因此,選擇在背面著陸採樣,能夠實現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也推動月球探測技術的進步,體現出嫦娥六號任務的多重意義。

「月背的土」

對我國科學研究有何作用?

「從月球背面,尤其是我們選擇的南極-艾特肯盆地採集樣品,在礦物化學成分上可能與正面樣品有非常大的差別,不久就會見分曉」。李春來說,研究這些樣品有助於揭示月球背面特有的地質構造和物質成分的差異,更全面地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

封面新聞記者提問。圖片來源:國新辦

他表示,以往採集的樣品,只認識到半個月球。嫦娥六號採樣點位於巨大的撞擊盆地里,它受到早期撞擊事件的拋射,很可能可以挖掘到深部物質。深部物質是非常珍貴的,也是很難有機會獲得的,這為科學家們了解月球內部結構和物質成分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南極-艾特肯盆地是一個巨大的撞擊坑,可以為早期的撞擊歷史,甚至地球的早期撞擊過程研究提供機會,有助於了解太陽系早期的演化歷史和判斷歷史,推動比較行星學的研究。

來源:封面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f22944750db516009738cc68d060b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