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坊間一直有一種說法,騰訊的主業不是遊戲,不是社交,是什麼呢?
是投資。
在全世界560家市值10億美元以上的新興企業里,騰訊一家就投資了其中的60家企業。
前幾天,騰訊又是大手筆買了一家上市企業搜狗。
一說到搜狗,大家可能想到的是搜狗是不是做輸入法的,雖然它在中文輸入法的地位很高,但搜狗的主業是搜尋引擎。
騰訊的大手筆正是看中了搜索平台這麼一塊大蛋糕。
縱觀網際網路的發展,用戶獲取網際網路信息的方式已經在發生轉變,可以總結出這麼一條規律:「從原來的人找信息變為今天的信息去找人」。
網際網路發展初期,新浪,搜狐,騰訊網這些門戶網站興起,但那時信息還非常匱乏,我們需要在浩瀚的網絡中尋找到對自己最有用的信息,有時候很難找,而且體驗不是很好。
隨著百度與搜狗為首的搜尋引擎的興起,帶給了我們更為精準的信息搜索服務,我們不再是大海撈針,而是藉助於信息搜索的手段,去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等到移動網際網路的到來,大家對信息的需求更加個性化和多元化,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崛起,作為商家可以把愛好相同的人拉到一起,組成一個圈子,這就是私域流量池。
但是,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私域流量固然作為組織者,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話語權,我們每天看到的東西雖然是新鮮的,但今天的內容跟我有關,我喜歡,明天的內容可能又跟我沒什麼關係了。
很難保證用戶對於信息的敏感度,而今天大家打開這種圈子的機會,也比過去少了很多,信息的匹配度也沒有那麼精準了。
那麼這個時候,信息去找人就顯得格外重要,我們可以不主動,但作為一家賣家,我們一定要積極的與用戶產生聯繫,能夠分清楚,誰是我的目標客戶。
可能有人會說,客戶現在沒需要,那我怎麼辦?
其實,我們這麼做的原因是要讓客戶明白,假如有一天你有需求了,那麼我就是那個最了解你,可以第一時間幫助到你的人。
今天的營銷方式正在發生著變化。
用戶會在平台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傳達各種信息,而平台會根據算法與用戶畫像進行內容的匹配和分發。
商家可以針對性的布局,不管是建立起自己的私域流量,還是用內容與用戶產生聯繫,了解他們的需用,通過用戶運營和大數據分析,都可以實現信息找人的數字化營銷方式。
這也是成本可控,效率更高的方式。
騰訊也是想打造這麼一個平台,把TOB的企業和TOC的企業以及個人用戶全放在自己的平台上。
但搜尋引擎是網際網路行業里,是技術比較複雜的一個科學,幾乎要囊括所有網際網路的知識和信息。
騰訊本身是想自己做搜尋引擎的,從2005年就開始與谷歌展開合作,傾注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單是一年的研發費用就花了10個億,還從谷歌挖來不少技術人才,成立了soso搜索事業部。
然而到了2013年9月,soso就被騰訊放棄了。
有人這麼評價說,騰訊沒有搜索和原創的基因。
其實,一款產品的成敗是無數個環節一起作用的結果,只有逐個分析哪些環節出了問題,才算是有了真正的反思,而不是一句失敗了就失敗了,沒有基因就敷衍了事。
搜尋引擎作為一款要登上網際網路的產品來說,技術本身當然重要,但是市場推廣同樣也很重要,騰訊soso做了七年,但大家知道有誰用過呢?
那說明,騰訊的推廣是不夠的。
原因在於原來的soso團隊思維很保守,認為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先把技術做好了,產品完美了,顧客滿意了,到時候再說推廣和賺錢的事。
但是,任何一款產品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先上線,經過用戶大量的反饋再將產品不斷疊代升級,一步一步走向完善,我們是製造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不是去製造完美的產品。
哪一個企業的產品,不是頂著大家的罵聲,一步一步完善扛過來的?
包括華為在內,我曾經第一款買了華為的手機,
沒用多久就開始發熱,但是,經過了不斷的完善,今天我用的華為mate30,有時候比用蘋果感覺還好。
即便我們做出了完美的產品,假如沒有推廣和引流,又有誰知道呢?
商業,從來都沒有一步登天的事。
其次,從管理層來說,領導者是團隊的靈魂人物。
就像百度的李彥宏,360的周鴻禕,搜
的王小川,包括微信的張小龍,這些都是真正的技術大牛。
而soso的管理層變動頻繁,每個新領導都有自己想法,在產品方向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核心目標,團隊做的就只是無用功而已。
好在騰訊的體量足夠大,能折騰得起,吃一虧長一智,在「新基建」被提出來的關鍵時刻,騰訊也顧不上自己慢慢去做了,直接買一個相對成熟的產品。
但這對於我們中小企業來說,在沒有足夠大的體量去支撐你折騰的時候,你就需要對自身的業務和定位有著足夠清晰的認識,只有專注,才是企業發展之道。
等我們有了豐厚的試錯成本,再去浪也不遲。
冒險成功的人,也是極小部分。
我們把目光放在未來。
網際網路的發展不僅轉變了信息的獲取方式,也重新定義了搜尋引擎。
移動網際網路今天已經進入成熟期,整個網際網路生態逐漸走向垂直化,細分化,各家平台都開始打造內容與流量的閉環。
就像我們熟悉的微信公眾號與小程序,頭條新聞,阿里的支付寶小程序等,在這樣的趨勢下,「搜索工具+業務生態」的模式呈現出了強大的活力。
根據支付寶的官方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搜索已經成為了支付寶小程序的主要核心流量入口,支付寶還專門成立了搜索事業部,專門打造「內容+搜索「的閉環。
今日頭條基於自身內容池的天然優勢,對旗下各內容平台進行搜索功能的整合,使得頭條系整個生態可以互相銜接,把搜索作為了底層功能,而不是介面功能,藉助於算法和搜索獲取的信息,加上推送,能夠精準的到達用戶。
同樣是擁有巨大內容池的騰訊,自然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搜尋引擎將平台的內容精準有效的抓取出來,加上算法,送達用戶。
搜尋引擎還可以對騰訊各內容之間進行更好的整合,並根據用戶的搜索習慣更為精確的分發內容,讓騰訊能在算法方面提升一個新台階。
這時的收購只是為了給未來的融合發展,去增加更多的技術優勢。
而我們也可以跟隨著這些大企業的腳步,緊跟趨勢,可以先融入大企業的生態圈,利用平台和網絡營銷獲取流量客戶,逐步打磨自己的產品和體系,用更精細化的運營,在細分行業內打造出自己的生態。
責任編輯丨羅英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