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頻繁夜醒,讓多少寶媽憔悴不已。
當娃初次夜醒,寶媽 be like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當娃一直夜醒+哭鬧,寶媽 be like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年前新冠,現在甲流,很多寶媽說娃病後睡眠變得「稀碎」
其實,不止是病後會出現睡眠質量下降,孩子有時也會「無徵兆」頻繁夜醒。
今天,就來說一說讓許多寶媽崩潰的「夜醒」問題。
編輯部寶媽的孩子前不久也得了甲流。
她說,病前病後,一歲半的孩子徹底轉了性。
寶媽是異地上班,周末回家。平日裡都是奶奶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爺爺打「輔助」。
孩子生病那幾天,特黏人愛哭,而奶奶剛好那段時間肩周炎犯了,沒法長時間抱他,主要是爺爺哄著。
那幾日,孩子經常睡一兩個小時就起來鬧。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病好後,孩子再也不願意跟奶奶睡了。哄睡困難,好不容易睡著了,沒過兩三個小時,又起來哭得背過氣去,嘴裡不停喊著「爺爺」。
有天夜裡,奶奶哄到沒脾氣了,說:「那你自己找去吧。」
娃上一秒還在哭,聞言下一秒立馬停止哭泣,自己開門去找爺爺。
打那以後,孩子每晚都跟爺爺睡,就算尿醒了,也不哭不鬧,安靜等爺爺換紙尿褲。
像這樣生病後夜醒、夜鬧,原因可能有2個:
安撫升級和分離焦慮。
安撫升級
生病時不舒服,經常夜醒,大人哄抱,造成了安撫升級,數日下來,孩子習慣了這樣的安撫,養成了睡後不久又起夜的習慣。
分離焦慮
孩子生病時,如果圍繞在他身邊的照料者增多,或者主要照料者更換,在痊癒後孩子如果看不到熟悉的照料者,可能會因分離焦慮而哭鬧。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此外還有可能是孩子生病後,身體、腸道還存在不適,這就需要我們父母多點耐心,讓孩子保持靜養,直至身體徹底康復。
這3個原因也可能是平日裡孩子哭鬧的原因。
比如某天夜裡哭鬧,你抱著哄了半天,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孩子幾乎在同一個時段都起來鬧,這就可能是安撫升級導致的 。
安撫升級導致的夜醒,家長應在孩子醒後少出聲,減少摟、抱、哄等行為,安靜陪伴,閉眼裝睡,等娃玩累了ta或許自己就睡了。
針對分離焦慮,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練習跟娃短時間分開,分離時間從短到長,讓娃逐漸明白,媽媽或許會短時間離開,但她一定會回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當然,平日裡夜鬧的原因不止於此,需要咱們一一學會辨別。
出牙
6-8月齡,嬰兒開始萌牙,牙齦可能會出現脹、癢等不適感,導致夜醒。
應對方法:可以將手指洗凈,輕輕按摩孩子的牙齦,幫助緩解疼痛。
尿布問題
漏尿,或者尿布過濕,孩子也可能哭鬧。
應對方法:摸清孩子尿尿規律,及時更換尿布。
如果平常有把尿行為,孩子到了晚上可能會不願意在紙尿褲里尿尿,出現尿意時把自己憋醒,然後哭鬧。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大運動發育
當孩子開始出現翻身、坐、爬等動作時,晚上可能會出現翻身把自己翻醒、活動腿腳把自己驚醒等情況。
應對方法:白天多幫助娃鍛鍊,爭取讓娃晚上安心睡覺。
過熱、過冷
嬰幼兒對環境變化很敏感,稍微熱點、冷點,都會覺得不適。
除了這些生理因素,還有少數情況是因為孩子缺鈣鐵鋅,如果伴隨發育滯緩,或者身高過快增長情況,建議及時帶娃去看醫生。
看到這兒,科大大有個壞消息告訴大家:可能有近半的夜醒,是無法立即解決的。
孩子夜醒,有時候只能熬。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也因此,科大大呼籲更多的寶爸能擔起陪睡的責任,和寶媽接力跑。
這是拯救睡眠不足的媽媽最有效的方法。
帶娃睡本來就覺淺,孩子還三天兩頭地鬧,簡直要了老母親半條命。
科大大平時跟寶媽交流,發現寶爸和寶爸的差距,真的很大。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寶爸們將心比心一下:
如果換成你帶孩子,一天24小時無休,因為夜裡要應對孩子的哭鬧,你的妻子每天以上班為由,逃離這個狼藉的現場,你心裡會舒服嗎?
請對你的妻子多點關心和愛護。
寶媽們快把文章發到家庭群,讓你的辛苦被看見!
你的隊友是有擔當,還是無擔當型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