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院士自主培養能力排名:大工、西工本碩博一條龍生產院士!

2023-11-25     星球數據派

原標題:2023新院士自主培養能力排名:大工、西工本碩博一條龍生產院士!

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數據派

數據來源:青塔

近日,2023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出爐。本次增選共有133位學者當選,其中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59人,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74人。這些新晉院士的當選不僅體現了他們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卓越成就,同時也彰顯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在全球範圍內的不斷提升。

本次增選的一大亮點是,有部分新晉院士是高校全過程自主培養的。這些院士在求學期間,經歷了從本科到碩士、博士階段的系統學習和科研訓練,並在後續的科研生涯中不斷深化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這些高校包括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知名高等學府。這些高校在人才培養和科研發展上的高質量,不僅為我國科技創新事業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同時也為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做出了積極貢獻。

2023年高校本碩博自主培養的院士名單一覽

在2023年的新晉兩院院士中,有一群特殊的院士,他們從本科到博士以及工作單位均屬於同所高校,是由學校全過程自主培養的。這些院士的當選,無疑是對高校在人才培養和科研發展上的高質量的最好證明。

王海福院士和姜瀾院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兩人都來自於北京理工大學,不僅在求學期間在這所學校度過了美好的校園時光,而且在工作後仍然選擇回到母校,為科研事業貢獻力量。這種對母校的深厚感情和忠誠度,讓人深感敬佩。

呂俊復院士和李路明院士則是清華大學的代表。作為中國頂尖高校的學子,他們在學術上不斷追求卓越,以卓越的科研成果和學術貢獻贏得了業界的認可和尊重。他們的成功,不僅體現了清華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強大實力,也彰顯了中國高校在科研發展方面的國際競爭力。

除了上述四所高校,西北工業大學、同濟大學、中南大學、江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東南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也各全過程自主培養了1位院士。這些院士的出現,不僅讓人眼前一亮,更是對所在高校在人才培養和科研發展方面的肯定和鼓勵。

這些由高校全過程自主培養的院士們,在學術領域內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們的成功經驗值得廣大師生學習和借鑑。這些院士的出現也進一步印證了中國高校在人才培養和科研發展方面的堅實實力和廣闊前景。相信在這些院士的引領下,中國高校在國際科研領域的影響力和地位將會不斷提升。

此外,也有部分院士本碩博均畢業於同所高校,同樣能在某種程度上證明學校的人才培養實力。其中沈學順院士和方小敏院士本碩博均畢業於蘭州大學

2023年雙非高校新增兩院院士名單

除了高校自主培養的院士外,本次增選還出現了來自「雙非」高校的新晉院士。這些高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在本次增選中,這些高校的學者憑藉著出色的科研成果和學術貢獻,成功當選為兩院院士。這充分說明,在我國科技創新事業中,各個高校都有機會為我國科技事業做出貢獻,也充分體現了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的多樣性和廣泛性。

在今年的院士增選中,一些非雙一流高校表現優異。首都醫科大學成為最大的贏家,新晉三位兩院院士,在所有雙非高校中獨樹一幟。

除了首都醫科大學,其他雙非高校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浙江工業大學、燕山大學、西南林業大學、深圳大學、山西農業大學、華北理工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廣州大學、陸軍軍醫大學和海軍潛艇學院均有1位兩院院士當選。這些高校在各自的領域中都擁有一定的優勢和特色,此次新晉院士的當選也證明了這些高校在科研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實力不容小覷。

此次院士增選結果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不僅有老牌名校的代表,也有一些後起之秀的表現搶眼。雙一流高校在數量上占據優勢,但雙非高校也有不少亮點。這充分說明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是全面而均衡的,不同類型的高校都在各自的領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這些雙非高校的當選院士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讚譽。他們的當選不僅是對個人學術成就的肯定,更是對所在高校科研實力的提升和學科建設的加強。這些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次新晉院士的當選也將進一步推動這些高校的發展和提升。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雙非高校在學科建設和科研實力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但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斷增加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相信這些高校將會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和提高科研水平,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e05ef25aaf6c0f4e7670c8b02fd7d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