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源於一種好習慣

2019-08-31   七點有約

有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在一個理髮培訓學校,一群學生正在上課,供學生使用的模型是南瓜,培養學生高超的技術。其中一名學生很優秀,每次完成的作品都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讚賞,其本人也很驕傲。可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這名學生有一個習慣,每次理髮完畢隨手將理髮刀插在南瓜上,久而久之形成了這種習慣。畢業後,走上實際崗位,模型換成了顧客,經過一番努力後也得到了顧客的讚許,待到完畢時,他習慣性的將刀隨手插在客人的腦袋上,釀成了一場悲劇。

可見,習慣對於我們的影響是巨大的。平常小的細節不注意,慢慢的積累起來,便開始萌芽直至爆發,影響我們的安全,左右我們的成敗。

安全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無時無刻的影響著人們。

在進入公司之初,首先要進行的就是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從中了解公司的危險源、職業病防範等一系列與安全相關的事宜,平時的工作中部門定期組織進行安全綜合大檢查,可見安全的重要性。在車間比較醒目的位置也懸掛著安全標語,比如「在崗一分種,警惕六十秒」、「疏忽一時,痛苦一生」、「寧可安全聽罵聲,不願醫院聽哭聲」以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等等,作業時勞保用品必須配備齊全,這一切的準備都是為了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可是一些不好的習慣卻無孔不入,譬如夏季天氣炎熱不穿勞保鞋,不戴安全帽等等,這些習慣都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潛在隱患。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大約只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規的違章,最終可以演變成為習慣性的違章。

每次到車間檢查時我都有一個習慣,戴上安全帽,必要時戴上口罩。因為我知道做這些前期工作都是為了保護自己。記得有一次綜合大檢查,檢查至鍋爐房時,裡面設備較多,多是懸在半空與頭部平齊的位置,我只是全神貫注的奔向不遠處的設備點檢表,沒有注意頭上的設備鐵管,徑直向前,再向前,「咣當」就是一下子,聽到聲音我才猛的意識到腦部撞到東西,幸運的是小小的安全帽避免了我很受傷,心裡不免慶幸著「還是安全帽很安全」。同事在一旁也感慨著,安全帽救了我。

良好的習慣也是一點點培養的,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在大學期間,上專業課消防學時,老師經常舉例說明消防安全意識比較強烈的國家——日本。在日本,從小注重安全教育,日本處於地震帶,經常發生的震動,也使人們意識到前期預防的重要性,入住酒店時,首先要找的不是別的,正是消防逃生圖,並且會按照逃生路線進行探詢一番。正是因為引起高度的重視,發生在中國的一次某地酒店火災事故中,日本人(包括小孩)全部逃生,而中國人卻有傷亡人數,經統計高層住宅發生火災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是吸入有害氣體窒息死亡,或者直接從高層跳樓致死。做好充分的準備,充分的事前預防,是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汶川地震,震動了中國,也震驚了世界,在發生地震時某小學師生全部逃出教學樓,無一人傷亡的事跡,讓人感動、欽佩,同時也讓人震驚,是什麼力量解救了他們?原來在此之前,該校校長就有一個習慣,定期組織師生進行應急逃生演練,師生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避免擁擠、踩踏,有秩序的逃出教學樓,抵達安全區域。也正是這樣一種良好習慣產生的力量,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安全源於一種好習慣,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