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中:成名路上有淚,被忽略的兒子今成她驕傲,女兒成國家的驕傲!

2022-03-13     大俠探劇

原標題:呂中:成名路上有淚,被忽略的兒子今成她驕傲,女兒成國家的驕傲!

2021年底,電視劇《輸贏》在大家的期待中上映。

在劇中,陳坤和呂中祖孫之間的感情無疑打動了所有人。

然而,與劇情相比,更吸引網友眼球的是,呂中,這位老戲骨,如今已經82歲高齡。

她已年過古稀,仍堅守崗位,敬業程度令人欽佩。

而她的個人生活更是令人羨慕。

我和我的丈夫吳桂苓一起工作了59年,從來沒有任何流言蜚語。

一雙兒女和媳婦都是她的驕傲。

出生文藝世家,愛上演戲

1940年,呂中出生在陝西省的寶雞市,

父母都是文藝工作者,有時候忙不過來,就會帶著呂中一起工作。

在父母、叔叔阿姨的耳目里,呂中也喜歡演戲。

每當母親的單位有演出,她都會求著母親帶她一起去。

母親因為打不過女兒,只好妥協。

來到晚會現場後,呂中前腳聽著媽媽的《不要亂跑》,後腳就爬到了表演台上。

她絕對不可能在台下安全地看完演出,而呂中也想在台上「顯擺」。

作為一個小女孩,她站在舞台上毫不怯場,跟著大人們模仿得恰到好處。

辦公室的同事也很喜歡她,從來不踹她。

父母看到了呂中對表演的痴迷,並沒有過多干涉。

呂中9歲時,因為父母工作調動,他隨父母來到北京。

在這裡,呂中看到了更廣闊的舞台。

每次父母在家玩,呂中也會參與進來,並沉迷於惡作劇。

後來在學校的宣傳下,呂中開始有了三三三五四中戲的目標

報考的時候因為政審沒通過被刷了下來。

沮喪之餘,她充滿了失落。

碰巧,呂中老師的情人聽說了這件事,便跑來勸她考河北戲班:

「河北歌劇團過去是濟南,的軍事藝術團,但後來改名了。你是有前途的。」

聽了這話,呂中非常高興,並立即轉移了他的目標。

1958年,呂中高中畢業,如願進入河北劇團學員班。

呂中的父母聽說後非常高興,並經常警告她要努力學習。

呂中不負眾望,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留在了話劇團。

重逢小學同學,再續前緣

第一次演出,領導讓她演一個賣雞的老太太。

拿到劇本後,呂中異常興奮。

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個老太太,呂中在後台用化妝筆在自己光滑的臉上畫了「皺紋」。

g src='https://p26.toutiaoimg.com/origin/tos-cn-i-qvj2lq49k0/5ea5268b1aae4f9d90309c929b7663dc?from=pc'>結果可想而知,呂中非但沒有把自己化成個老太太,還把臉畫成了大花貓。

可她並不自知,還自信地提著籃子上台了。

坐定後便開始大聲叫賣:「賣雞仔了,賣雞仔了」。

其他演員看到後,都笑得前仰後合。

有一個演員為了不讓自己看見呂中而笑場,甚至把呂中的頭使勁往下摁。

最後,這部戲演砸了,呂中也被團長批評了:

「你要讓自己融入角色,而不是像今天這樣,把自己弄成個大花臉,譁眾取寵」。

受到批評的呂中,虛心接受意見,開始磨練自身。

1959年,刻苦努力的呂中終於得到了劇團領導的賞識。

專業紮實的她逐漸在劇團挑起了大梁,當劇團去北京演出時,呂中自然也在名單里。

候場時,呂中坐在化妝間,檢查妝容。

聽到同事喊自己時,呂中便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恰巧有一個男人也正往這走來,兩人差點撞了個滿懷。

可此時呂中聽到報幕員說到了自己的名字,只好一邊道歉,一邊錯身跑開了。

就在錯身時,呂中看著眼前的男人心裡犯起了嘀咕:「好眼熟啊」。

而男人也覺著和呂中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會不會之前見過」。

等演出完後,呂中又回到了河北,與男人相撞的事被她拋在了腦後。

可有時,兩人的緣分卻早就註定了。

1961年,河北話劇團準備籌劃排練《雷雨》。

當時全國演這齣戲最出名的就是北京的人藝團,於是呂中作為北京人被領導派回北京去人藝藉資料。

來到北京後,人藝的負責人告訴呂中:「吳桂苓是這齣戲的舞台監督,你去找他要,他那兒資料最全」。

呂中聽到「吳桂苓」這三個字,只感覺耳熟。

等找到吳桂苓,兩人心裡皆是一驚:「么,這不是撞我那人」。

在交談中,兩人都表示看對方眼熟。

隨後,吳桂苓便帶著呂中回宿舍翻起了畢業紀念冊。

翻著翻著,還真找到了對方。

兩人都是在北京的西四北小學上的學,還是同班同學。

吳桂苓一拍大腿:「咱倆在一個班,低頭不見抬頭見地能不眼熟嘛」。

呂中則是一直在感嘆緣分的奇妙。

接下來的幾天,吳桂苓帶著呂中找資料。

給她整理了足足好幾冊子,還帶她在北京逛了逛,收穫滿滿的呂中又匆匆趕回了河北。

回到河北後,突然有一天呂中收到了來自北京的信。

以為是父母給自己寄的家常信的呂中便沒太在意,等到回宿舍拆開信件後才發現是吳桂苓寄給自己的。

就這樣久別重逢的同學,開始了信件往來。

有一天,吳桂苓沒有告訴呂中,便帶著禮物去了呂中家裡。

見到呂中媽媽後,吳桂苓直接開門見山:「阿姨好,我是呂中的男朋友」。

此話一出,嚇了呂中媽媽一跳。

但在交談中,呂中媽媽發現這個小伙子雖然冒失了些,但是人挺好的。

後來便問女兒:「這個小伙子是誰啊」?

呂中害羞地回答道:「我們是小學同學,前些日子又見面了就開始互相寫信」。

媽媽看著女兒嬌羞的姿態,心裡明白女兒這是墜入愛河了。

便告訴女兒:「這小伙子不錯,挺好的」。

得到父母的認可後,兩人的感情再次升溫。

1963年,在眾人的祝福下,呂中和吳桂苓領證結婚了。

十年異地分居,終於團聚

婚後,呂中仍然在河北發展,吳桂苓則繼續留在北京人藝。

新婚的小兩口,開始了兩地分居的日子。

只是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日子著實難熬。

只要一到假期,呂中就會買票坐火車往回趕。

有時周日回去,周一就要再回來。

就連呂中媽媽都說:「我這閨女啊,回家看我都跑得沒這麼勤」。

呂中自己也調侃:「那時候賺的錢本來就不多」,

「都搭在來迴路費上了,有時候再買件衣服、買點零食就一分都不剩了」,

「就當給鐵道部做貢獻了」。

在來回奔波間,呂中陸續生下了女兒吳青和兒子吳兵。

面對這兩個可愛的孩子,吳家上下甚是高興。

可高興之餘,卻犯起了愁。

吳桂苓一個大老爺們,肯定照顧不好孩子,但呂中又遠在河北,分身乏術。

這時,呂中的婆婆站了出來,向小兩口主動請纓:

「你放心地走,忙你的事,孩子我來帶」。

看著婆婆如此仗義,呂中甚是感動。

雖然不需要操心孩子們生活上的事,但呂中對兩個孩子的教育也從來沒有落下。

每次呂中放假回家時,兩個孩子都是又激動又害怕。

激動地是馬上就能見到媽媽了,害怕則是因為呂中會讓姐弟兩個寫檢查。

姐弟倆便趴在桌子上,把媽媽不在的這段時間自己犯的錯誤、做的糊塗事一一寫下來。

寫完後,還要聽媽媽訓話:「你們這樣以後可怎麼辦?這不就完了嗎」?

「爸爸媽媽還怎麼指望你們以後成為有出息的人」?

最後,還要姐弟倆保證:「寫下的錯誤,下次不再犯」才肯罷休。

而吳兵自小調皮,一寫就要寫好長時間。

等全部寫完、認完錯誤後,才敢張開手,眼巴巴地等著媽媽來抱抱自己。

而呂中、吳桂苓這對小兩口的感情,並沒有因為常年分居而受影響。

相反,每次呂中回家時,兩人像小別勝新婚一般,感情愈發的好。

當然一直在一起生活的夫妻,沒有不吵架的。

有一次,吳桂苓外出賣菜。

回家後,呂中沉著臉問他:

「同志,請問還有比這個更老的蒜薹嗎」?

吳青和吳兵見狀,大氣都不敢出。

可吳桂苓故作沉思了一下,便認真的回答妻子:

「沒有了,他們說這是最老的」。

一句話逗得即將發脾氣的呂中,笑了出來。

兩人也因此約定好,不能讓矛盾、問題過夜。

呂中不高興時,就會把心裡的想法直接告訴吳桂苓:

「你知道你這樣,我的心裡會有多難過嗎」?

正因如此,兩人吵架從來不會翻舊帳。

畢竟女人喜歡翻舊帳,都是因為之前的事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解決啊。

而這也是最傷感情的。

平日裡,丈夫吳桂苓是呂中最踏實的依靠,大事小事全靠丈夫。

平時呂中出門不會帶錢,需要買東西就回家找吳桂苓要。

一次出差時,吳桂苓沒時間幫呂中收拾行李,便給她寫了一個紙條:

「你這次出門,要帶……,要穿什麼……」

可等到回去的時候,呂中才發現丈夫寫的紙條被自己弄丟了。

沒辦法,呂中只好把自己能帶回來的東西都搜羅了回來。

只是,等吳桂苓給她收拾東西時,才發現呂中有一半的物件沒有帶回來。

面對這個糊塗的妻子,吳桂苓只好笑著搖搖頭。

直到1973年時,鄧大人提出要解決牛郎織女的問題。

呂中才得以調回北京,進入北京人藝,結束了與丈夫長達十年的分居生活。

在這裡,她首次觸電,並開始了「太后專業戶」的演藝道路。

吳桂苓還專門為妻子製作了畫片。

把呂中每個時期的照片、劇照都收集起來,做成畫片。

這份用心,確實感人。

兩人「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忠誠,也值得我們學習。

兩兒女成驕傲,老有所依

因為忙於工作,呂中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兩個孩子。

特別是對於兒子吳兵,呂中心中頗感愧疚。

小時候的吳兵,經常一個人在家。

每次醒來,都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裡。

這樣的孤獨和恐懼,讓吳兵經常會發癔症。

有次,呂中回家早。

路過鄰居家時,鄰居告訴她:「你兒子經常在家哭」,

「我已經聽到好些次了,他要是一個人害怕,讓他來我家吧」,

「等你和老吳下了班,再來接走」。

聽著鄰居的話,呂中作為母親的心都快要碎了。

可又不想打擾到鄰居的她,只能讓兒子繼續孤身一人戰勝黑暗。

與此同時,呂中和其他媽媽一樣,望子成龍。

為了讓吳兵有出息,呂中經常以「我是你媽,我讓你做什麼你就該做什麼」為由強迫兒子。

起初,吳兵面對 媽媽的要求,都會一一辦到。

可當吳兵說想進娛樂圈時,呂中不同意了:「娛樂圈競爭大,又是個需要天賦的地方」。

「你做什麼都行,就是不能進娛樂圈」。

一向乖巧的兒子,這次不幹了,在媽媽哭訴起來:

「我最需要關懷的時候,你們都不在我身邊」,

「我現在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你們卻來管束我,為什麼」?

「我從小就看著你拍戲、背台詞,我除了這個,別的也不會啊」。

這時,呂中才終於意識到自己錯了。

便不再管兒子想做什麼,只是默默支持。

如願成為導演的吳兵,在崗位上大放異彩。

還在娛樂圈遇到了愛情——何琳。

2015年兩人生下了可愛的閨女。

女兒吳青則成為了一位人民解放軍,帶出來的兵個個優秀,不斷為國家輸送著人才。

一雙兒女,都已長大成人,且成為了人中龍鳳。

老兩口終於可以開始享受生活了。

可是好景不長,上了年紀的老兩口,身體開始走上了滑坡。

為了照顧老人,兒媳何琳放棄拍戲,回到家中幫丈夫吳兵分擔重任。

出院後的呂中也開始挑起生活的擔子,不再做丈夫身後的小女人,照顧起了丈夫。

為了鍛鍊吳桂苓的思維,呂中將飯前、飯中、飯後需要吃的藥擺放好,並寫好字條。

讓吳桂苓在吃的時候,自己去取。

直到2016年6月,吳桂苓去世了。

為了不讓婆婆傷心難過,何琳一有時間便去陪伴婆婆。

呂中知道家裡的事耽誤了兒媳拍戲,便勸說何琳重回演藝圈。

婆媳倆緊緊握著對方的手,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隨後,婆媳兩個互相激勵,再次殺回娛樂圈,包攬下諸多獎項。

如今,82歲的呂中再次出演電視劇《輸贏》。

有兒女的陪伴,兒媳又是這樣貼心,呂中的晚年生活十分幸福。

作者有話說:

能培養出這麼好的兒女,呂中的功勞不可忽視。

和丈夫59年的相濡以沫,呂中也總結出了夫妻間的相處之道:

「夫妻之間要取長補短,不可以你之長笑他之短;也不可以你之短卑他之長」。

希望呂中能健康長壽,給我們帶來更多優秀的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d0fada6a3ee663fa552aa34ec6309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