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中國傳統農曆十月十五的節日,又稱為「下元日」或「下元」。這一節日與道教密切相關,是道家三官之一——水官解厄的日子。在這天,人們祭祀祖先,祈求水官排憂解難,也有一系列的民間習俗和活動。
一、下元節習俗傳承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家三官有關,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十月十五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稱下元日。這一天,道觀設道場,民間祭祀亡靈,祈求水官的保佑。在古代,朝廷甚至規定此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
此外,下元節也是爐神節,民間工匠會祭爐神,即太上老君,可能源於道教煉丹的傳統。同時,農曆十月十五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月亮節,是進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動之時。
二、下元節必吃的3樣傳統美食
1. 糍粑
糍粑是下元節必不可少的傳統美食之一。這是一款由糯米製成的小點心,形狀可愛,口感軟糯。在農村收穫季節,家家戶戶會用新谷磨糯米粉製作糍粑,有的還會包上素菜餡或豆沙餡。蒸熟後,成為下元節的經典美食。
製作方法:
- 將糯米浸泡數小時,磨成粉。
- 加水揉搓成團,搓成小球狀。
- 將小球放入蒸鍋,蒸熟即可食用。
2. 豆沙包
豆沙包也是下元節的傳統美食之一,外皮白嫩,內餡甜蜜。這款小吃在下元節時常見於家庭聚餐或祭祀活動中,代表著對祖先的尊重和祝福。
詳細做法:
- 麵粉加酵母粉攪拌成麵糰,放到溫暖的地方,自然發酵至原來的2倍大。
- 將發酵好的麵糰取出,揉一下,給面排氣,然後將麵糰分割成小塊,用擀麵杖擀成麵皮,包入豆沙餡。
- 封口捏緊,搓成包子形狀,墊上一張玉米葉,擺入蒸鍋中,二次醒發15分鐘後,開大火蒸20分鐘,蒸熟後,即可享用香氣四溢的豆沙包。
3. 蕎麥卷
蕎麥卷是一種以蕎麥麵為主料製成的卷餅,寓意著祈求豐收和好運。在下元節這個收穫的季節,蕎麥捲成為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
步驟如下:
- 蕎麥麵和普通麵粉按比例混合,加水和雞蛋攪拌成麵糊。
- 將麵糊均勻塗抹在平底鍋上,煎至金黃。
- 加入喜歡的餡料,如蔬菜、熟食肉類等,捲成卷餅狀,切片上桌。
三、下元節忌做的3件事
1. 忌婚嫁:下元節被視為祭祀祖先的日子,因此一些傳統認為婚嫁活動在這一天不宜進行,以示對祖先的敬意。
2. 忌垂釣:下元節有水官解厄的寓意,因此一些地方忌諱在這一天進行垂釣活動,以避免得罪水神。
3. 忌深夜出門: 由於下元節與祭祀活動相關,傳統上認為深夜出門容易招來不祥之事,因此人們在這一天儘量在日落後不再外出。
總的來說,下元節既是一場傳統的祭祀活動,也是家庭團聚的時刻。在這一天,人們不僅祭祀祖先,還通過製作美食,傳承著豐富的文化和習俗。在尊重傳統的同時,也欣賞美食的獨特魅力,讓這個古老的節日更加充滿溫馨和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