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近日,武漢市人民政府發布《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武漢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2—2025年)的通知》,通知明確,到2025年,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達到50%以上,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到95%以上,城鄉居民「12分鐘體育健身圈」更加完善,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保持在4名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7平方米,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100億元,體育消費規模達到260億元。
通知要求,加快體育公共設施建設,優化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布局,以「兩江四岸」和「東湖綠心」為著力點,完善城市健身休閒運動帶建設;補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短板」,新建居住區按照「室內建築面積人均不低於0.1平方米、室外用地面積人均不低於0.3平方米」的標準配建全民健身設施,鼓勵各區積極推進區級「一場兩館」或者「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加快冰雪運動等項目普及推廣;提升場地設施全面開放效能,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積極創造條件,向社會開放可用於健身的場地設施,挖掘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潛力。
同時,構建群眾體育賽事體系,舉辦年度青少年運動會,著力打造以田徑、游泳、足球、籃球、排球、武術和冰雪項目為主的具有校園特色的體育嘉年華和校際聯賽,推動學校體育健康發展;打造特色品牌賽事活動,支持和引導武漢馬拉松、7·16渡江節等品牌賽事向市場化、國際化、精品化方向發展;積極開展重點人群健身活動,發揮相關部門作用,開展青少年近視、肥胖、脊柱側彎等突出問題的運動干預。
通知還要求,要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水平,完善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機制;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每年培訓5000名社會體育指導員,逐步實現每個社區(村)至少配備1名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大科學健身知識宣傳力度。
此外,要激發體育社會組織活力,健全體育社會組織結構;強化體育社會組織治理;加強體育社會組織服務功能。促進全民健身事業融合發展,深化體教融合,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青少年體育組織建設,推動體育俱樂部和體育社會組織進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指導、培訓和服務;推動體衛融合,推動健康關口前移,構建集運動營養、科學健身、傷病防護、心理調適為一體的健康新模式;促進體旅融合,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精品線路、精品賽事和示範基地;推進體商融合,支持開展智能健身、雲賽事、虛擬運動等新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