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作為漢江上最美的一座橋,晴川橋是長江與其最大支流漢江交匯處的一條色彩斑斕的彩帶,它形如半月,華燈初上,又如彩虹,連接著漢陽與漢口,並與武昌隔江遙望。
武漢是一座江城,長江與漢江的交匯,使其成為一個三鎮隔江鼎立的城市格局。如果說,水是武漢人的命脈,那麼橋,就是這座城市的脊樑。
武漢的橋,理應從萬里長江第一橋說起。
但兩江交匯,四岸風光無限,城市格局之形成,漢江給武漢帶來的影響絕不亞於長江。作為是兩江交匯處最近的一座橋,晴川橋自然要成為開端。
漢江,又稱漢水,長1577公里,在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尤其是軍事地位),與長江、淮河、黃河並列,合稱「江淮河漢」。
漢江發源於秦嶺南麓,有三條源流:北、南、中。北源是沮水,南源是玉帶河,中源是漾水,一般認為中源是漢江的主源頭。
漢江在陝西省南部由西向東流淌,流經的第一座大城市就是軍事重鎮漢中。漢江進入湖北後,流經的另一座城市襄陽堪稱「華夏第一城池」,自古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縱觀漢江的歷史長度,可以看出它也流經了無數悲壯,最終在武漢匯入長江,席捲東下,浩蕩入海。但漢江進入武漢,匯入長江之際,卻也展開了一幅壯麗的畫卷。
千百年前,崔顥寫了一首《黃鶴樓》名聞天下,使得武昌吸引無數文人墨客。
900年後,一座以「晴川」命名的樓閣聳立在漢陽段長江之畔;
1300年後,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之上出現了一座也以「晴川」命名的橋樑。
崔顥怕是做夢也沒想到,一首千古名句竟能為後世創造出更多的風光。
雄渾的江水之上,大氣的城市之中,風雲際會的蒼穹之下, 晴川橋算得上是武漢所有橋樑中最「優雅」的一座。同時,它也給漢水增添了無限溫柔。
晴川橋始建於1997年12月20日,建成於2000年年底,是城市觀光中不可錯過的建築之一。
橋長989.75米,主跨302.93米,跨徑為280米的下承式鋼管混凝土系杆拱橋,一跨過江,是國內同型橋中跨度最大、結構最新、技術含量最高的橋樑,是武漢市城市環境創新的重要品牌之一。據了解,它也是武漢城區的第四座漢江公路橋,又稱「江漢三橋」。
它以一條弧形曲線跨越漢江,將漢口集家嘴與漢陽南岸嘴連接在一起。漢水之上,日夜奔流的江水送來不一樣的日升月落,風起雲湧。
長江穿城而過,漢水彎繞而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切剖出數百年來武漢「兩江分三鎮」的城市格局,並留下「中國第一角」,南岸嘴。
這是長江和漢江交匯處形成的衝擊地帶,為一個天然的弧形區域。老武漢人稱它是「城市之眼」 、「長江之心」。在這裡,晴川橋也頗似是一隻眼睛,通過它,城市變得夢幻。崔顥的那句詩穿越古今。
此橋建成後不僅改變了南岸嘴、漢正街、六渡橋等老城區的面貌,也對漢正街、六渡橋商業區的經濟流通,促進龜山風景區旅遊事業的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
現如今,它本身也變成了一道小眾景點。夜幕下,晴川橋燈光秀有著別於武漢城區其他建築的線條美與文學雅。當地人喜歡稱它為「彩虹橋」。
據了解,晴川橋建成以來,官方從來沒有稱呼它為彩虹橋。
但這樣美麗的稱謂源於武漢市民對晴川橋的美好想像,認為橋的拱形特徵像是一道彩虹。曾有市民希望,能夠將此橋刷成彩虹色(於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提出)。
但此夜,它不正是一道彩虹嗎?
華燈初上,城市愈發閃耀。靜謐的漢江依舊在不斷流淌,美麗的晴川橋也在發揮著它的建築作用。歷史于山河、於自然、於城市……仍是默默記錄著人世間的點點滴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ccc9293b0aac2e895b4ed4f599178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