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風口來了,先上車再說

2023-10-17     汽車商業評論

原標題:大模型風口來了,先上車再說

撰文 / 塗彥平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 超

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問世的那天,AI命運的齒輪開始加速轉動。

不到一年時間,國內AI大模型已經如雨後春筍,難以盡數。

《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首次明確了將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納入管理。截至目前,已經有百度文心一言、抖音雲雀、訊飛星火、通義千問等十多個大模型通過首批備案。

通過備案並面向公眾提供服務,這意味著大模型即將進入大規模推廣階段。

大模型的商業價值也開始顯現,比如,360在2023年半年報中透露,360的認知型通用AI大模型「360智腦」已經為公司創收近2000萬元。

AI大模型未來的發展方向必然是垂直化、專業化和行業化,賦能千行百業。在汽車領域,大模型的應用也在加速落地。

大模型上車

今年6月,梅賽德斯-奔馳宣布,將通過微軟的Azure OpenAI服務,把ChatGPT整合到其MBUX語音助手中。超90萬美國車主可以通過Mercedes me手機應用或語音「Hey,Mercedes」參與MBUX智能人機互動系統測試計劃。

通用汽車也在與微軟合作探索ChatGPT在車上的用途,嘗試在ChatGPT的模型架構上研發汽車應用模型,未來將會融合自動駕駛、車輛管理及人機互動等功能。

「ChatGPT將滲透到一切領域。這種轉變不僅僅是像語音命令的演變這樣的單一功能,而是意味著客戶可以期望他們未來的車輛在新興技術方面更加強大。」通用汽車副總裁斯科特·米勒(Scott Miller)曾表示。

在國內,也陸續有不少大模型開始上車或者公布了上車計劃。

2022年11月,百度聯合吉利發布了業內首個知識增強的汽車行業大模型——吉利-百度·文心,應用場景包括智能客服系統、車載語音系統、領域知識庫構建等。根據百度的數據,雙方共建模型的智能客服知識庫擴充任務人工評估可利用率相對基線提升24.37%;在車載語音系統短答案生成、汽車領域知識庫構建等生成任務上的效果均有20%-35%的提升。

吉利之外,長安、長城、紅旗、嵐圖、海馬、東風日產等車企也宣布接入文心一言。

今年9月,華為雲發布盤古汽車大模型,覆蓋汽車設計、生產、營銷、研發等業務場景。盤古可以讓自動駕駛學習新複雜場景的周期從兩周以上縮短到2天內。在商專車場景中,它可以模擬礦區環境揚塵飛揚、上下長坡、大曲率轉彎等場景並進行自動標註,4個月適配新的重卡車型。

汽車領域更多專業垂直的大模型也在陸續出現。

比如,今年4月,毫末智行發布了自動駕駛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 雪湖·海若。毫末智行CEO顧維灝認為,基於大模型的方式對自動駕駛感知、認知算法進行訓練和部署,將使得端到端自動駕駛的實現成為可能。

DriveGPT輸入融合感知場景序列,輸出生成的預測場景序列,相關技術成果將逐步落地在搭載毫末HPilot3.0的新摩卡DHT-PHEV、魏牌藍山DHT-PHEV以及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小魔駝3.0上。

再比如,今年8月,木衛四發布了汽車安全垂類大模型「蝴蝶」,定位是做汽車安全工程師的副駕駛。基於標準Transformer結構,蝴蝶在數十類與汽車異常處理相關的高質量token的訓練數據上訓練了130億參數大模型。

百度、華為、騰訊、毫末智行、輕舟智航、思必馳、商湯科技、雲知聲、科大訊飛、曠視科技、中科創達等多家大模型研發企業都在與車企合作,推動大模型上車,以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汽車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

三種路徑

推動大模型上車,有的車企選擇與供應商合作,有的車企選擇自研。

理想汽車的空間算法團隊在ChatGPT發布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整個大語言模型的訓練。今年6月,理想汽車在常州基地舉辦的家庭科技日上發布了自研的認知大模型Mind GPT。

後來,理想汽車總裁兼總工程師馬東輝透露,從研發上來說他們已經具備Mind GPT全棧自研能力。在基座模型訓練上,他們使用了1.3萬億個token,第一個版本採用了160億個參數。

今年7月,吉利汽車透露將推出自研AI大模型,包括繪畫大模型、音樂大模型、語言大模型和自動駕駛大模型。吉利銀河L6就已經搭載了車外語音交互、AI音樂MV、AI兒童繪本和WOW壁紙等AI智能交互技術。

奇瑞汽車的選擇則代表了第三種路徑。

8月17日,奇瑞與科大訊飛共同舉行發布會,宣布星火大模型將首搭星途星紀元ES車型,同時也發布了LION AI大模型平台。星紀元ES將於四季度上市,屆時它將由星火認知大模型和LION AI大模型平台雙重賦能。

未來,更多車企可能會走上奇瑞同樣的路徑,既擁有自己的大模型,也不排斥供應商的大模型。

長城汽車是百度文心大模型首批智能座艙應用探索夥伴,與百度Apollo一起打造基於智能汽車場景的大模型人工智慧交互,同時,它也在加速打造自己的大模型服務能力。

9月,長城汽車宣布在技術中心下設智能化前沿組織AI Lab,以算力、算法、大模型能力建設為基礎,將動力、底盤、造型、上車身等組織拉通,打造長城汽車大模型服務平台。長城汽車AI大模型將搭載於旗下各品牌車型。

按照長城的規劃,未來大模型技術將廣泛應用到座艙功能開發、智能駕駛,甚至還包括利用 AIGC做車型外觀設計等。AI Lab 組織部門負責人由原沙龍品牌智能化負責人楊繼峰擔任,直接向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彙報,每周固定周會。

混沌狀態待解

大模型在汽車上的應用還在進一步拓展,未來可能會橫跨汽車研產供銷等各個環節。

汽車行業大模型也在往更加細分的方向發展,不光有智能座艙大模型、智能駕駛訓練大模型,還有智能客服大模型、安全大模型等細分大模型。

不過,一項開創性的技術也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大模型提高駕駛安全性的同時,也有隱私泄露風險升高的可能。

當前,大模型上車尚處於混沌狀態,亟需統一的標準規範和理論基礎來指導產業發展。

今年5月,國家正式啟動了大模型標準化工作,在人工智慧標準化總體組設立大模型專題組。大模型專題組將承擔大模型標準化制訂工作,目的是推動大模型技術和標準化的實踐結合。

7月,吉利汽車聯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推動《汽車行業大模型評估方法》的標準制定工作。

各方達成的一個共識是:未來汽車行業大模型標準將從場景豐富度、應用成熟度以及面向智能座艙、車路協同、輔助駕駛、汽車知識庫等多個應用場景設置標準指標,以綜合評估大模型對汽車研發、生產、營銷、使用、售後等各個環節的支持度及應用效能。

回想元宇宙爆紅的2021年,車企紛紛註冊元宇宙商標。如今,大模型上車,車企又開始註冊大模型商標。

流行的事物總是讓人心生警惕。大模型上車究竟是產品營銷的短期抓手,還是徹底革新出行體驗的神兵利器,尚待進一步觀察。(題圖由百度文心一言自動生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bb5c546a601f8608f5ab606550d9e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