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石仙的潑墨山水,水墨淋漓,煙雨變幻,展現獨特畫風。
吳石仙的潑墨山水,水墨淋漓,煙雨變幻,展現獨特畫風。
吳石仙(1845年-1916年)名慶雲,字石仙,後以字行,晚號潑墨道人。上元(今南京)人,流寓上海。中國近代海派畫家。作品構圖明快簡練,筆觸豪放率意,水墨交融,淋漓滋潤,充分展現了吳石仙獨特的個人畫風。
「吳石仙作畫,在樓上置水缸
將紙濕至潮暈
而後用筆塗出雲煙
雖非不工,識者所不取,以其無筆也」
——黃賓虹
吳石仙(1845年--1916年)名慶雲,字石仙,後以字行,晚號潑墨道人。上元(今南京)人,流寓上海。擅山水,長於煙雨景,能出新意。從米芾、高克恭兩家取法,並參用西洋水彩畫技法,故能墨暈黝潤,煙雲生動。
凡峰巒林壑,屋宇橋樑以及人物舟車,均具應物象形之致。而四季雲霞變幻,風雨晦明,無不渲染入微。晚清海派六十家之一。
傳世作品有光緒十八年(1892)作《海州全圖》通景屏四條,現藏中央美術學院;光緒二十九年(1903)作《遠寺夕照圖》軸,藏中國美術館;另有《秋山夕照圖》軸,藏上海博物館;《遠浦歸帆圖》,圖錄於《中國畫》創刊號;《秋景山水》軸,圖錄於《中國近百年畫展選集》。
畫家擅長米芾、高克薛兩家的畫法。人物線條細膩,落筆瀟洒,具有晚清上海畫派的風格
作品構圖明快簡練,筆觸豪放率意,水墨交融,淋漓滋潤,充分展現了吳石仙獨特的個人畫風。
吳石仙繪畫出入傳統,主要有兩種代表性風格:一種為煙雨樓台景致,風雨晦明,雲煙變幻,峰巒林壑,墨暈淋漓,應物象形,渲染入微;
另一種則為細筆山水,以寫秋景為主,胎息王蒙,用筆細密,勾勒圓勁,但傳世較少。
所作山水初學四王,不為人所重。
後赴日歸來,畫風一變,致力於新國畫的創作,糅合米芾、高克恭的畫法,並摻以西洋水彩畫技法,乃形成水墨淋漓,煙雨變幻的全新風格。
因畫風合乎時尚,與嶺南畫派頗相近,深為粵人所喜。晚年以潑墨道人風流滬上。
畫風合乎時尚,與嶺南畫派頗相近。但也有少數畫幅用筆細密,鉤勒圓勁,類似王蒙畫法,為學古人之作。
吳石仙的畫法,往往落筆迅疾,以干筆勾皴,筆觸渾厚不單薄,而後以將紙打潮後趁濕渲染,因此取得了煙霧迷濛,淋漓潤澤的藝術效果。
吳石仙 春江雨意
吳石仙 溪橋煙雨
吳石仙 夏山遇雨
吳石仙 雲山雨意
吳石仙 溪山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