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西遊記》花光300萬,央視來查帳,調查人員淚目

2023-12-13   歷史兩張臉

原標題:1985年《西遊記》花光300萬,央視來查帳,調查人員淚目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如今已成為影視行業最大IP,衍生的影視劇層出不窮,但86版《西遊記》至今無法被超越。

在創作期間,這部經典劇集經歷了一系列艱辛困境,包括資金告急、換角風波、特效失常等「九九八十一難」。

1981年,受到日本78版《西遊記》的刺激,中央電視台領導決定拍攝本土版本。導演楊潔在接受重大任務時,大聲表示:「為什麼不敢拍!

有錢給我我就拍!」央台給予300萬的拍攝總預算,劇組於1982年正式成立,開始了跋山涉水的拍攝之旅。

在拍攝過程中,劇組面臨資金枯竭的困境。

1985年,劇組無法進行後續拍攝,導演匆忙趕回北京申請撥款,卻發現央台已投資給《紅樓夢》,無法再為《西遊記》提供資金。此時,劇組還遭到匿名舉報,導致央台成立專門調查小組前來查帳。

令人意外的是,調查員查清真相後對劇組表示敬意,甚至申請增加一台攝像機。

劇組的拍攝設備老舊,只有一台300P攝像機,沒有升降機、移動軌道,導致拍攝過程充滿艱辛。

為了完成一些特殊效果,如孫悟空眩暈鏡頭,攝像師和導演費盡心思。而拍攝天空和雲彩的鏡頭更是困難重重,沒有現代的無人機,只能提前與飛機機長商量好,有時受天氣限制浪費時間。

演員片酬也是一個問題,六小齡童扮演孫悟空一集片酬只有40元,演員們的伙食也得不到保障,每人每餐只有五毛錢的配額。

道具方面,劇組自製了一些道具模型,例如使用刷了粉彩的紙糊蟠桃。

在資金告急時,劇組得到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的贊助,解決了拍攝的難題。

這一援助讓《西遊記》得以繼續拍攝,最終成為影視史上的經典之作。

劇組在技術上也面臨著許多困難。缺乏特效軟體支持,導致一些特效鏡頭瑕疵較多。

乾冰製造的大量煙霧為創造神話場景增色,但也帶來了健康隱患。觀眾對這樣的努力卻給予了好評,86版《西遊記》播出後廣受歡迎,1988年獲得第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連續劇特別獎。

劇組在選角上也歷經波折,孫悟空的扮演者最初考慮的是南猴王六齡童,但擔心他無法適應劇組的艱苦生活。後來,六小齡童通過模仿滑輪原理來研究孫悟空的動作,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唐僧的扮演者也經歷了幾次更迭,最終遲重瑞成為最後一位唐僧。

吊威亞的使用也是一項技術挑戰,劇組甚至前往香港TVB「偷師學藝」。

由於時間有限,他們只觀摩了幾天,回來後依葫蘆畫瓢。然而,吊威亞的缺陷導致了一些危險情況,鋼絲斷裂使演員直接摔地。

總體而言,86版《西遊記》在技術和資金上的困難並沒有阻擋劇組的奮鬥熱情,最終取得了巨大成功。

這種艱苦拍攝背後所體現出的工匠精神,對當今的藝術工作者來說仍然是一種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