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從紫禁城到「天空之城」 維業股份創新發展腳步不停

2024-10-26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李雯珊

見習記者 劉曉一

「建築是藝術之母,它連接了現在與過去,有形與無形。」著名建築大師理察·邁耶如是說。一代代建造人薪火相傳,使得古往今來的建築串珠成鏈,形成空間的聯結、時間的延伸和文脈的永恆接力。

維業股份便是其中一員。公司成立於1994年,是珠海國有企業華發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以建築裝飾設計與施工及土木工程建築為主營業務,曾參與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故宮慈寧宮、騰訊濱海大廈和珠海航展中心等經典工程的裝修和建造工作。

今年是維業股份成立30周年。2021年至2023年,公司營收規模連破百億元。2024年上半年,維業股份實現營收76.8億元,創歷史新高。

面對變化的外部環境、迅猛的技術變革,維業股份逆勢而上的動力是什麼?下一個30年,公司又有怎樣的創新布局?日前,《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走訪維業股份尋求答案。

打造精品工程

走進維業總部大樓,映入眼帘的是大面積純色大理石鋪就的牆面與地板,風格頗為簡潔低調。拾級而上,能看到牆面上滿滿當當掛著裝裱起來的作品照片。

近日,「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在這面作品牆上,出現了許多中軸線上「大國工程」的身影,如故宮、人民大會堂等。

維業股份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在2015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之際,公司有幸承接了慈寧宮雕塑館展陳工程。

時間緊,任務重。從2015年5月份入場,到慈寧宮一期前院交付使用,維業股份只有不足5個月的時間。同時,工程還提出古建築與主題展品並重的展覽理念,即在一個空間中完成兩個主題——慈寧宮古建築與故宮藏中國古代雕塑的展示。這意味著,公司需在古建築原狀保護與現代化展示之間,找到平衡點。

比如,由於故宮博物院的開放時間全部為白天,窗戶玻璃就需要考慮透光率的問題。維業股份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此,團隊與玻璃生產廠家進行反覆試製,僅玻璃樣板就做了上百塊。最終成功研製出了仿傳統窗紙的高性能控光玻璃——「紙玻璃」,可見光透光率為0.2%,自然光的進光量由此達到理想狀態。

沿著中軸線繼續向南,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是維業股份的又一匠心之作。「這項工程是公司獻禮新中國60華誕的時代作品,當時被譽為裝飾行業『皇冠上的明珠』。」維業股份董事長張巍頗感自豪地說。

從照片來看,改造後的金色大廳雕樑畫棟,從結合中國傳統宮燈造型的燈光系統,到「白玉蘭」立柱與金絲楠壁龕,多處細節都展示出獨特的東方韻味。

目前,維業股份已相繼打造出珠澳第一高樓——橫琴國際金融中心、華為中央大廳、騰訊濱海大廈等數千項精品工程。合作夥伴涵蓋華為、騰訊、邁瑞醫療等行業翹楚,業務遍及市政工程、政務裝飾、寫字樓、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公司連續21年入選中國建築裝飾「百強」企業。

國資賦能協同並進

2020年,維業股份接下珠海國資華發集團拋來的併購橄欖枝。

張巍向記者介紹,兩者的牽手是一場「雙向奔赴」。從自身來看,維業股份一直專注於建築裝飾主業,沒有涉足多元併購,資產質量也比較高。

而華發集團是珠海最大的綜合型國有企業集團和全國知名企業,擁有科技、城市、金融三大集群。

「華發集團對維業股份的賦能是全方位的。」張巍表示,兩家公司同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圈,區域協同性較強。同時,華發集團以房地產開發、城市運營為主業,與維業股份的土建裝飾施工業務屬於上下游關係,在業務上可以提供協同。此外,華發集團還在財務上給公司提供背書和支持,在管理和運營上對公司進行規範。

2021年起,在華發集團的支持下,維業股份先後通過資產重組,擁有了建泰建設、鏵龍裝飾、維業科技、維業美華四家全資子公司,分別主營土木工程建設施工總承包,批量精裝修業務,門窗、幕牆的生產、加工和安裝,以及建築和裝飾設計業務。由此,維業股份從一家建築裝飾公司,成為擁有建築、裝修和裝飾設計施工完整產業鏈條的綜合企業集團。

除了重大資產重組,華發集團對維業股份的支持,還體現在對國家戰略方向的探索和承接上。

近年來,中國建築業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持續發力。《「十四五」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面積3.5億平方米以上,全國新增建築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0.5億千瓦以上。

目前,維業股份子公司建泰建設已落地實施珠海市高新區華冠科技1.8MWp分布式光伏發電等光伏項目,並成功中標「珠海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等項目」等項目。

同時,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下,維業股份也積極助力打造現代農業發展樣板,參與梅州市與華發集團共建的梅州市華發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基地項目。建泰建設承擔了梅州農業示範基地項目EPC總承包,發揮總包管理優勢及異地資源調配能力,快速完成約22萬平方米場地平整和主體工程。

梅州華發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管理部副總經理王志楠表示:「該項目預計每年可產超2400噸串收番茄,產值超7000萬元。將有效帶動當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發展質效,以農業科技現代化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加速拓展新領域

2024年是我國低空經濟發展元年。各地低空經濟發展如火如荼,為基建帶來新機遇。

華發集團所在的廣東省珠海市天然具有「天空之城」的基因。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發揮珠海航展、亞洲通用航空展「雙航展」優勢,加快建設珠海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打造低空立體交通網絡運營服務平台。

今年伊始,由建泰建設參建的珠海國際航展中心12-13號館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該項目預計於今年第十五屆中國航展前建成並投入使用,這標誌著維業股份正式切入「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新賽道。

公司董秘沈茜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為克服時間緊、任務重、機場規制條件多等困難,確保項目在第十五屆航展前交付使用,建泰建設創新採用高大支模、鋼結構網架屋面及機電系統一體化提升等高難度、複雜工藝及建造技術。

其中,該項目涉及的鋼結構網架屋面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約等於1.4個足球場,是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面積最大的屋面網架及機電系統一體化整體提升工程。

沈茜表示,為確保該「龐然大物」順利提升安裝,公司團隊採用「超大型液壓機器人同步提升技術」。該新興技術主要用於實現超大型構件的大跨度、超高空整體提升,可達到提高成型質量、縮短工期、減少安全風險的目的。一體化整體提升技術在珠海尚屬首例。

從紫禁城到「天空之城」、綠色之城、智慧之城,維業股份以匠心書寫古與今的對話、新與舊的傳承。未來,維業股份將繼續乘國資東風,夯實建築施工與裝飾主業,拓展光伏建築、智慧建築、低空經濟、現代農業等新領域布局,在高質量發展、綠色低碳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a7af9d0197b45383d299f06ef2fa8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