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編輯 | 袁月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近期發布數據稱,全球5.37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2045年很可能達到7.83億。而《柳葉刀》今年的報告更不樂觀,稱2050年發病數恐達到13.1億。
推動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因素是超重肥胖,1990年42%的患者發病可歸因於超重,而最新數據則升至52%,中東、北非、中南美洲超重因素甚至在60%以上。2050年他們的成人糖尿病率預計達到20%。
超重肥胖快速增加原因包括:高熱量產品易於供應和保存,健康食品的選擇機會變少,超加工食品、高糖高脂食品消費量增加等,特別是對於中低收入人群,上述的社會工業化飲食轉變是突然且難以抵抗的。
其他包括出行消耗能量變少,中低收入國家衛生支出有限,藥物覆蓋率不足,能獲得糖尿病醫保的患者或許不到10%。
超重肥胖理論上可控,但迄今為止沒有看到發病率減少的跡象。個性化管理、減肥手術可以治療,但都需要密切監督;GLP-1類藥物有效,但能否廣泛應用還不清楚。早期診斷、患者教育和定期隨訪可以有效預防發病,但少有衛生系統真正能大規模推廣。
來源 / unsplash
文章指出,制定實施對人口產生長期影響的減重戰略,需要政策制定者、監管機構、醫學界和公衛人員的共同努力,非常困難但亟待落實,僅控血糖卻不控制肥胖,難以遏製糖尿病成倍增加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