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女士能稱為「先生」嗎?

2019-10-30     詹國樞

前些日子,老詹寫一微博,發至網上,取一題目叫《向中國之聲提個醒》。

文曰:中國之聲辦得不錯,所以天天收聽。但有一毛病:念錯別字!如,「比亞迪汽車,傲視同齊……」雖是廣告,天天播出,咋聽咋彆扭!那個齊字,乃「儕」字也,應念為CHAI,即與「柴」同音,這應是常識,不知為何,數月不改?今晨再聽,忍無可忍,寫此小文。向中國之聲提一醒也。

微博發出以後,響應者甚眾,有電台主持,表示要引以為戒的,有一些網友,說自己也曾念錯的。有意思的是,廣東珠海一網友,跟帖說道:「這都小事了,記得有一早上,聽新聞的時候,明明是一國家女同志病亡,硬是給念成了先生,聽了一早上,那女主播在念女士,男主播都一直在念先生,實在是沒辦法聽下去了,打了個電話給4008000088了!這就是國家電台呀!」

看完此文,不由一樂。女士而稱先生?這稱呼不對嗎?比如,呼冰心女士為冰心先生,這有錯嗎?

倘若去街頭調查,我估計,十有八九,會認為稱呼錯了,女士是女人呀,怎麼能呼為先生呢?

其實,女士呼為先生,並非有錯。此一稱呼,其源久矣。

查《辭海》和《辭源》注釋,「先生」一詞,其原本含義有二:一是對年長而有學問的人的尊稱;二是對別人的敬稱。先生者,先於本人而生也。比如,對老師的敬稱,對父兄、醫生、道士的敬稱等。清朝人梁章鉅所著《稱謂錄》里,對先生一詞,也解釋為對學士而年長者的尊稱。

清朝晚期,西方女權主義思潮傳入我國,女性解放開始起步,走向社會的女性越來越多,出現了諸如秋瑾這樣的女中豪傑。後來,女大學生、女學者、女教師紛紛湧現。很自然地,「先生」這種原本主要用於男性的詞,也移用到了女性身上,但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稱女性為「先生」時,所面對的不是一般女性,即不像稱普通男性為「先生」那樣普遍而言,而是主要稱呼那些有影響和地位的女教師、女學者或德高望重具有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的女性。比如,宋慶齡先生、楊絳先生、冰心先生 葉嘉瑩先生。何香凝、秋瑾林徽因等,也曾被稱為先生。

1949年,上海解放後,毛澤東在北京特派鄧穎超赴滬看望宋慶齡並歡迎她北上,於1949年6月19日曾寫一封信,抬頭的稱謂即是「慶齡先生」。(《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26頁)。

一句話,稱冰心為先生,確實沒錯。但是,推而廣之,倘若碰到一女士,您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稱為先生,那就錯了,對方不睜大眼睛認為您是神經病,那才怪了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SerHm4BMH2_cNUg6i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