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沈偉&《融》的舞者 | 用舞蹈創作,在時代洪流里做引領

2021-05-30   有染

原標題:專訪·沈偉&《融》的舞者 | 用舞蹈創作,在時代洪流里做引領

舞者們在排練廳

藝術、藝術工作者和藝術創作,與「時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誰也不能否認,如今的時代,對我們劇場藝術創作的影響,比之前任何一個時代都要來得大,即便沒有「疫情」的影響。

借著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與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融》項目的契機,我們深入接觸了包括國際知名編舞家、視覺藝術家、《融》藝術總監沈偉,廣東現代舞團藝術部經理、駐團編舞李翩翩,謝欣舞蹈劇場藝術總監謝欣,和《舞蹈風暴》舞者蘇海陸、魏伸洋、魏伸洲、朱鳳偉等,一起分享這個時代下的舞者和舞蹈創作。

我們該怎麼看待這個時代?

我們應該如何迎接這個時代?

我們在這個時代如何堅持自己的道路?

沈偉在排練廳

身處風暴中

「現在數字媒體發達,手機、網絡 (對藝術的)衝擊是最大的。」 沈偉這麼說到。

這種「衝擊」,包括觀眾和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也包括創作者所處的創作環境等。

「《舞蹈風暴》之後,我的粉絲數漲了。」當談到綜藝節目對自己的影響時,舞者魏伸洲說。

在過去,劇場工作者通常用「觀眾」來稱呼自己作品的欣賞者,而現在媒體的興起,讓欣賞者不再受限於劇場空間;同時,「娛樂」程度的增加,讓審美需求的深度變得很淺。這兩個因素的疊加,使得劇場藝術的受關注度,遠高於以前任何一個時代;從「觀眾」到「粉絲」,數量在幾何級增長。

舞蹈,作為一門劇場藝術,在綜藝的推波助瀾之下,「吸睛」程度更為顯著。

魏伸洲的哥哥魏伸洋也發現: 「節目之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原來中國有這麼一幫跳舞的人,在做這樣的事情。」 綜藝,除了讓觀眾認識到舞蹈,還通過台前幕後的展示,把觀眾的視角帶入到舞者的日常生活和個人成長中。

「任何一個時代比不上現在的傳播速度。」蘇海陸這樣評價我們所處的大環境。

這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舞蹈家創作的作品,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觀眾,但那些作品,也會被信息的洪流淹沒。

因此,蘇海陸堅定地認為:面對市場和觀眾 「我們需要主動接觸」 。在他看來,很多優秀的舞蹈作品的傳播範圍,不應該只停留在舞蹈學院等小範圍內。他拿自己的母親為例來說: 「她第一次來學校,觀看我附中畢業晚會所表演的《黃河》,就覺得『太好看了』……雖然,現在看來,我覺得並不完美。」

蘇海陸在排練廳

年輕一代的舞者,是敏銳的,他們在打開身體的同時,也在不斷打開視野:周遭的一切,不單單是他們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也是試圖與觀眾建立聯繫的媒介。

打開門之後

能夠讓更多人走進舞蹈之門的方式,當然不局限於「綜藝」。

「我們經常會去學校,做一些普及講座或者演出。」 廣東現代舞團藝術部經理和駐團編舞李翩翩介紹說。不僅如此,由廣東現代舞團發起的 「廣東現代舞周」,今年將迎來第18屆,已經成為國內外最具影響力的「現代舞」盛會。

廣東現代舞團的舞者們在排練廳

李翩翩在聊到舞團面向普通人的現代舞培訓課程時,非常細緻地分享起了包括參與者性別、年齡段、職業背景等因素;這顯示出一位藝術管理從業者,對其舞團受眾和市場的認真思考和重視程度。

我們發現作為中國第一支現代舞團體,成立於改革開放熱潮之下的廣東現代舞團,在藝術市場經營方面,也是走在前端的。李翩翩一再說: 「觀眾是需要培養的。」

同樣地,謝欣舞蹈劇場除了舞蹈作品創作之外,也在開展包括 「身體最前沿」國際交流工作坊和 「XDT ·Education」的教育普及。

當然,觀眾的培養,並不單單是讓他們來買票這麼簡單。

沈偉在排練廳與舞者們交流

沈偉就此說: 「觀眾的來源不一樣,背景不一樣……我們作為藝術家,是要把全人類的素養,往上提高到一定水準上去。」

沈偉肯定「綜藝」等現代傳播方式,對舞蹈普及的積極作用,他說: 「文化藝術,是需要人們去了解」 ;但他同時也強調: 「藝術家是引領者」

如果說,媒體更多在承擔娛樂的功能,讓大家關注到舞蹈;那麼,舞蹈家則在努力實踐教育的意義,通過自己的作品,使進入舞蹈欣賞領域的「粉絲」,知道舞蹈是什麼,了解藝術的美學意義在哪裡。

站在門前的堅持

朱鳳偉在排練廳

「我要留下一些創作的東西,我要影響一些東西。」 朱鳳偉在談自己未來創作的時候,非常堅定地說。在他看來,舞蹈藝術從業者的創作,不應該「迎著觀眾」;他又不無遺憾地指出: 「現在真正做創作的人很少」 。

「風暴」舞者之一的蘇海陸,他目前的主職身份是教師,他坦言:上綜藝時候的創作思維,更多是電視節目的編創思維,和真正的舞蹈創作差別還是很大。

當他回到教師這個身份的時候,更多「是非娛樂性的」。

「我們又不是明星,我們是舞者,是藝術從業者;我們創造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 在談及參加「綜藝」之後,對創作的影響時,魏伸洋和魏伸洲兄弟共同說到。他們都反對把舞者「流量化」,認為在網絡時代,流量 「一波換一波」 ,很空,對創作更沒有意義。

魏伸洋在排練廳

魏伸洲在排練廳

「把自己做好,把實力做強」 ,弟弟魏伸洲這麼補充;為此在畢業之後,他回到了老家浙江,他覺得這樣更有利於自己的創作發展。而哥哥魏伸洋則感慨:老一輩舞者之所以跳得比我們更好,是因為 「他們只會做跳舞這一件事,對的,只專注地做這一件事情」 。

「我們可能會更追求一個精神上的滿足」 ,因此,在從國內到紐約後,一切從零開始的沈偉,並沒有在意物質上的匱乏,在創作上反而迎來了更大的突破;在回憶自己的創作生涯時,沈偉表現出了對藝術創作極大的熱忱,說到困境時,他說: 「我無所謂,我不在乎。」

當然,也並非所有的舞者,會那麼堅定,面對時代變化所帶來的衝擊,也有舞者會對自己所走的路產生懷疑和焦慮,尤其是面對職業生涯的時候,面對收入、家庭等因素的時候,創作生涯有時候並非是放在第一位的。

作為前輩的沈偉,就此說:

「誘惑是在人生中永遠都會有的……你是否真正喜歡舞蹈,真正喜歡藝術;你能否在有誘惑的時候,還是會喜歡去做 (舞蹈)。」

每個時代的創作者,都在經歷和思考自己所處的時代,並產出帶有時代烙印的作品。匯聚了三十餘位頂尖舞者的作品《融》,將會帶來怎麼樣的呈現,留下怎麼樣的印跡?

-劇終-

ARTRA「自定藝」浸入式藝術現場

《融》

沈偉作品2021世界首演

Shen Wei World Premiere 2021 INTEGRATE

時間:2021年6月11日-6月20日

(6月15日休演)

6月11—18日、20日 19:30

6月19日 18:00、21:00(各一場)

場館: 西岸穹頂藝術中心

(龍騰大道2350號)

---

本活動為浸入式藝術現場

不設座位

大雨

廣告人、評論人、製作人

落筆於5月專訪和排練廳觀察後

配圖為排練照

攝影 祝琳

有染·與美好發生關係

舞 台|藝 文|悅 音|映 像

more:

專訪·馮英 | 從《紅色娘子軍》的經典傳承,到新創新作新普及

訪談·奧蕾莉·杜邦 | 我們一直在保持法蘭西芭蕾學派的特色

與宋欣欣聊 | 《悠悠視界》里的她,或她視界裡的《悠悠視界》

評·陸帕《狂人日記》 | 一次心靈輪廓的描摹

評·《斷手斯城》 | 每個人註定要與自己的斷手和解

評·專屬版《寶島一村》 | 北海的冰化了,春天來了

更多閱讀 可點擊

張艾嘉 | 桑吉加

張晉浩 | 佟欣雨 | 丁一滕 | 楊易

史依弘 | 林懷民 | 蔣瑞徵 | 黃俊達

《偽君子》 | 《安魂曲》中文版 | 《手提箱裡的死狗》

《夜半鼓聲》 | 《禿頭歌女》 | 《奧賽羅》

大劇場版《枕頭人》 | 當代劇場版《等待果陀》

- 靈 魂 編 輯 部 -

執行編輯:Cheers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責任編輯:Paula & Cheers

主編:許安琪 &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