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雜糧世界」中的「人間煙火」

2023-10-20     忻州網

原標題:忻州:「雜糧世界」中的「人間煙火」

金秋十月,山河錦繡,廣袤大地又迎來新一季的豐收。

在中國農業發展的版圖上,作為中國雜糧之都的忻州,沃野流金,桑田如畫。忻州雜糧「一都七鄉」的金字招牌,綻放著耕作之光、豐收之光、時代之光。

忻州地處北緯38度「黃金生物帶」,年產雜糧約占山西的三分之一,穀子、糜黍、甜糯玉米的產量均位列全省第一。祖祖輩輩吃慣了雜糧的山西人,通過不斷的技巧創新,粗糧細作,做出了遠比精米白面多樣、精細、踏實的「雜糧世界」,做出了山西人的飲食文化與身份認同。

秋分之後,天氣已涼,忻州正處於一年一度收穫的季節。

作為忻州雜糧產業十大片區之一的寧武縣,被譽為「中國高原莜麥之鄉」,寧武的莜麵更是山西雜糧的集大成者。莜麵不比白面,想要做熟並不簡單。莜麵難做,山西人卻樂此不疲,做成了莜麵專家。莜麵搓成紡錘形,泡在羊湯里便是滑溜溜的莜麵魚魚。一口下肚既有湯又有面,鮮美化作實體在口中遨遊。做成蒸餃,粗糲的外皮中和了油膩的內餡,味道更勝白面。搓成卷狀,就做成了栲栳栳,澆上濃稠番茄就是酸溜溜的山西味兒,澆上羊肉臊子則滿口鮮香。忙碌了一天,一家人圍坐一起吃著莜麵,勞累在這一刻都得到了消解。

作為中國雜糧之都的忻州,一直以粗糧細作的美食享譽世間,其中五台縣的雜糧宴尤為出名。油糕,是五台縣的特色美食,黍子經過加工後製成黃米,將軟黃米蒸熟,趁熱揉成黃米糕,放入滾燙的熱油中烹炸,幾分鐘後即裹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外衣,吃到嘴裡綿中帶有筋道,多了一種軟糯回甘,這是五台人獨有的味道。

尋常的飲食中往往蘊藏著生活的智慧。攤飯,作為忻州的雜糧美食,不僅營養價值豐富,還可以養胃活血,降低膽固醇。「燒酒壺壺肉吊吊」,忻州特色的雜糧美食,透露的是忻州人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追求,也成為忻州世代繁衍的味覺密碼。雜糧家族在忻州遍地飄香,忻州人的辛勤付出也在豐收中收穫樸實的回饋。他們最盛大的喜悅,不過是在歲月輪轉的日常勞作中,都能與滔滔黃河、巍巍五台山一起共話豐年。

說完了讓人口水直流的忻州美食,再來看看忻州的旅遊勝地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五台山是忻州文旅的天然地標,猶如巨人靜靜站立,護佑著福慧忻州。朝五台聖境、登雁門雄關、賞蘆芽美景、望巍峨長城、品黃河風情、走紅色征程、逛忻州古城……這些都是忻州文旅的「標配」。

夜幕降臨,古城燈火亮起,四面八方的客流雲集於此,曲折的街巷裡人頭攢動。廊前檐下,燈火通明,遊人商賈,各得其所。

以農為基,以文為媒,以旅為引,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忻州積極探索「農業+文化+旅遊」發展新模式,在忻州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力求務實,穩紮穩打,激發出鄉村振興新動力,繪就了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忻州市副市長李碩表示:忻州以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為目標,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堅持「特」「優」發展戰略,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強化科技支撐和改革創新,紮實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著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忻州實踐取得新成效。

忻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康金堂表示:忻州已建設全程溯源高標準示範基地5.5萬畝、國家級雜糧生產基地6個,創建雜糧「三品」標準化基地170萬畝。同時,加速構建雜糧加工業體系,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品類多樣的雜糧食品,不僅豐富了全國人民的餐桌,也豐富了忻州農民的「錢袋子」。

古風蔚起,山川靈秀,大自然對這方水土格外恩賜。勤勞樸實的忻州人帶著對生活的憧憬,在這片土地上,不斷創新著屬於雜糧的技藝和味道。如今的忻州,農業生產穩定,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鄉村消費市場活躍……一個個欣欣向榮的場景,匯成了忻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起筆大地、縱橫捭闔、謀篇布局,忻州通過「品牌振興、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的相互帶動模式,以拳拳赤子之心,打造出了具有忻州特色的鄉村振興新格局。

圖片:梁春霞

來源:新華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94eb8dc8aeee9caf512eff3e679f8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