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青春叫軍旅,有一種芳華叫戰場……」4月29日下午,武警重慶總隊執勤第一支隊禮堂內座無虛席,9名官兵輪流登上演講比賽場,飽含深情地講述「青春在強軍路上綻放」為主題的感人故事,引發現場官兵共鳴。
身邊人講述身邊事,身邊事激勵身邊人。據該支隊領導介紹,針對氣候炎熱,訓練任務繁重,官兵長時間分散於執勤一線,難以組織集中教育等實際,他們積極創新主題教育形式和載體,組織「青春在強軍路上綻放」主題演講等系列活動,深化主題教育活動走向深入。
特戰!特別能戰!舞台之上,梁遠健深情回顧了他的從軍夢。作為退伍老兵身份的父親時常告誡梁遠健,男子漢就要頂天立地,長大後要報效祖國。耳濡目染下,梁遠健從小立志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當兵就要當好兵,當兵就要當精兵。去年年底,特戰隊員梁遠健因軍事素質過硬榮立二等功。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榮獲此次比賽第二名的巴南中隊仁啟召說,「時代需要我們用堅實的肩膀扛起民族復興的重任,我們經歷了從地方青年向合格士兵的轉變,在部隊的記憶我將銘記在心,終生難忘,作為軍人我要將個人夢想匯入時代洪流,讓蓬勃青春與家國情懷共振,讓人生的色彩更加絢爛。」
仁啟召的一番感言,引起去年9月份入伍新戰士李家輝的強烈共鳴。「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沒有強大的國家,何來溫馨的小家。我相信我們堅持不懈、努力拚搏,擼起袖子加油干,矢志不渝獻身於改革強軍事業,我們的青春一定更絢爛,我們的強軍夢一定能實現……」
台上情真意切,台下感同身受。「演講者不拿演講稿,說的都是心之所悟,學之所思,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該支隊領導深有感觸地說,通過發動幹部、士官、士兵不同層次人員講述青春強軍故事,激勵官兵立足本職崗位,腳踏實地工作,在實實在在的行動中展現新一代革命軍人的時代風采。
今天,武警重慶總隊執勤第一支隊通過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分享官兵們講述的有關他們青春奮鬥的小故事。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夏祥洲/文通訊員郭傳伍/圖
故事一
李家輝:全家的希望,奮進的力量
時間一下子來到了我們新兵下隊的日子。記得在新兵連時有一次班務會上班長問我:「李家輝,你為什麼來當兵啊?」我想都沒想就回答道:「報告班長,因為我是我們全家的希望。」話音剛落,大伙兒沒忍住都笑了,班長也笑著點了點頭。或許我是幸運的,因為我跟隨班長來到了他所在的中隊,一進中隊營門他就對我說:「這裡就是你的第二個家」。雖說是新搬遷的營區,但看上去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我們大家一起挖土、種樹、澆水、施肥,營房門口大家種下了兩顆鐵樹,都說像是兩個守衛中隊的哨兵,而指導員卻饒有興致地說:「這兩顆鐵樹啊,一顆堅守絕對忠誠的信仰,一顆堅守我們這個奮進的大家庭」。當時我就在想:要不就給他取個名字叫家輝好了。直到我代表中隊參加第二批勤訓輪換,其中有一個比拼項目叫做「五公里巔峰對決」,我向帶隊班長毛遂自薦,班長點了點頭。比賽前他對我說:「加油,你是我們全家的希望哦」。賽後,我的成績並不十分理想,但拼盡全力的我卻體會到了「全家的希望」所承載的那份擔當——為堅守信仰、為榮譽的大家庭盡力。
故事二
向時濤:忠誠獻給祖國青春奉獻部隊
自學一開始很不順利,沒有基礎——以前都沒怎麼研究,只知道玩遊戲了;沒有時間——每天要站崗,要訓練,還要上班、出公差。碰到很多困難,一度想過放棄,但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沒有基礎就上網找教學視頻,做習題;沒有時間,那就用中午午休時間,周六、周日休息時間自學。事實證明,一個人只要想學習,那麼沒有什麼困難能阻止你,戒掉王者,戒掉吃雞,戒掉抖音,專心學習,只用三個月時間,我就拿到了國家計算機二級證書。
現在我正在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準備用六個月時間衝擊國家計算機三級證書,考取預備役工程師證。當然,在加強專業知識的同時,軍事訓練也沒有落下。訓練時,其他同志跑徒手,我就穿件防彈衣,其他同志跑負重五千米,我就負重跑六千米、七千米。付出總有回報,三月底,大隊組織階段性考核,我成績全優。
故事三
王天傑:致敬每一個不甘平凡的你
今天,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身邊戰友的故事。他在自己的崗位上的奮鬥歷程,教會了我立足小崗位,也能實現大作為,平凡的崗位也能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我有一名戰友,他叫王君標,可能有些人也認識。由於在新兵連訓練中摔傷,導致腳踝骨折,下連後無法參加中隊的正常訓練。可能在你的身邊也會有這種訓練傷的出現,中隊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安排他進入後勤崗位,他並沒有因為進入了後勤而自暴自棄,反而在自己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受到各級領導的認同與戰友們的喜愛。
今年2月份,武警部隊某管理信息系統考核中,王君標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當時我就猜想應該是大隊的名次、最多也就是支隊的名次吧。後來中隊宣布時才知道是他每天高標準錄入,取得了全武警部隊中隊級別第5名的好成績,重慶總隊唯一進前50的單位。由於身體原因,儘管他無法在訓練場上盡情的揮灑汗水,無法在軍事比武場上摘金奪銀。他並沒有忘記自己作為軍人的職責與使命,他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展露鋒芒。讓自己的青春散發光芒,給自己的軍旅生涯增添了濃濃的一筆,也為中隊增添了榮譽。他立足於自己的小崗位,實現了大作為。
故事四
李文:
我的戰友羅濤懷揣特戰尖兵夢勇斗病魔
在我身邊有這樣一名戰友,他的青春如同過山車般驚險動人,跌宕起伏的他懷踹著初心在改革強軍的道路上奮勇前進著。
勤學苦練,特戰尖兵夢卻意外破滅
羅濤的身體協調性不足,在新兵訓練時,別人兩三遍就學會的動作,他十幾遍也學不會,就連一個簡單的折返跑也能把自己絆個跟頭。「咬碎了牙也不能落在別人後面,我一定要進入特戰中隊。」羅濤暗下決心。身體不協調,他就利用休息時間在訓練場上練習協調性,體能素質差,就給自己主動加量,戰術不及格,就一遍遍反覆練習臥倒起立,衣服褲子全破了。憑著自己這股不服輸的勁,他的身體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新兵結業時,因考核成績一般,他未能如願。
下連後,中隊組織一次5公里測試,羅濤墊了底,他開始消極和沮喪。中隊幹部發現後,及時組織了一次隊史教育,在參觀中隊榮譽室時,他看見班長馬家慨在2013年執行春運執勤任務期間成功抓獲一名網上逃犯的先進實例,深深的觸動了他,又重新點燃了他的尖兵夢。
夢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澱和積累。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他暗暗給自己制定目標,一定要戰勝自己,在中隊脫穎而出。每天早晨他都堅持比別人早起鍛鍊,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單雙槓等體能科目逐個擊破,一年下來他的軍事素質突飛猛進,在列兵中遙遙領先。
在當兵第二年,支隊預備特戰隊員進行選拔,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激動不已,身上燃燒的激情之火更加劇烈。為了能通過考核,他堅持比別人更加刻苦,應急班全副武裝負重15公斤,他就負重25公斤;別人6:30起床,他6點就開始了自己的體能訓練,即便這樣,他仍覺得不夠,就連晚上點完名的時間也不放過。汗水參雜著血水,老繭映襯著傷疤,通過自己的勤學苦練和不懈努力,羅濤在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被確定為預備特戰隊員,特戰尖兵夢近在咫尺。
可當夢想越來越近的時候。意外發生了,一次晚飯前,他跟往常一樣和戰友自發到器械場做器械,在做單槓5練習繞槓動作時,由於速度過快,雙手脫槓頭著地摔下,造成頸椎骨折。從此,他的特戰尖兵夢戛然而止,開始了與病魔做不屈鬥爭的歷程。
勇斗病魔,驚險而漫長的抗病歷程
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才有希望。羅濤發生意外被送到醫院後,專家診斷為頸椎第二關節骨折,有生命危險。而羅濤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和醫院先進的醫療技術,他度過了危險期,由重症病房轉入普通病房,並從昏迷狀態漸漸恢復意識。可這時醫生卻對指導員說:「這孩子即使救過來,癱瘓在床的機率也很大,請做好思想準備。」指導員回憶起羅濤在醫院的治療經歷雙眼總是紅紅的,「我當時在想這孩子要恢復過來得有多大的幸運和意志呀!」
羅濤被送到醫院後,醫院立即對其進行了手術,好在厄運這時候放鬆了警惕,讓羅濤那被箍住的咽喉能夠稍作喘息。手術很成功!
手術結束之後的幾天,羅濤度過了危險期,這條命算是從死神那裡搶了回來,這時的羅濤也漸漸有了意識,能夠開口說話,可我們從羅濤的話語中並沒有聽到從鬼門關逃脫的竊喜,而是更加的沮喪,因為當兵是羅濤從小的夢想,如今患病在床,「當兵夢想」還能繼續嗎?羅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羅濤的父親聽說兒子受傷,原本在國外務工的他立馬趕了回來,他到醫院看望兒子時,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爸爸,你說我還能回部隊嗎?」羅濤父親說:「孩子,你肯定可以的,你可是我和你媽媽的精神支柱呀!」羅濤聽到這裡濕潤了眼眶,心裡暗自下定居心,我不能倒下!我一定要回部隊!
夢想的風帆再次啟航,羅濤感到不再迷茫,心中充滿了力量。
幾周之後,羅濤的生命體徵逐步穩定,被轉送到康復中心進行康復治療,在康復中心,病情好轉之後的他開始慢慢嘗試下床行走,剛開始的每一步都搖搖晃晃十分困難,就連旁邊的病友都勸說他要繼續修養。但是倔強的羅濤,渴望早日回到部隊,他至此每天都堅持一步一步的向前,漸漸的他已能夠慢慢行走。這時他又給自己制定了新的訓練計劃——做深蹲。他每天給自己定一個6點鐘的鬧鐘,起床就開始做下蹲,一直做到7點半。在連續一個月的恢復訓練之後,他的腿部力量已基本恢復,能夠正常行走。
三個月之後,他來到醫院複查時,當時的那個主治醫生被深深的震驚,連說了三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他站起來了,二是沒想到他走得那麼順暢,三是沒想到他恢復得那麼快,他奇蹟般的恢復歷程讓醫生都嘆為觀止。
就這樣羅濤憑藉著自己頑強的意志戰勝了病魔,現回到中隊的他為了繼續追隨夢想,追隨初心,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挑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