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晚年,不想被兒女疏遠,銘記以下三點

2023-02-06   有意義的旅途

原標題:走到晚年,不想被兒女疏遠,銘記以下三點

作者:聞秋聲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01、引言

人老了,就像是褪了色的畫卷,顏色不再那麼鮮活。

走到晚年,忽而發現,與子女之間的思想相差十萬八千里,兩代人所做出的選擇也常常南轅北轍。

年輕人,喜歡衝擊強烈的東西,漸漸地與父母有了代溝。

人到晚年,尊重是靠自己爭取的。

如果不想被兒女疏遠,要適當地改變自己的思想,換一種方式與子女相處。

竇文濤說:「老不是一個年齡問題,也不是一個生理問題,而是一個認知問題。」

作為父母,在孩子成年之後,要給予他們更多發展的機會。

若不想和子女們產生隔閡,被疏遠,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改變相處模式,銘記以下幾點。

02、人老了,保持自理能力,別事事依賴子女

人生一輩子,每個年齡階段,都是自我修行的過程。

老有所依,似乎是老年人的夢想。但是,等到老了,才發現,子女們有他們自己的生活要忙。

年紀大了,喜歡人多,熱鬧,總想子女陪伴在身邊。

若一直跟兒女住在一起,事事讓他們照顧,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壓力。

在晚年,如果不想被子女疏遠,要學會保持自理的能力,別倚老賣老,事事依賴子女。

人老了,也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讓子女有更多的時間,去奮鬥,去安心拼事業。如此,在真正遇到困難時,兒女才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為父母保駕護航。

在晚年,與子女相處,也要有分寸感,不要過分地依賴。

如若,可以照顧好自己,能獨立完成更多的事情,就依靠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

不事事依賴子女,不讓自己產生過度的心理壓力。與子女相處,適當地拉開一些距離,再見面時會感到很親切。

03、調整心態,學會放手,別過度管控子女

人生路上,與子女相處,其實是一個漸行漸遠的過程。

如若,在晚年,依然過度管控子女,不懂得放手,會讓子女產生逆反的心理,想要逃離父母的管控。

父母對子女的事,干涉越多,管控越多,也越不利於子女的成長。

《流金歲月》中謝宏祖的母親過於強勢,希望兒子未來的發展都掌控在自己的手裡。

她的兒子內心很叛逆,花天酒地,過著很好的物質生活。只有在缺錢的時候,才會對母親說好話,才會好好聽她的話。

父母對子女的束縛感太強,子女便不能獨立,會在思想上和父母產生難以跨越的溝壑。而且,還會經常和父母唱反調,使得他很想逃離家庭。

畢淑敏說:「親近地保持距離,才是最恰當的交際方式。」

作為父母,要明白,子女不是你手中的提線木偶,他應該過屬於自己的生活。

對子女學會放手,讓他們獨立成長,在晚年,也能受到子女更多的尊重與理解。

04、對待兒女,保持良好的價值觀,別太固執

人到晚年,最怕孤獨,想與子女有一些交流,卻發現思想已經漸漸落後了。

人老了,要學會與時俱進,提升自己的認知力,保持良好的價值觀。而不是固執地用傳統的思想和子女說教。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人到晚年,也要學著接納新的思想。

《生活像陽光那樣燦爛》中的徐梓潼,被父母灌輸「貴族」思想。她必須要嫁入豪門,讓父母過上富貴的生活。

為了這個目標,她努力進入富豪成虎的世界。卻,不曾想到,為了結婚而結婚,導致身體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不但,沒有嫁給富豪,她還落得一身狼狽,深陷泥潭之中。

父母的價值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的成長。人生一輩子,都需要成長。即便,到了晚年,也要努力去接納新的觀點。

保持良好、正確的價值觀,有利於子女的發展,而且與子女之間,也能更好地交流。

父母如果不能正確教育子女,無法給她帶來好的影響,當孩子走上錯誤的道路時,與父母的緣分也會變淺。

05、聞秋聲寄語

人生路上,與子女之間的親情,也是要用心經營的。

在晚年,年紀大一些,如果身體狀態允許,還是應該儘可能地保持獨立。如若,自己可以處理生活中瑣碎的事情,就不要總讓孩子們操心。

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的生活,不要過度干涉子女的決定。否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惡劣。

如若,總想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子女活成自己想像中的樣子。孩子產生叛逆心,就會越離越遠。

好好珍惜與子女之間的緣分,用心去相守,彼此之間互幫互助,獲得更多的幸福與快樂。

-END-

關於作者:聞秋聲,以字為生。秋風煮雨,一杯清酒,三兩故事,在孤獨的路上與你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