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之前,看到一個熱帖,讓人唏噓不已。
題主經母親介紹,和一個相親對象認識一段時間了。
相親對象見自己的同事做了近視手術恢復得不錯,也想著把自己的眼鏡摘了,改善下形象。
於是,題主便陪著她去了當地的一家公立眼科醫院做了檢查。
經過檢查發現,相親對象只能做晶體,且醫院手術需要排比較久的隊。
後來,兩人又私下打聽說這家公立醫院不是很擅長做晶體,兩人便想著去私立醫院做手術。
確定了醫院後,一個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經大致估算,一場手術費用需要3w左右,這顯然超出了女生的支付能力。
於是,女生便開口詢問題主,希望他能在費用上幫自己。
但無奈的是,題主剛剛換了一份工作,自己手頭也並不充裕,便沒有答應。
可是過了一周,題主的相親對象又一次提起,這下題主徹底犯愁了。
帖子曝光後,一個高贊回覆說道:
「怎麼會有人開口問這種關係的人要錢啊?」
是啊,且不論這對情侶的關係深淺,但在得知對方有難處的前提下,一再索要,就不是一種理性的行為。
其實,哪怕是再親密的關係,自己的問題都要儘量自己想辦法解決。
因為,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夠永遠做你的供養者。
2
出演《琅琊榜》中靜妃的演員劉敏濤,前半生一直屬於別人家的孩子。
當年她以面試第一的成績考上中戲,班主任甚至直言「她應該和鞏俐一樣,是從舞台上走出來的人」。
如老師所言,劉敏濤學生時代就已經接了許多戲。
然而畢業後,事業不斷上升的她,遇見了愛情。
面對事業與愛情,她不假思索地選擇了後者。因為她的選擇,她也因此在此後的7年相夫教子,不曾有自己的任何事業。
後來,劉敏濤講過一段經歷:先生帶她去日本清水寺旅遊的時候,她特別想吃一根抹茶冰激凌,但是沒有吃到。
回憶起此事,她輕描淡寫地解釋為:「因為當時我身無分文」。
漸漸的,劉敏濤意識到了婚姻並非她想像中的那樣,相反的,失去自我的她變得恍惚、變得卑微、變得蒼白。
在她37歲的時候,她明白了:女人不能躺在婚姻上。
接著,她做出了人生的另一個重要決定:離婚。
離婚後的她,重拾起自己的事業,並再度翻紅。
這一切,就如劉敏濤的演講《中年叛逆》中所說的:
我生活的軌跡幾乎全部符合社會對一個「標準」女性的預期。
既然循規蹈矩、隨波逐流的生活並沒有給我帶來預期的幸福,反而讓我在本該神采飛揚的大好年華,活得卑微而蒼白。
那就不如就做我自己,隨心所欲地去生活中冒險,試試自己的極限,到底在哪裡?
回看劉敏濤的人生軌跡,你會確信:
唯有靠自己實現經濟獨立、精神獨立,人生才會放射光芒。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折斷自己的翅膀,也不能把自己寄托在他人身上。
3
許多人曾追問黃磊孫莉的婚姻幸福秘笈,黃磊曾公開給過答案:
「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很快樂;
不在一起時,兩個人也會過得很好,會找到各自的快樂。
我在外拍戲時,孫莉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
是的,當你想方設法把自己活好了,你會發現,許多關係,也就自然而然好了起來;相反,當你選擇依附另一個人而沒有自我獨立的能力時,你不但自己過得不快樂,你也難以讓另一個人過得舒坦。
這就如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戴建業說過這樣的話:
「對愛情婚姻萬萬不可『胸懷大志』,『志向』越大必然痛苦越深,要求越多收穫越少。
兩人世界裡,你可以對自己『高標準』,但不可對伴侶『嚴要求』。」
說到底,對成熟的成年人而言,情感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不管你在什麼狀態之中,都不要忘了,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給。
當你抱著這樣的信念一步步向前走,不斷積累,不斷努力後,你就會發現你可以經營好自己的人生,你也能經營好一段親密關係。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