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IP化,《拜託了!別寵我》做到了

2023-01-08     娛樂硬糖

原標題:微短劇IP化,《拜託了!別寵我》做到了

作者|顧韓 李春暉

微短劇一直在等待真正屬於自己的、稱得上「IP」的作品。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它能證明這個新興內容形式的市場成熟度、製作水準,以及最關鍵的商業化想像力。對於創作者來說,IP意味著可沉澱價值、可持續開發,由此一定程度上規避內容創作的巨大不確定性。

通常來說,2021年被視為「微短劇元年」。通過各類社交媒體的病毒式傳播,不少人對它「從好奇到上頭」。而縱觀2022年,微短劇市場呈現三大特點:各平台排播劇場化、常態化;製作方越來越傾向於原創劇本、連續季播;整體精品產出率仍有空間,仍有巨大的潛在受眾群體在觀望。

這些都是微短劇也將如長劇一般進入IP時代的先兆。而誰將率先吹響號角?硬糖君注意到,1月5日在騰訊視頻獨播上線的《拜託了!別寵我》系列,在短短一年時間裡拍到了第四季(2022年1月7日第一季上線)。即便是整個影視領域,這樣能持久延續IP價值、迅速推出續作、及時響應劇粉需求的劇集也是少之又少。

在《拜託了!別寵我》第三季的劇粉評論里,最多的就是「一人血書求拍第四季」。而僅僅過了大半年,原班人馬就由古代來到現代,第四季繼續甜爽上頭,評論里劇粉感動發話:「這一定是開年驚喜,別寵我第四季回歸了!」「老粉淚流滿面,滿滿的回憶殺」。而被吸引而來的新粉也驚喜留言:「爆米花機嘣出來的男主,劇組腦洞很大~」「有顏值、有演技、製作超出預期!」「男朋友這個直男帶我二刷你敢信?」

在粉絲們的奔走相告下,《拜託了!別寵我》第四季開播2小時熱度即躥升至15000,並且登陸了多個短視頻熱榜,開播僅一日便收穫了全網破億聲量與千餘篇自來水安利。

長久以來,微短劇的一個顯著問題就是出圈難,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IP化進程。究其原因,一來用戶雖然常說「我是土狗我愛看」,但仍然是默默拿劇下飯的多,公開討論的少;二來多數微短劇更接近於一次性快消品,很難在用戶心中形成長久情感牽絆,堪稱閱後即焚。

而《拜託了!別寵我》第四季不止做到了熱播,還做到了熱議,做到讓劇粉念念不忘,並在獲得「迴響」之後,即便人物已經由古穿今,仍然覺得倍感親切、不吝肯定。微短劇IP化的先行者,顯然已經集齊了他想要的牌。

IP三要素,怎麼集齊?

「智慧財產權」顯然已經不能描述今天文娛產業所說的IP。大體上,我們可以認為IP是由一個文化創意形成一類人群共識,以至於其可以在不同載體之間轉化。簡單說就是內容+粉絲。

一部原創微短劇怎麼就能稱得上IP了?我們可以按照更成熟的小說IP價值評估框架去考察。

首先當然是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沒有熱播就不足以談IP。以《拜託了!別寵我》系列為例,其在騰訊視頻的累積播放量已突破10億,並強勢登頂雲合2022年全網微短劇有效播放霸屏榜,並獲得「雲+」獎與「新聲Pro」等第三方媒體平台年度微短劇的榮譽。

正如開篇所言,傳播深度是微短劇的難題。具體說就是觀眾是看完即拋,還是有討論熱情。而《拜託了!別寵我》系列不止在站內獲得熱搜榜TOP1、電視劇榜TOP1,微博、快手、小紅書、豆瓣,也隨處可見劇粉的自發安利,開播兩周,抖音話題播放量即突破10億。

觀眾怎麼就轉化為劇粉了?這就不得不提提IP的第二個要素:可以承載多深的用戶情感。

今天的觀眾看劇,首先追求「爽感」。爽感首先來自於鮮明討喜的人設。《拜託了!別寵我》前三季的主體框架是顏一一誤入自己創作的小說世界成為炮灰女配,必須在冷宮待滿一百天才能重返現實。為此顏一一千方百計惹怒皇上秦御,想盡辦法成為冷宮「釘子戶」。

因為女主的「作者」身份,可以對每個出場人物進行一句話介紹,這就讓觀眾可以毫不費力迅速get每個新人物。

同時,該劇擅做人設減法,即便是出場不多的配角,也有鮮明的記憶點。比如女主的寵女父母和愛姐傻弟弟,無論在第一季的古代世界,還是第四季的現代世界,弟弟都是被父母「打著」出場的,讓觀者穿越時光仍能一眼認出、會心一笑。

這就有了良好的觀劇體驗,進階便是從觀劇中獲得情緒價值。《拜託了!別寵我》正滿足了時下觀眾的三大剛需:歡樂、嗑糖、溫暖。

在「我憑本事進冷宮」這件事上,顏一一相當「敢作敢為」,為了嚇退皇上化身女色狼,與皇上互相套路、見招拆招。兩個都是聰明人,一切標準甜寵套路在這裡就是用來被打破的,給觀眾嗑糖帶來無窮樂趣。

其次要有強主線和快節奏。《拜託了!別寵我》一上來就給出了明確而喜感的任務主線:女主要在冷宮待滿一百天。女主「送春藥」、進冷宮,男主推新政、抗時疫,一個事件接著一個事件,不拖沓。男女主之間有誤會瞬間解開,不憋屈。

除了爆笑刺激,今天的觀眾也格外需要溫暖的心靈撫慰。女主在冷宮寫詩嗦粉的世外桃源生活,正是觀眾理想的解壓生活。女主一家的親情戲、各種鮮活可愛的支線人物,都滿足了觀眾觀看瑣碎溫暖日常、獲得安全感與心靈撫慰的需求。

劇集的熱度與情感價值,在《拜託了!別寵我》上也順利轉化為商業價值。截至目前,《拜託了!別寵我》分帳已突破3000萬,成為微短劇分帳天花板。

與用戶雙向奔赴,才是IP延續的關鍵?

「如果一個項目從整體的故事到細節、人物都能讓用戶記憶深刻,甚至於喜歡,那麼我會認為它具備了成為IP的前提條件。」《拜託了!別寵我》出品方、龍合田玉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輝談到。

《拜託了!別寵我》無疑是符合這一標準的,而讓他認識到這一點的關鍵事件,是續集拍攝期間的一次直播探班。該劇是典型的微短劇班底,以新人為主,並無明星大咖參演。然而前來觀看直播的粉絲連小配角都叫得上名字來,這讓全組上下都非常感動。

正是這種雙向奔赴的情感聯結促成了續集的誕生。

第三季結尾,女主為了挽救男主性命回到現實世界,並遇到一名與男主樣貌一模一樣的讀者,給他簽完名後又微笑看著他走遠。開放式的處理令一路追到這裡的觀眾深感意難平,或是意猶未盡。

平台將用戶心聲傳遞給主創,主創則做了一個大膽的「寵粉」決定,在官微發起續寫大賽,邀請用戶共同策劃男女主的現代愛情故事。如今再去看這條微博的評論區,簡直全員「大預言家」——女主忘了過去忘了愛、男主來到現實中的現代社會、同樣的100天倒計時……用戶的腦洞真的得到了主創的重視與採納。

在通過共創的方式敲定大方向之後,就輪到了更具體的變與不變。想要實現IP的有效延續,續集當然不能與前作毫無關聯,但提供新意、有所發展也同樣重要。IP化,是一個持續建設的過程。

點開第四季,可以看出該劇製作與體量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前三季上線時,大多觀眾對於微短劇還沒什麼概念,一度對於6分鐘的單集時長很不適應。如今第四季單集基本都在10分鐘以上,老粉直呼進度條「懂事」。

此外,將場景搬到現代,不僅每個人都擁有了新造型,人物關係也出現了變化甚至反轉。前三季中,男主皇帝之尊、女主古靈精怪,在深宮中上演腹黑甜寵戲碼。第四季還是熟悉的面孔,CP模式卻煥然一新——女主回到現代主場變得更加強勢自如,男主既要追妻又要適應現代社會,成為更「弱小無助」的一方。

配角中那些熟悉的面孔也大多有了新身份:端莊矜持的花魁變成了女主的顏控閨蜜,犀利大膽;之前已經與女二配對成功的男二又恢復了單身,是現實世界土生土長的一位高質量男性,給男主製造出強烈的危機感,也讓故事出現更多變數。

與此同時,《拜託了!別寵我》第四季又通過風格調性的一致,以及對名場面、核心梗的復現與前作維持著聯繫,以實現整個IP的延續與強化。

比方說,第四季依然是甜寵、虐心、爽感與喜感交織。儘管主角一上來又是失憶、又是被系統推進兩難境地,但整體調性依然是明朗輕快不糾結。男主穿越是隨著街頭爆米花機的一聲巨響而閃亮登場,女主也依然是那個不吃眼前虧的搞笑女。

隨著劇情展開,強吻、摸胸、放燈等名場面都一一得到還原。熟悉的BGM也多次響起,喚醒女主記憶的同時也勾起戲外觀眾的回憶。官方不僅努力給粉絲劃重點,還發起了雲探班、全員連麥直播等售後活動,簡直是情懷拉滿。

而劇組的用心售後也得到了粉絲們的熱情回應,《拜託了!別寵我》第四季粉絲們在各個社交媒體主動「產糧」,帶動了IP熱度的再一次放大。

微短劇IP化,難在哪,路在哪?

2021年,微短劇初成氣候,2022年,微短劇則是走在了一條出圈與證明自己的道路上,證明自己並非被各方需求大力催熟的產物,而是有希望成長為一種獨立的內容形態,與長劇、電影等共存。

這一年,微短劇不再悶聲發財,湧現出多部高分熱議作品,捧出了自己的演員與導演,甚至廠牌,IP是下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部。沒有什麼比孕育出一個原創IP更能證明微短劇的市場成熟度、內容影響力,證明它有能力解決周期短、同質化等問題,推出有生命力的好故事,以及證明它的商業變現還存在更大的探索空間。

不過,眾所周知,系列化是國劇尚未攻克的難題,不僅熱門長劇集經常令劇粉從望眼欲穿等到黯然離場,微短劇中也有不少好項目沒能及時延續,以至於白白浪費掉首播時的熱度,被觀眾遺忘。

《拜託了!別寵我》系列不僅如上文所言,在內容上實現了IP的有效延續,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一個好的開始之後又抓住機遇、快速推進:前作21年6月殺青、22年1月播出,續集22年6月開機、23年1月播出,如此,給了觀眾一種「年年見」的感覺。

「因為我們用的都是原班人馬,籌備時間就不會像一個全新的項目那麼長,可能一個半月左右就重新召集起來。」龍合田玉COO金暉告訴硬糖君。演員們在拍攝前作時相處都很融洽,對於回歸也非常主動配合。

續集導演王駿曄是上海戲劇學院出身,儘管時間緊任務重,依然對現場置景與演員表演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用製片人張弛的話說,導演是一個「非常較真的人」。

置景方面,導演要求360°無死角,經得起任何角度的取景。劇中,男主為了喚起女主回憶,特意將新房按照兩人定情的翊寧宮布置。這是一個「半古半今」的場景,根本找不到現成的取景地,只能從頭開始搭建,所有道具都按照劇本設定一一定製,家具是實木的,畫也是專門找畫師繪製的,最終所有房間加起來面積近400平米。

這個場景在拍攝完成後並未拆除,而是被當地影視城保留了下來

外景同樣不易,比方說開頭兩人重逢的夜市場景,劇組當天僱傭了近300群演來營造人擠人、人挨人的真實效果,以展現繁華的現代社會對男主的衝擊。

不僅如此,該劇在拍攝中還堅持同期收聲,不僅對演員的要求提高了,在棚內保持靜默,在外景維持秩序、減少干擾也成了製片部門的一大考驗。據悉,該劇的拍攝周期是業內常規的一個月左右,但每天的拍攝時長在16個小時左右,如此搶下了時間,保證一年之後順利上線。

「累肯定是累的,因為時間很緊,壓力也很大,但是過程中一直有很大的熱情支持著我們。」徐輝表示。

當然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該劇雖然是原創而非網文改編,卻帶有強烈的網文屬性(開發過程中亦有資深網文創作者參與),比起一個嚴絲合縫的故事更像是一套開放的設定,因此存在不斷續寫、甚至讓用戶一同開腦洞的空間。如今的現代篇是讓主CP更加圓滿,而金暉透露,如果關注度足夠高,未來不排除「就支線再去進行一些創作」的可能。

「在此之前,大家都覺得微短劇是投資很小、收益回報也不高的這麼一個類型,但《拜託了!別寵我》證明了,只要你花了足夠的時間精力,做出好的內容,是會有屬於它的市場的,這可能是這個項目對於我們、對於行業來說的一個意義所在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77ec2a1e54f86fe5bb85263d21d6a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