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透明」的好酒:郎酒拿出了標準

2022-03-29   大摩財經

原標題:做「透明」的好酒:郎酒拿出了標準

做「透明」的好酒:郎酒拿出了標準

要如何定義一瓶好酒?

中國數千年的酒文化中,「好酒」一詞在文人墨客的參與下,被賦予玄之又玄的標準。在或抒情或言志的漫漫詩篇中,要定義一瓶好酒太難。

隨著中國白酒產業步入產業化、規模化、品質化時代,給「好酒」以標準成為迫在眉睫的需求。中國醬香白酒知名品牌之一的郎酒,剛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3月28日,郎酒在赤水河左岸的郎酒莊園,發布了《郎酒醬香產品企業內控準則》(以下稱《內控準則》)。這是醬酒行業首份企業內控準則,以制度文件形式對郎酒醬香產品的生產全過程、全流程進行了明確規範。

郎酒在《內控準則》中,將生產醬香好酒的標準上升為企業運行法則。從「產區位置、車間標準、原料標準、釀製技藝、產品標準、產銷原則」六大方面,將醬酒堅持的「生、長、養、藏」進一步數字化、具體化,涵蓋了一粒米紅粱到一瓶醬香郎酒的全過程。至此,如何評價一瓶醬香白酒是否是「好酒」,有了量化的標準。

堅持自己的路

自2002年以來,郎酒董事長汪俊林已經帶領郎酒整整二十年。這二十年期間,郎酒的銷售回款從2002年的3億元提升到2021年的150億元。根據汪俊林的說法,幾經上下沉浮,對品質有了更深的理解,只有極致品質才是郎酒做強、做長、做大的唯一道路。

斷貨,是消費者情緒最直白的表達。在斷貨潮中,保持平常心,按自己的節奏穩定放貨的企業,才能不被市場潮流裹挾。 2019年起,郎酒就明確堅持「兩快一慢」的銷售原則,即快生產、快儲存、慢銷售,用速度換時間,為高端白酒積累足夠的時間成本,從而穩固高端白酒市場。

2020年起,醬酒行情空前火爆,在高毛利驅動下,很多非傳統酒商湧入醬酒市場。由於醬酒對於產地要求極為嚴苛,貼牌代工賺取快錢就成為傳統醬酒企業集體面臨的誘惑。作為行業頭部玩家之一, 2021年曾有各路資本和商家願意花5億元來找郎酒「貼牌」。但時至今日,郎酒「一瓶貼牌產品都沒有賣過」。

對此,汪俊林表示,「郎酒以做強、做長、堅守品質為核心,不追求短期的、不合理的銷售額。」2021年,在郎酒有意控量的政策下,當年醬香白酒銷量1.1萬噸。2022年,郎酒計劃投放醬香白酒1.3萬-1.5萬噸,其中紅運郎以上的超高端產品控制在400噸以內,高端旗艦產品青花郎將控制在4000噸以內。

郎酒制定醬香白酒每年的銷量,需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保證品質:醬香白酒必須符合《郎酒醬香產品企業內控準則》才能生產和銷售;二是確保市場良性、價格穩定、量價齊升、商家庫存適中、利潤合理,作為市場投放量的即時管控標準,不壓貨,不透支市場。

為了「頂住誘惑」,郎酒還制定了一項新傳統:在每年重陽下沙之時,公布當年儲量、次年產量和次年市場計劃投放量三項數據,全方面透明化,通過全社會的監督,進一步守住品質。

在資本市場的征程中,郎酒同樣保持平常心。早在2020年5月,郎酒股份的IPO申請就被證監會受理;次年6月,郎酒更新了招股說明書。根據汪俊林的最新表態,「對於上市工作,我們帶著平常心。」

郎酒對上市的平常心很好理解。最近幾年,白酒行業集中度不斷向頭部企業集中,郎酒做為行業頭部玩家充分享受到消費升級、高端酒高增長帶動、品牌溢價、市場全國化帶來的紅利。

做時間的朋友

酒是陳的香。醬香型白酒獨具的風味尤其需要時間的沉澱,時間成本下,產能和儲能是保證品質和風味的關鍵。

郎酒沿襲傳統醬香白酒「端午制曲、重陽下沙、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等工序。耗時耗力的釀造過程,郎酒想要持續、穩定的向市場供應高品質白酒,必須有足夠基酒並留足存放時間。也就是說,唯有數倍於銷售數量的產能和儲能,方能保證郎酒品質。因此,郎酒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擴產擴儲。

二十年如一日,堅持擴產擴儲的郎酒,正迎來長期戰略的爆發期。郎酒預計今年新生產醬香白酒4.5萬噸,到今年10月底,郎酒基酒庫存將達到17.5萬噸(53%voL)。根據計劃,2023年郎酒預計生產醬香白酒 5.5萬噸左右,到 2026 年底,郎酒醬香白酒儲酒將超過 30萬噸(53%voL)。這30萬噸不同年份的基酒,通過「生、長、養、藏」四個階段的嚴格存儲老化,將成為郎酒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

釀一批好酒不難,難的是同一品牌,同一等級,不同批次的酒,品質高度穩定。醬酒釀造對自然地理環境、氣候環境的苛刻嚴求,直接決定了優質醬酒的稀缺性。如何保證醬酒的品控,也成為醬酒企業的難題。

在《內控準則》中,郎酒對在售的六個品類醬酒使用的基酒、年份酒和調味酒都做了明確規定。同時表示,每批精選不超過產量9%的特級原酒,作為紅運郎、青雲郎及更高端產品的基酒;精選不超過產量38%的特級原酒,作為高端旗艦產品青花郎的基酒。

郎酒的內控準則,用具體老酒含量、年份、建設標準將好酒「量化」,讓消費者喝得明明白白,是郎酒近幾年大力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機械化布局的又一有力詮釋。

沒有終點的長跑

厚積才能薄發,郎酒早在14年前就已經籌備。2008年,汪俊林在歐洲名酒莊考察時,為中國白酒帶回了發展酒莊的契機。經過十餘年積累,2019年3月,耗資100多億的郎酒莊園大部建成並開始對外開放。

如今,郎酒莊園已經成為郎酒,或者說是中國白酒的一張名片。郎酒莊園占地10平方公里,是郎酒「生、長、養、藏」的獨特載體。

蜿蜒千里的赤水河在二郎灘海拔陡降,自潔效應加上此地特有的紫色砂頁岩的過濾,給郎酒帶來了理想的釀酒水源。而精選的本地米紅粱經過一年釀造、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才轉換為郎酒的初生原酒。

原酒經過近千米海拔的托舉,來到天寶峰,在十里香廣場和千憶回香谷,接受風雨和時間的洗禮,褪去新酒的青澀,醇化生香,再被送入金樽堡的萬隻陶壇中靜養,給酒體更穩定的修煉環境。

最終,養好的基酒來到世界最大天然儲酒溶洞——天寶洞。天寶洞發現於20世紀70年代,長年恆溫恆濕,是天然的藏酒環境。數十年來,原酒的酒分子揮發到洞壁上,日積月累,凝結成富含400多種微生物的數厘米厚酒苔,兩者與時間一起,共同成就了郎酒的極致風味。

對於郎酒來說,追求極致品質,是一條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長跑。未來將行至何方?值得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