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9日刊總第3464期
「沒有鮮花,我們就互贈落葉!」這句出自音樂戲劇《猶太城》中的經典台詞,響徹哈爾濱大劇院時,深深震懾住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此前,《猶太城》已經被超25個國家改編成80餘個版本搬上舞台。而這一次,導演王可然、張瑞又將這一故事進行了全新創排,由歌手韋唯、張亮、呂一、付興、李宗雷、羅永娟傾情演繹。
14首歌曲,8段歡快的舞蹈,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這部以「二戰」時期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猶太城》將德國納粹占領和控制下,猶太城居民為了生存與尊嚴,奮力抗爭的故事娓娓道來。
暌違舞台十年的韋唯坦言,當她拿到《猶太城》劇本時,便被感動的嘩嘩落淚。「向死而生」的生活經歷,讓她和主角哈亞產生了靈魂共振,「這個劇本表達的求生,讓我想起我在山上發生的一次車禍,我的下肢很長時間不能動了,疼得不行。但是後來,我慢慢恢復了求生慾望,我還有三個兒子,我不想讓他們成為孤兒。這些種種情感我在這個劇本里都看到了,所以我就決定接了。」
從剛出場時,為了擁有「一雙鞋子」而苦苦哀求納粹的落魄歌者,到重返舞台,為萬千同胞帶來精神支撐的藝術家,韋唯把四十年的舞台經歷盡情釋放在三個多小時的演出里,將哈亞的堅韌與勇氣詮釋得淋漓盡致。甚至在戲劇落幕的那一刻,韋唯依然難以控制住自己,潸然淚下。
韋唯直言,《猶太城》不僅是拯救了自己的藝術,也拯救了自己的生命,「我甚至跟沒有病一樣,藝術需要在愛的環境下成長,就像鮮花一樣,它需要愛來培養。我覺得我又活過來了。」
張亮飾演的納粹軍官基特爾可謂是最複雜的角色,他冷漠殘忍,當他說出那句「你所謂的文明國家對你們猶太人的指控有幾千年了,你給我舉出來一個因為殺害猶太人而失去國土被迫流亡的,有哪一個」,「命如草芥」這四個字便有了最直觀的展現,原來作為猶太人活著是一件這麼難的事情。而這樣一位殘忍的納粹軍官,卻對哈亞有著別樣的情愫。他尊重、欣賞哈亞,而身份的對立又讓內心掙扎、扭曲。一個人物,兩種情感狀態,複雜的個性切換,被張亮細膩精準、富有張力的演技刻畫得鮮活立體。
付興飾演的警察總長金斯,用討價還價的手段,將儘可能多的同胞列入工作名單,為他們爭取生存的機會,同時,為了獲取納粹的信任,又不得不把同胞送上絞刑架,自己背負謾罵與譴責。為了活著,每一個洪流中的掙扎著都拼盡了全力。
圖書館館長克魯克則展現了見證者的重要性,他將每個猶太人為了活著奮起抗爭的故事觀察、記錄了下來。他有著知識分子的尊嚴,要保留書本,保留這個民族的記憶和文化,但他也有著迂腐陳舊的一面,認為墓地不能演戲,因為這是對文化的一種褻瀆。當哈亞向他袒露自己要活不下去了,他卻說,活下去是最重要的,其它都可以忽略。我們亦得以窺見,對生命的珍視,是流淌在猶太民族血液里的底層價值觀。每個猶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頑強的活著,勇敢的抗爭。
不難發現,《猶太城》中「生,如何高貴」的主題沒有用直白的台詞平鋪直敘,而是以音樂、舞蹈、人物的言行,向觀眾傳遞了一種希望與救贖的信息,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不能放棄對生命的追求。
在當下,「躺平」、「擺爛」似乎成為年輕人新的處世哲學,但當《猶太城》字字鏗鏘的台詞在耳畔響起的時候,竟然能重新體會到那股久違的頭皮發麻,熱血沸騰的感覺。
《猶太城》之所以感動到我,是因為它完全沒有那些照本宣科的說教,也沒有隔靴搔癢的煽情,而是用一個個小人物鮮活的故事喚醒了骨子裡不服輸、有勇氣向死而生的澎湃江河。
或許,會有人認為在當下的大環境下,做舞台劇有點費力不討好,但時間終會證明,這部匯聚所有幕前幕後創作者心血的《猶太城》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濃墨重彩,其社會意義與人文價值都已顯現厚重。
在結束哈爾濱首演後,音樂戲劇《猶太城》將展開全國巡演,陸續走進山西大劇院、濰坊大劇院、濟寧大劇院、張家港保利大劇院、上海雲間劇院、南京保利大劇院、衢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安徽大劇院、東莞玉蘭大劇院、武漢大劇院,我們希望這段能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