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30齣毫40亡,50齣毫命方長,啥是「出毫」?有什麼道理?

2022-06-06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俗語:30齣毫40亡,50齣毫命方長,啥是「出毫」?有什麼道理?

一直以來,長壽都是世界各民族的追求。在中國歷史上,一些功績卓越的帝王,也曾苦苦追尋長壽永生的靈丹妙藥。然而在生產力並不十分發達的古代時期,人們的壽命普遍偏低。所謂「人活七十古來稀」,因此對於長壽老者,古人都十分的尊敬崇拜。

在中國古代,上到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對長壽秘訣的探究長達幾千年,卻一直都沒有取得重大的進展。因此人們只得根據長期累積的經驗,來判斷一個人是否能夠長壽。這些方法很多都被運用在古代面相學說當中。

例如在古代面相學當中,眉毛是十分重要的,被稱為是「保壽官」,關係到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社會地位。倘若一個人的眉毛紋路清晰亮澤,沒有雜紋,這就是具有滑富貴相,能夠健康長壽的眉形特點。

不僅如此,在中國古代民間還流傳著一種說法:「30齣毫40亡,50齣毫命方長。」這同樣也是古時人們通過眉毛來判斷一個人是否能夠長壽的民間方法。那麼到底啥是「出毫」,這種說法又有著怎樣的道理呢?

所謂「毫」指的就是毫毛,而「出毫」,就是眉中長毛。一般來說,一個人的眉毛長短是相差不多的。而出毫,就是眉角、眉彎處的眉毛出現增長,長出長長的眉須。這樣的形象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作品中經常能夠見,劇中的長壽老者,或是世外高人,眉尾都有著長長的眉毫,有的甚至垂到肩膀上。

在古代,這樣的眉毛被稱為是長壽眉,有眉長者壽長的說法。在中國傳統醫學當中,眉毛屬於經絡中的足太陽膀胱經,而眉毛的濃淡長短則和先天的遺傳以及腎氣是否充足有著很大的關係。不僅如此,眉毛的狀態還關係的膽腑的功能。

因此,在《黃帝內經》中就曾有過記載:「美眉者,足太陽之脈血氣多,惡眉者,血氣少也。」所謂「美眉」,就是指的眉毛粗長、濃密,而「惡眉」則反之,擁有惡眉者則可能氣血不足,身體機能出現問題。

那麼是否眉毛越長越好呢?在古人看來,並不是這樣的。何時「出毫」,關係到一個人的健康狀況。一般來說,如果在50歲左右開始長出眉毫,則認為比較符合生理性衰老的規律。這就如同一棵枯老的樹幹,長出了新的嫩芽,象徵著新的開始。因此,按照古代人的觀念,倘若在此時出現眉毫,則未來一定會長壽,是為「壽眉」。

不僅如此,如果在60歲之後再出現「白毫」,則表示此人的各項生理機能處於正常狀態,高壽無疑。然而,要是「出毫」太早,在30歲就出現眉毫,則代表不吉祥,是為「鬼眉」。通常情況之下,30歲時,人正值壯年,身體各項機能都處於鼎盛狀態,而提前出毫,則代表著提前衰老。這表明此時人的機體調控已經開始失衡,開始快速走向衰老。

除此之外,在古人看來,中年時期出現壽眉,是身體出現免疫性疾病以及潛伏疾病的外在表現,很可能危害到身體的健康。因此,古人才會有「30齣毫40亡,50齣毫命方長」的說法。雖然存在誇張的成分,但也蘊含著古人千百年來總結的經驗。

然而,這樣的說法在現在看來並沒有科學依據。雖說人體的各種外在生理表現能夠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但真正遇到問題時,及時就醫才是最為正確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69927f13ab342556308bf0cf3b1a3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