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的網際網路人,都去哪兒了?

2022-04-27     CDA數據分析師

原標題:離職的網際網路人,都去哪兒了?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王敏

編輯 | 向小園

「2022年,什麼行業才是『朝陽產業』?」

有人在社交平台上一遍又一遍的詢問著。但在全球經濟形勢以及疫情的影響之下,沒有人敢對未來的行業走向,給出板上釘釘的答案。

「要麼跟著資本走,要麼跟著『利潤』走」,一位獵頭行業從業者這樣形容傳統網際網路的人潮湧向。在轉換賽道的獵頭眼中,社交、短視頻、直播、社區等領域,屬於「傳統網際網路」,傳統網際網路人再求職,至少要往手握現金流的行業去,「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尋求職場安全感、降低風險,是職場人共同的選擇。不過,有不少網際網路人更在意行業的成長性,想進入一個未來3-5年仍是上升期的新興產業。

2022年第一季度已經結束,降本增效的網際網路大廠們,集體踩了剎車。大批網際網路人在「畢業潮」下,回到了人才市場上,被迫重新思考職業方向。

他們將流向何處?其實代表了傳統網際網路人眼中的「高潛行業」。據深燃觀察,他們的流向可以概括為「實」和「虛」兩大方向。

有人決定脫虛向實,認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合已是大勢所趨,所以朝著包括新能源、半導體在內的智能製造相關方向靠攏;有人被「虛幻」的Web3概念所吸引,打算大幹一場,提前探索下一代網際網路。

這一實一虛,算是潛力行業嗎?什麼樣的網際網路人能進入這些行業?轉型往往意味著陣痛,他們的轉型之路還順利嗎?

從傳統網際網路,轉向新能源、半導體

自2021年以來,市場上就有不少新能源、自動駕駛公司開出「百萬年薪、N倍工資」搶奪人才的消息。

高端製造業的搶人大戰,進入2022年依然沒有減弱的跡象。「自動駕駛算法崗位相關人才,碩士畢業五年,平均能達到年薪百萬」,獵頭衛新告訴深燃。可能被獵頭的電話轟炸怕了,一些新能源汽車算法相關人才,直接在職場社交平台的帳號下備註四個字,「不看機會」。

製造業從網際網路大廠搶人的背後,是「脫虛入實」的大趨勢。「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要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在2022年網際網路大廠變著花樣優化人員的背景下, 此前服務大廠的獵頭獵頭聞風轉型,轉型的主流方向之一就是智能製造。多位去年還在為網際網路大廠推薦人才的獵頭對深燃表示,自己今年一季度已經開始轉型,轉向了半導體晶片、自動駕駛、新能源等行業。

「清明節假期前,我們公司剛開完會,要加速拓展布局新的賽道」,獵頭劉宏對深燃表示,「之前火熱的金融和IT行業人才,已經算是飽和了」。

與傳統網際網路招聘增速降低相比,高端製造業領域的招聘規模確實在擴大。BOSS直聘《2022年春季就業市場趨勢觀察》顯示,2022年春季網際網路行業的招聘規模保持增長,但同比增速為13%,處於2019年以來的低點。呈鮮明對比的是,高端製造業招聘需求增長迅猛,招聘規模同比增長40%,各個細分領域普遍面臨人才緊缺問題。

來源 / 《2022年春季就業市場趨勢觀察》

有報告預估,通過跳槽而獲得薪酬增幅的領跑行業里,晶片行業增幅最大,是50%左右,新能源汽車排名第二,增幅約為45%,醫療大健康排名第三,約為35%。

對於核心技術人才,高端製造業開出高薪搶奪,甚至有越來越多博士走入產業界、下車間做研究。

與此同時,因為行業處於上升期, 市場上大量非高端技術人才,沒等獵頭轟炸,也跟著涌了進來。

衛新提到,一些晶片公司處於創業階段,如今頗受資本青睞。傳統網際網路技術人才想加入這些風口上的公司,不能參與晶片設計,但可以做軟體開發相關崗位,因此進入這些領域尋找工作機會。

職場規劃師七哥告訴深燃,去年就有不少應屆生在向他諮詢職場規劃時,猶豫網際網路大廠、高端製造業相關的offer到底選哪個,最終都在衡量性價比、穩定性後,放棄了網際網路大廠的offer。

傳統網際網路流出的大量非技術人才,比如市場營銷、品牌公關、商務BD等,也在主動向高端製造業靠攏。

某網際網路大廠前運營程大大,在工作一年半後感嘆「傳統網際網路卷到了極致」,「同事下班一天比一天晚,產出卻並沒有提升」,於是在2020年底,選擇主動離職。「我當時還同時做著跨境電商項目,創業中深感廣告、流量越來越貴。當時就覺得傳統網際網路已經快碰到天花板了。」

2021年初,程大大開始思考未來的職業方向,在找職場前輩請教過後發現,幾乎每個人都提到了「科技創新」。

因為「政策支持、資本看好」,她便決定儘早入行,「未來在這個圈子才能站得住腳」。最終,她進入了一家新能源電動航空企業。

她非常慶幸自己的選擇,因為到了今年,她發現很多前同事和朋友,都從傳統網際網路跳出來了,進入了自己認為更具潛力的領域。有的進了「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有的進了傳統車企,有的進了醫療大健康行業。

程大大將自己的轉行經歷分享到社交平台上後,發現抱有相似想法的人不是少數,有過多段大廠實習經歷的應屆生,更是焦急地詢問著,想轉投新能源行業,應該從哪一步開始,有哪些細分行業、非核心技術人員還有哪些機會。

尋找下一代網際網路,

入局Web3、元宇宙

同樣是看到了傳統網際網路的萎縮,還有一批人湧向Web3和元宇宙,要尋找網際網路的下一個「烏托邦」。

一位網際網路大廠前員工自去年關注Web3以來,最近開始猶豫,是否要放棄Web2的工作,轉型Web3。

2022年以來,Web3的概念受到關注。從Web1.0時代只能靜態單向閱讀信息,到Web2.0時代用戶能夠可讀、可寫信息,參與交互,Web3.0時代,用戶能夠可讀可寫信息,並擁有數據所有權,這一概念強調實現去中心化,被視為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繼元宇宙之後熱度持續攀升。

上述前大廠員工對深燃表示:「一方面,能看到Web3正在創造新價值,一些理念的吸引力確實很強,另一方面,Web2目前同質化嚴重、創新性不足,的確遇到了瓶頸。」

有機構預測,2022年Web3.0在應用端的市場規模將超過500億美金。今年以來,包括紅杉資本、投資了Facebook團隊的美國投資機構a16z在內的VC機構們,都成立了專注於Web3領域的基金。以紅杉資本為例,其專注於加密貨幣投資的基金,資金規模在5億至6億美元之間。

與VC瘋狂砸錢相應的是,Web3領域創業公司的招聘一波接著一波。一位Web3領域關注者稱,很多創業公司開出的薪資很高,而且支持遠程辦公,頗具誘惑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藉此機會入局Web3的傳統網際網路人也不少。

來自某Web3基礎設施團隊的島主對深燃表示,他們今年在招聘時注意到,一些Web2的人才正在嘗試轉型。

島主認為,僅以Web3 to B的基礎設施類項目為例,目前需要的人才大致可以分為產品、研發和市場三大類。從Web2轉型而來的人才中,由於to B產品的專業性,原本產研方向深耕的人才,轉型摩擦力相對較小,市場運營相關從業者的摩擦力則相對偏大。

但是如果是Web3 to C類的應用,傳統的運營更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而由於需要部署智能合約,技術研發的摩擦力反而會相對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Web3的發展還處於早期階段,相關公司在招聘時,擁有加密圈從業經驗和資源,或者對Web3擁有濃厚興趣的求職者會更有優勢。但同樣因為行業處於早期階段,未來也充滿不確定性。

Web3在吸納人才時,元宇宙相關領域也沒有停下腳步。

儘管進入2022年,越來越多人意識到, 元宇宙在短期內很難落地,因此概念迅速降溫,但相關領域的探索還在進行。海外市場上,Meta和蘋果公司為了布局元宇宙,在AR、VR領域的搶人大戰還在持續。國內包括位元組跳動、騰訊等大廠在內,也在加速VR、AR領域布局,重點爭奪核心算法人才。

虛擬社交、虛擬人,是被元宇宙概念帶火、發展迅猛的細分賽道,因此引起了傳統網際網路人才的關注。

元宇宙虛擬社交相關的產品,如啫喱等,接連面市,背後是一個又一個新團隊的搭建。再以虛擬偶像為例,僅2022年1月,虛擬人領域的融資事件就達近百起,累計融資金額破4億元。據艾媒諮詢預測,2022年虛擬偶像帶動市場規模將超3000億元。

虛擬人領域項目相芯科技CMO程卓對深燃表示,「今年至少招聘中低端的算法及美術相關人才時,要比去年容易很多。」她解釋到,但是虛擬人領域緊缺的是算法和美術類人才,而這類型高端人才在業內的年薪基本都在百萬以上,原本數量就少,跳槽也更加謹慎,因此非常緊缺。

結果是,大量中端及普通人才因為看好元宇宙的未來而湧入。「儘管不知道元宇宙何時到來,但外界能感受到,這是一個蒸蒸日上的行業。」程卓說。

2022年找工作:從接受落差開始?

2022年剛過去三個月,已經被認為將是巨變的一年。轉換方向的網際網路人,都想儘早進入「高潛」行業,早一步成為「資深人士」。

有人轉向高端製造業,打算在穩定中求新、求變。有人轉型Web3,希望能踩在「下一代網際網路」的風口上,獲得爆發性增長的機會。

但轉行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需要找準時機,也需要學習與適應。

一位四年前就開始從事區塊鏈的Web3從業者認為,「2022年將是Web2從業者進入Web3的窗口期」,因為或許只有這一年,領域爆發的早期階段,項目方才會接納試錯,對於轉型而來的人更加包容,後期或將進入紅海競爭階段,門檻勢必會提高。

衛新常常建議候選人,「如果一直換行業,沒能積累核心能力,對職業生涯很不利,所以,即便是要向『高潛』行業轉行,也要慎之又慎。」

在這些「高潛」行業沉澱出核心能力,不是件容易的事。劉宏作為獵頭都有感受,「去年我們公司開始試水自動駕駛賽道,嘗試後發現,這個賽道的成長期長於IT網際網路1-3個月,一般需要半年以上的沉澱期,才能把業務開展起來」,對於獵頭來說,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了解行業、熟悉企業需求,同時,市場上該方向的求職人選較少。

七哥總結, 2022年的就業市場的一個關鍵詞就是「落差」。網際網路行業過去的高薪,是在資本驅動下的高薪,並非一個人真正的薪資水平,當市場回歸理性、人才脫離大廠平台後,勢必要學會接受各方面的落差。

而去往「高潛」行業,不一定意味著高薪。程大大從大廠運營,轉行到新能源電動航空行業做商務BD拓展人員,代價是降薪20%。

不止是薪資,她發現,高端製造相關企業的辦公環境和福利待遇,遠不如傳統網際網路大廠。大多高端製造相關企業設在城市郊區,或者偏遠的產業園區;以往大廠里精緻的下午茶,也很少出現在高端製造的企業中。

而且,網際網路人就算順利進入所謂的「高潛」行業,也不意味著絕對「安全」。

程大大在對新能源車企進行了一圈調查後發現,這個行業在未來3-5年內,一定是增量市場,但當下大多數新能源車企都是虧損的,也存在裁員降薪的情況。比如造車新勢力「蔚小理」之一的理想汽車被傳裁員,儘管被公司否認,但部分網際網路人已經草木皆兵,解讀為「大規模擴張後的『擠泡沫』」。

在資本熱錢的加持下,Web3項目雖然風生水起,但在全球範圍內,2022年依然是「合規」的一年,也就是說,需要等待政策的明朗化。目前在國內從事Web3的項目,以出海方向為主,合規性和風險性無法忽視。

接受落差,或將成為2022年的求職常態。如今,一批傳統網際網路人的心態是,就算是降薪,也要到新的行業重新磨合與學習,搶占下一個時代的機會。

*文中配圖來源於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劉宏、衛新、程大大、島主、七哥為化名。

點這裡關注我,記得標星哦~

CDA課程諮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67708f429bcbf9b8fae203f85a16c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