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後,有家長會給孩子舉辦「升學宴」,和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喜悅。
可有些家長的「升學宴」卻變味了,並不是為了和大家分享喜悅,而是為了「收禮」。
高考成績還沒出來,卻已經把升學宴辦完了,這種做法讓人十分反感。
高考成績沒出就辦「升學宴」
得知分數後親戚讓退錢
有一位考生,高考結束後開始估分,他覺得自己考得很好,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估分650分。
父母聽到之後,感到特別高興,覺得孩子一定會考上好大學,所以高考成績還沒出來,他就通知親戚朋友前來參加升學宴。
親戚朋友接到通知之後,感到有些詫異,高考成績還沒有正式公布,提前辦升學宴,是不是有些不妥?
但轉念一想,考生既然估分650分,肯定考得很好,就算成績與估分有差距,也不會相差太多,應該能夠考上好大學。
可是當高考成績公布之後,結果讓人大失所望,這位考生不僅沒考上名牌大學,就連本科線都沒過。
親戚得知分數後,覺得有一種「上當」的感覺,認為他們這就是在騙錢,親戚們紛紛表示:「把錢退給我。」
(註:不明白升學宴為什麼要收禮金,不應該是請大家聚聚開心一下嗎?)
原本是一件喜事,最終卻鬧得不歡而散。
這件事不能怪別人,只能怪考生家長。
利用升學宴進行收禮是錯誤的行為,況且孩子還不知道自己的真實分數,僅靠估分就辦升學宴,難怪大家感到很氣憤。
209分還要辦升學宴
虛榮心的作祟,讓升學宴變了味
之前還有這樣一個事情。
一個升學宴的相關通知火了並引起廣泛的熱議。
通知內容是這樣的:
通知:各位尊敬的鄉親父老,2020年高考成績已於今天放榜,我村某某之子ⅩⅩ在本次高考中取得了209分的優異成績,有望被ⅩX學院錄取,這是我村第六個考上大學的優秀青年,為了報答各位鄉親父老的照顧,今天晚上6點請各位鄉親父老到某某家吃升學宴席。
通知:各位尊敬的鄉親父老,2020年高考成績已於今天放榜,我村某某之子ⅩⅩ在本次高考中取得了209分的優異成績,有望被ⅩX學院錄取,這是我村第六個考上大學的優秀青年,為了報答各位鄉親父老的照顧,今天晚上6點請各位鄉親父老到某某家吃升學宴席。
看到這個通知,有人說這個成績還搞升學宴,絕對是大題小做,虛榮心在作祟;
但是還有網友覺得,農村的孩子上學本來就不易,能考上一個大學屬實不容易,可以理解家長的心情。
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剖析一下這個通知。
這則通知里的關鍵詞是「209分的優異成績」、「有望被錄取」、「考上大學」。
結果如何還未可知。
我覺得這個成績,對於參加高考的考生來說並不算優秀,甚至連一般都談不上。
要知道,現在的高考滿分一般是750分,這個成績連滿分的1/3都談不上,怎麼能說是優秀呢?
即使該考生是在總成績只有480分的江蘇,連本科批次的錄取分數線都沒有達到!
所以這個成績只能報專科。
即使是這樣,還有「有望被錄取」,在這件事情還沒有塵埃落定之前,家長就開始大肆辦宴,是不是有點操之過急了?
成績未出來之前
不建議辦升學宴
高考結束之後,並不會馬上出成績,而是要等20天左右考生才能查到分數。
在這段時間當中,考生和家長應該學習填報志願的技巧和方法,為接下來的填報志願環境做準備。
俗話說「三分報七分考」,填報志願環節需要得到重視。
很多家長和考生都不知道該如何填報志願,應該利用好高考結束後的這段時間,認真了解填報志願的注意事項,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升學宴」這件事情上。
另外,高考成績沒出來之前,考生可以進行估分,這樣做也是為了填報志願做準備,知道自己大概能夠考上哪所大學,可以提前選取幾所適合自己的大學,做好相關準備。
但有些人估分不會太準確,覺得自己能考高分,可實際成績卻不是太理想。
如果只是覺得自己能考上大學就辦升學宴,會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不建議提前辦升學宴。
成績出來後,該不該辦升學宴?
要考慮這幾個方面
被大學錄取之後再辦升學宴。
孩子考上大學,家長想辦升學宴,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如果高考成績還沒出來,僅憑估分就辦升學宴,這種做法很過分。
應該等收到大學的錄取通知後再辦升學宴,那時已經確定能夠考上大學,親朋好友也會理解,並送上真摯的祝福。
是否辦升學宴,父母不能自己做主,而是要徵求孩子的意見。
高考生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思想比較成熟,考慮事情時比較全面,如果孩子同意,家長則可以辦升學宴。
反之,如果孩子對這件事很反感,父母就不要強求孩子。
因為有些考生的高考成績並不是很好,本來就已經很受打擊了,如果辦升學宴的話,可能會聽到一些冷嘲熱諷的話,對考生的打擊會更大。
舉辦升學宴不能鋪張浪費。
金榜題名確實值得慶祝,但不能大操大辦,很多地區都已經發布了不辦升學宴的建議,為的就是避免鋪張浪費,也是為了避免形成不良的風氣。
可以找一些非常要好的朋友,再就是平時關係不錯的親戚,大家就當再一次聚一次會,一起感受這份喜悅,也能讓考生的心情變好,以更好的面貌迎接大學生活。
總而言之,高考剛結束沒多久,成績還沒有出來,家長此時不要辦升學宴。
即使考生自我感覺很不錯,覺得能考出高分,也不要這樣做,避免節外生枝。
成績出來後,不能辦以「收禮」為目的的升學宴,否則就會讓這件事變味了,而是要以「分享喜悅」為目的。
過年回家除了婚姻成了大問題之外
其實在和親戚聊天的時候
難免會被問去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還在讀書的小可愛的則會被問到在哪讀書呀
讀的什麼學校呀 學的又是什麼專業呢?
所以被問這樣的問題時
你會怎麼和親戚解釋自己大學專業?
2020年的高考是新冠疫情下的第一場高考,有很多考生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或被隔離,或考試時感染新冠頂著發燒去考試,都多少影響了高考時的狀態。
而在這種情況下 江蘇省的高考文科狀元以430分的高分奪得了江蘇省的文科成績的第一,她叫 白湘菱。
按道理來說每個省的高考狀元向來都是清華北大搶著要的,但 白湘菱作為這一年的江蘇省高考文科狀元卻被清華北大甚至一些985大學拒之門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白湘菱就讀於江蘇省的淮陰中學,平時學習成績就很不錯,在疫情來臨學校讓所有學生居家學習之時她也一刻沒有在學習上有所懈怠。她的目標院校是南京大學,為此她徹夜努力,希望在高考中能夠取得優良的成績進入自己的理想大學。而她考下來的成績卻比預料中更好, 430分的高分在江蘇省歷來的文科高考中也璀璨奪目。
江蘇高考與其他省份不同, 江蘇高考的總分是480分,白湘菱 距滿分也僅差50分。
相信做過數學歷年高考真題的人至今仍然能想起被江蘇卷支配的恐懼。在歷年數學真題卷中,江蘇卷是出了名的「偏難怪」。出題人的出題思路難以捉摸,考生們常常敗在各種奇怪的數學題陷阱上。
而在 總分160分的江蘇卷數學上,白湘菱考出了 141分的好成績。
而此時的白湘菱也有了想報清北的意向,但是她卻被清北拒之門外。問題出在她的歷史科目上。
江蘇文科的歷史不以分數評定成績,而是評定等級。 清北以及白湘菱的理想大學 南京大學等大多數985院校的要求是等級必須達到A或者A+,而 白湘菱的成績只有B+,因此清北招生辦表示不合規定,無法錄取。
最終白湘菱被 香港大學的金融學專業錄取。當時香港大學得知白湘菱的消息時第一時間向白湘菱伸出了橄欖枝,並表示如果來就讀, 會為她提供一百萬的全額獎學金。在綜合考慮下,這位江蘇省的文科狀元選擇了進入香港大學就讀。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而與此同時,非常戲劇性的一幕是, 拒絕了江蘇省文科狀元的北大卻低分錄取了一位外籍的中國人。
這位被北大錄取的外籍學生名為鄭楒婷,出生於福建福州的一個小城連江縣,從小也在此就讀小學初中與高中。
鄭楒婷的 成績並不出眾,在班上排名也只是靠中。按平時的成績參加高考,可能 最好也就只能上一個二本。但是與眾不同的是鄭楒婷雖然在中國長大,但卻 擁有阿根廷的國籍。
原來是鄭楒婷的父母早年在國外工作,順手也給鄭楒婷上了一個外國國籍。
隨著高考的日益臨近,鄭楒婷的父母看著女兒平平無奇的成績憂心不已,但此時,他們注意到了鄭楒婷的外國國籍。
在2020年,鄭楒婷參加了北大的外國留學生本科入學考試,最後被北大法學專業錄取,成為了一名北大新生。
而這對於鄭楒婷就讀的 高中連江黃如論中學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鄭楒婷是這所中學辦學建校以來 出的第一個考上 北大的學生 。雖然走的途徑不太一樣,但最後終究是拿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
不知道鄭楒婷的同班同學對此作何感想,而廣大網友對此議論紛紛,驚詫不已。
僅僅一紙國籍就讓同一年高中畢業的兩個女孩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一個是參加高考奪得江蘇省文科狀元卻被清北拒之門外的江蘇女孩白湘菱,一個是參加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入學考試最終被北大錄取的國籍 為阿根廷的福建女孩鄭楒婷。
不少網友評論被北大錄取的鄭楒婷以及其父母的選擇為:「擱這兒卡bug呢」。而因為此次的鄭楒婷事件,對外籍留學生的錄取規定也 在2021年做出了修改,規定申請外籍留學生入學考試的學生應該持有4年以上的外國護照或者國籍證明材料,並且在參加考試的最近四年需要在外國待滿2年。
針對這一政策的調整,有的網友評論道:「狂喜,bug更好卡了!」而一些網友認為 針對外籍學生的錄取政策仍然有改進的空間。
為了保證公平,高考制度在不斷改革。2020年這兩個女孩的「同時不同運」事件讓大眾意識到, 不僅高考制度需要改革,對於外籍學生的錄取制度也應該與時俱進,才能達到社會公平。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更多地理相關產品,請掃碼了解: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