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中的波蘭,蘇聯東歐盟國最強空軍,裝備哪些戰鬥機

2022-05-30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冷戰中的波蘭,蘇聯東歐盟國最強空軍,裝備哪些戰鬥機

米格-23

波蘭的武裝力量是蘇聯在東歐的盟國中最強大的。波蘭人民軍歷來是最現代化的蘇聯軍事裝備和武器的接受者。

波蘭武裝部隊人員的訓練水平處於較高水平,部隊的後勤和可使用的戰備裝備比例甚至優於蘇聯軍隊。

為響應1960年代北約國家作戰航空的改進,米格-21三角翼超音速戰鬥機出現在華約國家的空軍中。波蘭成為首批採用米格-21Ф-13 前線戰鬥機的東歐集團國家之一。1963年1月這種戰鬥機開始交付,共交付了25 架。

在博物館中的波蘭空軍米格-21Ф-13

米格-21Ф-13 戰鬥機是米格-21大家族中一個使用比較多的型號,採用Р-11Ф-300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為 8.625 噸。它的機載儀表非常簡單,沒有自己的雷達,瞄準設備包括一個АСП-5Н-ВУ1光學瞄準具、一個ВРД-1計算機和一個位於進氣錐中的СРД-5 «Квант» 無線電測距儀。

空中目標的搜索由飛行員目視或通過地面控制站的命令進行。內置武器包括一門 30 毫米НР-30加農炮。在機翼下方,可以懸掛2枚К-13空空飛彈,也可以使用2個16發的НАР С-5型57毫米空空火箭發射巢來對付空中目標。飛機海拔最高飛行速度為 2125 公里/小時,航程1300公里。

儘管航空電子設備非常簡單,在對抗空中敵人方面能力有限,但波蘭軍方高度讚賞,希望可以獲得該機生產許可證,但波蘭政府沒有同意。

1965 年,19架可用的米格-21Ф-13被帶入位於什切青東北35公里處的第4戰鬥機團。 1973年10月,最後12架仍在服役的這種類型的波蘭戰鬥機被移交給敘利亞。

波蘭作戰中隊的米格-21Ф-13被米格-21ПФ前線截擊機取代。由於配備改進的發動機、РП-21 «Сапфир»藍寶石雷達瞄準具和Лазурь指揮制導設備,使得米格-21ПФ 能夠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和夜間進行作戰。與米格-21Ф-13不同,這架飛機沒有內置火炮武器,只能使用空空飛彈或者57毫米航空火箭彈來對付空中目標。

1964年4月至1965年8月,波蘭接收了84架該型飛機,在9個航空兵團服役。該型的最後1架在1989年退役。

米格-21УМ戰鬥教練機

1965年,6 架米格-21У戰鬥教練機抵達波蘭,他們分布在4個空軍團中。這些飛機的服役時間很長,最後2架到1990年2月才退役,並被轉移到克拉科夫和喬諾的博物館。

1972 年,除了現有的米格-21У外,波蘭還購買了20架米格-21УМ戰鬥教練機,一直服役到 2003年。

1966年2月,米格-21ПФМ 開始交付,這是波蘭米格-21家族裝備數量最多的型號。波蘭空軍總共接收了100多架,一直服役到1993年。

波蘭空軍米格-21ПФМ

米格-21ПФM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為 9.12噸,配備Р-11Ф2С-300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推力6.175噸。飛機最大速度 2175 公里/小時,升限18000米,實用航程1300公里。

做為前線截擊機的米格-21ПФM 配備了改進的РП-21М 雷達瞄準具,ГП-9機炮吊艙使用雙管ГШ-23Л航炮。除了裝備紅外Р-3С (К-13)空空飛彈外,還攜帶雷達制導的 К-5МС飛彈。

需要說明的是,紅外製導Р-3С (К-13)空空飛彈是在美國AIM-9B 響尾蛇空空飛彈基礎上於1960 年生產的。

Р-3С空空飛彈

Р-3С空空飛彈,彈重76公斤,長2 .838米,外徑0.127 米,翼展0.528米,射程7.5公里。

米格-21ПФ/ПФM 長期以來一直是波蘭主要的防空攔截機,並積極參加了與 華約國家作戰航空的聯合演習。1971年,捷克斯洛伐克Су-7БКЛ戰鬥轟炸機在一次聯合演習中被波蘭米格-21ПФM意外擊落。

1967年,隨著購買更多米格-21ПФM,波蘭收到了 12架米格-21ПФМ (94Н),該型飛機可以攜帶當量1萬噸TNT的94Н核航彈。波蘭空軍將這型飛機命名米格-21Н。然而,波蘭消息人士稱,「核」戰鬥機也可以執行常規前線截擊機固有的所有任務。

波蘭空軍米格-2121ПФМ

米格-21Н飛機配備了位於傑布日諾的第11戰鬥機聯隊和位於格萊尼奧的第2 戰鬥機聯隊的一些中隊。在蘇聯進行了使用核武器的培訓。為了測試特殊武器的使用,使用了內部裝有煙霧彈的核彈模型。

冷戰期間,波蘭境內有核武器儲存設施,由蘇聯軍事人員負責維護和保護。在特殊時期,「特殊彈藥」可以轉讓給波蘭空軍,但在收到直接使用命令之前,激活碼是單獨存儲的。

1969年蘇聯移交給波蘭30 架米格-21М 戰鬥機,旨在取代亞音速 Lim-5(米格-17Ф波蘭名稱)。該型戰鬥機依然使用Р-11Ф2С-300發動機,但配備了改進的РП-21МА雷達瞄準具。

波蘭空軍米格-21МФ

1972 年,米格-21МФ 與РП-22雷達一起出現在波蘭空軍。新雷達性能更好,目標探測距離達到30公里,跟蹤距離從10公里增加到15公里。

該型飛機攜帶了半主動雷達制導Р-3Р (К-13Р)空空飛彈(1966年裝備蘇軍),大大提高了在夜間和能見度差條件下的攔截能力,飛彈射程0.3-15 公里。波蘭總共進口了120 架米格-21МФ,一直服役到1990 年代末。

自 1979 年以來,波蘭空軍一直在使用 米格-23МФ可變翼戰鬥機,但結果證明與米格-21相比操作更複雜且操作成本更高。因此,1979年波蘭空軍司令部決定不額外採購一批米格-23МФ,更傾向於訂購米格-21系列中最先進改裝的米格-21бис。

米格-21бис

米格-21бис是根據對局部衝突中機動空戰經驗的分析而研製,配備了新型Р-25-300 發動機,加力推力達到7.1噸,使得飛機具有非常好的加速能力和高爬升率。例如改裝後的 米格-21Ф-13戰鬥機的爬升率為140–150 m/s,而米格-21бис則高達 225 m/s。

米格-21бис的航空電子設備和武器裝備以當時的標準來看是完美的,這使其成為近距離空戰中非常強大的對手。新的РП-22М雷達和Лазурь-М通信設備安裝在飛機上,為空中目標提供與地面指揮引導系統的交互,以及用於短程導航和著陸進場的飛行和導航綜合體,具有自動控制性能。除了К-13系列空空飛彈外,還裝備近距格鬥Р-60飛彈。同時,飛機最多可以攜帶6枚空空飛彈,內置1門23毫米ГШ-23Л機炮。

米格-21бис最大起飛重量為 10.4噸,最大速度2175公里/小時,實用上限17500米,航程1265公里,攜帶副油箱航程1900公里。

第一架10 架米格-21бис於1980 年2月抵達波蘭,在位於格丁尼亞的第 34 戰鬥機航空團服役。同年6 月,參加了Гранит-80演習,首次用實彈攻擊陸地和海上目標。同年8 月,該團的14名飛行員前往Ашлук阿什盧克訓練場,在Аргон-80演習期間,用空空飛彈擊落了拉-17靶機。

波蘭總共採購了72 架米格-21бис戰鬥機,在兩個空軍團服役。波蘭消息人士稱,所有這些飛機都可能是戰術核彈的載體。1989年蘇聯專家關閉了使用核武器所需的電路和瞄準具。

1987年,波蘭空軍 米格-21бис的修復工作在登布林的飛機維修廠開始。截至 1991年,共有 64 架飛機處於戰備狀態。

大修的波蘭米格-21бис在1990年代積極飛行。由於缺乏資金,6架戰鬥機被賣給烏干達。這筆交易的收益用於維持剩餘飛機的服役。但是,儘管如此,米格-21бис的事故率很高。從1993年到2000年,共有9架飛機墜毀,3名飛行員死於飛行事故。

到 2001年,50 架 米格-21бис中只有一半可以起飛,2003 年 12 月,該型飛機在波蘭的飛行生涯結束。

在將波蘭的蘇制米格-17Ф/ПФ戰鬥機重新定位以執行為地面部隊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的任務後,1970-1980年代的超音速米格-21是波蘭空軍旨在獲得空中優勢的主要前線戰鬥機,確保重要目標免受空襲。

飛行中的米格-21

從1965 年到1980 年,總共有582 架經過改裝的米格-21飛機交付給波蘭。 經過38年,相當部分在災難和事故中丟失,部分銷往國外。除了第三世界國家,波蘭的米格-21還被美國私營航空公司購買,這些公司為美國國防部組織防空部隊的戰鬥訓練和與潛在的敵機進行空戰訓練提供服務。

波蘭空軍對米格-21的評價是當時非常出色的輕型戰鬥機,有很好的性價比,不過航程相對較短,有效載荷有限,機載雷達特性非常適中,無法攜帶中程空空飛彈。

在1970年代中期,波蘭空軍領導層開始尋找替代米格-21ПФM戰鬥機的飛機。這型戰鬥機應是防空部隊的主要攔截機。新型超音速戰鬥機必須滿足幾個基本標準,例如高海拔和高飛行速度,以及在各種天氣條件和夜間應對空中目標的能力。

要做到這一點,新型截擊機必須擁有完善的航空電子設備、具有高能量特性的雷達、能夠擊中視覺無法觀察到的目標的中程飛彈、提供良好加速性能和高超音速飛行速度的強大發動機,以及較遠的航程。

當時唯一至少部分滿足標準的蘇聯戰鬥機是米格-23M。 1978年6月,波蘭代表第一次能夠熟悉它。

1979年1月,一群波蘭空軍的飛行員和技術人員在蘇聯學習如何駕駛和維護МиГ-23МФ 和 МиГ-23УБ飛機時被毒死。

1979年6月4日,9 架 米格-23МФ 戰鬥機和 2 架 米格-23УБ戰鬥教練機抵達波蘭。到1982 年9月,波蘭空軍收到了 36 架米格-23МФ 和 6 架 米格-23УБ,全部裝備第28戰鬥機團。該團最初駐紮在明斯克-馬佐維茨基機場,之後轉移到斯盧普斯克。

米格-23МФ

可變後掠翼戰鬥機米格-23МФ比米格-21更大更重。最大起飛重量為17.79噸,航程為2700公里。在 12500 米高度的最大飛行速度為2500 km / h,實用升限17200米。

米格-23МФ配備了探測距離為45公里的Сапфир-23Э雷達、ТП-23熱力測向儀和Лазурь-СМ指揮制導系統。武器包括2枚Р-23Р或Р-23Т中程飛彈、2到4枚К-13М短程飛彈或Р-60近戰飛彈,以及一個裝有 23 毫米ГШ-23Л航炮的吊艙。

與安裝在米格-21бис上的РП-22М站相比,米格-23МФ機載雷達可以探測到 1.5倍更大範圍內的目標。帶有半主動雷達導引頭的Р-23Р飛彈能夠擊中最遠 35公里的目標,在射程上是К-13Р飛彈的4倍,而 紅外Р-23Т飛彈射程為23公里。

飛行技術人員在掌握了米格-23МФ戰機後,參加了波蘭國內外組織的大部分演習。這種類型的機動證實了戰鬥機的高質量和飛行員的良好訓練。他們執行任務以確保國家的領空,攔截侵犯波蘭國界的飛機,尤其是在極端天氣條件下和夜間。

1981年,第28戰鬥機航空團的米格-23參加了華約國家「聯盟81」演習。演習中波蘭的米格-23МФ 攻擊了地面和海上目標。在之後的一系列演習中, 用中程空空飛彈擊落了拉-17靶機。

波蘭購買的米格-23МФ可以攜帶核彈。 1989年,蘇聯政府決定削減核力量後,拆除了使用特種武器所需的設備。

1980年代後期,波蘭米格-23МФ /УБ 開始大修。第一架飛機1988 年11月在東德德勒斯登工廠進行維修。許多戰鬥機在普羅夫迪夫的保加利亞工廠和楚格夫的蘇聯工廠進行了大修。然而,在1991年華約組織宣布解散後後,在國外進行維修變得不可能,從1993年開始,這型戰鬥機一直在登布林的一家飛機維修廠進行維修。

1985年,蘇聯向波蘭提供了米格-23的最新改進型-米格-23МЛ。這架戰鬥機的動力裝置增加了推力,提高了加速度和機動性,以及基於新元件基礎的電子設備。Сапфир-23МЛ雷達的探測範圍為85 公里,搜尋範圍為55公里。ТП-23М熱測向儀可在最遠35公里檢測到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廢氣。所有的目擊信息都顯示在擋風玻璃上。米格-23МЛ可以攜帶射程50公里的Р-24空空飛彈和Р-60МК近距格鬥飛彈。

然而,考慮到與米格-21相比,米格-23的改進型維護成本明顯更高,可變後掠翼戰鬥機對機組人員的要求更高,並且在駕駛方面也很嚴格,在經濟危機和內部政治不穩定的情況下,波蘭空軍領導層沒有考慮購買該型飛機。

到 1990 年代初,北約軍事專家對米格-21系列戰鬥機進行了深入研究,但對米格-23 並不熟悉。1993年3月,北約專家代表團首次了解了米格-23МФ 的情況,他們可以在博維祖姆上空觀察米格-29的模擬空戰,並詳細了解飛機的航空電子設備1994 年9月,在斯盧普斯克,作為和平夥伴計劃的一部分,波蘭米格-23МФ與美國空軍第 493 戰鬥機中隊的F-15C進行了聯合飛行。米格-23МФ /УБ 飛機也在西部機場運行,參加 Orla Szpon-9 和 Ocelot-99 演習。

當然,高強度的飛行有時會導致設備故障,並且還會發生駕駛錯誤,該型飛機服役過程中有4架墜毀,兩名飛行員喪生。

由於備件短缺和高昂的運營成本,從1994年開始,波蘭米格-23開始減少飛行,需要昂貴維修的飛機則退役。1996-1998中,儘管剩餘資源量很大,但還是有21架米格-23МФ / УБ退役。由於財務原因,仍在服役的8架米格-23МФ和2架米格-23УБ在1999年9月退役。這些飛機至少可以再服役8年,但經濟因素占了上風。在沒有人威脅波蘭的情況下,政治領導層決定放棄需要大量運營成本的戰鬥機。

米格-23

退役的戰鬥機被運送到Надажины納達爾濟尼的訓練場,在那裡它們成為戰鬥轟炸機的目標。美國公司購買了幾架適合修復的飛機,大約有10 架作為紀念碑和博物館展品留在波蘭。

1980年代前半期,美製F-16A/B飛機開始進入歐洲北約國家空軍,美國空軍第4代戰機開始在義大利和德國的空軍基地部署。

敘利亞航空在黎巴嫩的作戰行動經驗表明,蘇制米格-21和米格-23戰機很難抵抗美國F-15和F-16。

從1980 年代後半期,蘇聯決定向華約國家提供米格-29 戰鬥機,就戰鬥特性而言,它們至少與美國最新的戰鬥機一樣好。

1989年夏天,7架米格-29 飛機抵達波蘭( 4架單座米格-29A戰鬥機和3架戰鬥教練機米格-29УБ),另外5架單座戰鬥機於1990年10月交付。所有米格-29 都成為明斯克-馬佐維茨基第一戰鬥機航空團一個大隊的一部分,其他兩個大隊繼續使用米格-21МФ。

首批波蘭空軍米格-29А

這架飛機最大起飛重量18.48噸,空中巡航時間2個多小時,高空最大速度2450公里/小時,足以控制像波蘭這樣的國家的領空。

根據華沙條約提供給盟國的出口改裝的米格-29A 戰鬥機的戰鬥和作戰性能大大超過了所有早期轉移的蘇聯製造的前線戰鬥機。

在近距離空戰中,米格-29由於其高機動性和推重比,優於所有北約戰鬥機,配備了當時相當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並攜帶6枚Р-60МК和Р-73 近戰飛彈,射程為10-30 公里。

內置ГШ-301型30毫米航炮。為了與視線外的空中敵人作戰,還可以攜帶2枚半主動雷達制導的Р-27Р中程飛彈,最大射程60公里,是指可以遠距離攔截前線和戰略轟炸機。安裝在出口米格-29A戰鬥機上的Н019雷達能夠在最遠85公里的距離內探測到戰鬥機型目標。在良好能見度條件下的光學定位系統可在最遠 35 公里的距離內捕獲紅外範圍內的目標。

雙發的米格-29A 與米格-23МФ有很大不同,後者主要專注於中程飛彈的攻擊、易於駕駛、機動性和較低的成本以準備出擊。

米格-29

蘇聯原先的計劃是到1990 年代末,這型戰鬥機將取代華約國家空軍的米格-21 和米格-23 戰鬥機。然而,由於華約組織解散和蘇聯解體,這些計劃無法實現,米格-29對東歐國家的供應停止了。

在與斯洛伐克分離後,捷克共和國決定出售其米格-29戰鬥機。1995年該國與波蘭達成協議用10架米格-29換了11架W-3「Sokół」直升機(波蘭版米-2直升機)。

2000年代初,波蘭曾經想與俄羅斯合作,以米格-29為基礎研製M-2000戰鬥機,並在波蘭生產,不過此事僅限於討論。

停機坪上的米格-29

2001年1月1日,波蘭航空部隊的結構發生了變化-第1戰鬥機航空團改制為第1戰術航空中隊。米格29戰鬥機成為確保空中邊界不可侵犯的主要飛機,第一中隊經常從該國其他機場分隊行動,交替執行2-3個月的戰鬥任務。

2003年,波蘭從德國接收了22 架米格-29,包括18架單座米格-29G和4架雙米格-29GT。在將它們交付空軍之前,它們在比得哥什市的一家工廠進行了翻新。 2005年6月,4 架米格-29飛機(3架單座和1架雙座)在馬爾堡的第41戰術航空中隊服役。

2006 年,2架米格-29被送往位於登布林的飛行學校。由於備件短缺,7架原德國米格-29被拆解備件。1架雙座戰鬥訓練機成為克拉科夫航空博物館的展品。

博物館前的米格-29

在21世紀,波蘭米格-29定期參加與北約國家航空的聯合活動。2006 年1月1 日至3 月31日期間,駐紮在希奧利艾附近佐克尼亞伊機場的第1戰術航空中隊的戰鬥機控制了三個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領空。波蘭小組包括4架米格-29飛機和6名飛行員。

2009 年,比得哥什的航空工廠提議對現有的米格-29進行徹底現代化改造,同時進行大修。與此同時,波蘭戰鬥機應該接收現代西方航空電子設備和武器。但由於經濟原因,計劃取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5e770c3ef93e78b865eb7bf9a3687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