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收官褒貶不一,黃軒和白百何的角色問題出在哪裡?

2022-06-08     影視風向標

原標題:《歡迎光臨》收官褒貶不一,黃軒和白百何的角色問題出在哪裡?

作者:董金迪

6月6日,電視劇《歡迎光臨》播出大結局。儘管這部劇沒有像其他「正午劇」一樣成為爆款,觀眾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歡迎光臨》仍然發揮了「正午陽光」一直以來的優勢——對生活細節的精準把握,能夠聚焦於大都市打工人的真實生活狀態,是近幾年少有的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都市輕喜劇。

彌補打工人角色缺失,細節營造生活氛圍

當下大部分都市劇都是將鏡頭對準都市的名流精英,主角光鮮亮麗「指點江山」,分分鐘「幾百萬上下」,劇中充斥著各種豪車、名表、名牌服飾……而普通的年輕打工人這一龐大的群體反而在都市劇中銷聲匿跡,觀眾很難看到他們的身影。

即便劇中有「打工人」的設定,所呈現出來的「配套設施」也與人物設定格格不入,比如他們住著三室精裝修房、身著名牌衣服、吃著高檔餐廳的美食……所以很多的都市劇不是講精英故事的「富人劇」,就是情節流於表面沒有現實生活根基的「懸浮劇」。

《歡迎光臨》能夠將鏡頭對準酒店門童等普通職業的平凡打工人,將他們的生活真實地展現在觀眾眼前,儘管生活中總有諸多的不如意,但他們一樣將自己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劇中諸多情節的設定也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比如男主張光正晚上值夜班、白天想要補覺卻總是被廣場舞音樂打擾,每天精神不振,幾近崩潰,唯一的心愿就是找一個清凈的地方好好睡一覺,相信很多人生活中都有過這樣的時刻。

兄弟們為了給張光正過生日從領導那裡拿到了總統套房的員工內部價,而張光正最終為了給兄弟們省錢沒有留在房間休息,而是早早退房,還承擔了房間的打掃,這種想要「大手大腳」一次,最終卻捨不得,又回到「扣扣搜搜」,能省則省的日常情節是很多「打工人」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

劇中的場景、台詞、道具和諸多細節的把握,賦予了整部劇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真實的生活質感。張光正、陳精典和王牛郎合租的小屋位於一個老舊的小區,簡陋的設施、陳舊的家具、堆滿生活用品的狹小空間……處處體現著打工人合租的真實狀態。

同住一個小區的孫阿姨的家,堆放著很多練習的書法作品,電視上還有小孩兒貼的貼畫,十分貼合老年人的生活空間。阿姨與楊大爺的家庭戲自然、流暢,兩人日常拌嘴、楊大爺為孫阿姨挑西瓜子、孫阿姨給楊大爺擦嘴等諸多細節隱藏於主要情節之下,就如同現實生活的自然流露,卻能夠直擊人心,讓不少觀眾為二人細水長流的情感所動容。

除此之外,劇中台詞的設計也十分有趣。像「我就像連根種在了床上」「每天躺在床上才是真正的我」「我們這樣的找媳婦還敢看長相?性別不錯就可以了」這些台詞,不僅能夠精準表達當下年輕人的心聲,同時也帶有年輕人對自己打工生活調侃與自嘲,既真實又富有生活氣息和幽默感。

新視角觀察都市生活,多層次展現現實

這部劇除了聚焦打工族之外,還著重描繪了當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與其他一些劇中老年人的角色總是「蜻蜓點水」般出現相比,《歡迎光臨》中對老年人有很大篇幅的著墨。

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生活成為了城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很多時候他們的需求往往被快節奏的城市生活所忽略,老年人需要有影視作品去反映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內心,需要有影視作品為他們發聲與表達。該劇做到了把老年人的生活與心理「解剖」給觀眾看,形成了年輕人與老年人的對話,成為劇中一大亮點。

張光正為了接近「女神」鄭有恩的媽媽柳阿姨,加入了大媽們的廣場舞隊,在和大媽們一起跳廣場舞的過程中,觀眾通過張光正的視角了解到老年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他們有自己的「小江湖」:誰穿的衣服好、誰用的東西高檔、誰家兒女給自己買了稀罕東西……總要拿出來「曬一曬」,又是誰掌握著舞蹈隊的話語權、誰決定舞曲的選擇……也總要較量一番。

他們有自己曾經的青春、自己的理想:那些年輕時錯過的舞會、舞台,上了年紀後仍然渴望著、追求著。

也許在很多年輕人眼中,老年人的生活就應該像劇中鄭有恩理解的那樣:不「瞎折騰」、安靜地在家待著,但從張光正的視角,反映出了老年人在很多時候被社會和家庭邊緣化的情況。

大多數年輕人忙於工作往往忽視家中長輩真實的心理。當張光正為實現大媽們登上舞台的願望而忙前忙後、奔走呼號時,能夠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老年」只是一個人生的階段,儘管年華逝去,但他們依然鮮活。

劇中另一個有趣的視角是對單位中層領導的描述。孫經理作為酒店的客房經理,既要對上司負責,又要管理好手下的基層員工,作為個人來說他希望能與員工更親近,但作為領導又得不得與員工保持一定的距離。

最初張光正和他的兩個兄弟,由於主客觀不同原因屢屢被領導批評,站在「打工者」的視角來看,感受到的是老闆的壓榨、「打工人」的艱辛,而從領導的角度來看,手下員工總是出錯,員工管理不易,自己還有可能被上司責罵。

能換個角度去看待領導的劇不多,孫經理這個角色的處境有他的為難之處,有他的孤獨感,所以儘管對員工的批評毫不留情,但在其他地方又總是很關照他們,在事業發展中給予他們指點。這一角色的矛盾設定,加上演員岳暘自然的演繹,使孫經理成為劇中頗為出彩的一個角色。

角色爭議較大,人物形象缺乏內驅力

這部劇爭議比較大的地方基本是有關角色方面,比如有觀眾認為白百何不太適合女神設定的角色,劇中張光正是「普信男」「撒謊精」,吐槽陳精典的自以為是和陰陽怪氣……

但事實上劇中的人物設定還是比較具有典型性的,比如陳精典不甘於現狀,卻又無法突破現狀,心中的孤傲又無法讓他放低姿態踏實努力,於是就得過且過,看什麼都無所謂。

王牛郎沒有什麼理想與追求,僅僅是日復一日循規蹈矩地活著,再或者是九斤,在大城市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最終不得不回老家結婚生子……這不單是他們的人生現狀,也是當下很多人的現狀。

張光正雖然平時憨厚老實,但是在追「女神」的時候卻隱瞞了自己的真實工作,陳精典雖然受到打擊後總是對別人陰陽怪氣,但是對兄弟一直講義氣,盡心盡力。事實上這正是現實中個體的真實寫照:有缺點、不完美、會犯錯、會迷茫……

在人物設定上真正的問題在於人物成長和發展的後勁不足和前後矛盾。張光正本來已經要辭職回老家,因為遇上了「女神」鄭有恩才選擇繼續留下來。觀眾期待的是「女神」帶給他自身的反思、改變與進步,可惜劇中對張光正的成長著墨並不多,尤其是他內心的成長與進步,到劇集後半段才出現張光正開始走向升職的劇情,而且他的升職完全是由孫經理這樣的外力一點一點拽著走的,人物的改變缺乏內驅力,使角色的可看性大大降低。

還有陳精典這個角色,一開始放棄考研的劇情表達很明確:敢於放棄一些不切實際的夢,腳踏實地面對現實,一樣能闖出一番屬於自己的天地,這樣的情節也很新穎。但在劇集結尾陳精典決定辭掉工作專心準備考研,劇情又落回了俗套,而且這似乎與人物前期的選擇相互矛盾。

《歡迎光臨》儘管有人物設定的問題、橋段設計的誇張、情節的不合理之處,但是能夠聚焦現代都市的普通打工人、能夠將很大的篇幅留給老年群體,從細節之處把握生活中細碎的真實,植根於現實,展示當下都市生活圖景,還是值得肯定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5e181514b8537df1b21d4446b2a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