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正版」三國二十四將:關羽第一張飛第二,趙雲馬超能排第幾?

2023-12-18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官方正版」三國二十四將:關羽第一張飛第二,趙雲馬超能排第幾?

醉畊堂、鬱郁堂、郁文堂等「官版大字全像《三國志演義》」的卷首語,都對三國梟雄名將進行了分類述評: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三絕」諸葛亮、關羽、曹操,還有運籌帷幄者兩人,行軍用兵者三人,料人料事者八人,武功將略邁等越倫者八人,衝鋒陷陣驍銳莫當者十三人。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是徐庶、龐統;行軍布陣用兵如神的,是周瑜、陸遜、司馬懿;料人料事算無遺策的,是郭嘉、程昱、荀或、賈詡、步騭、虞翻、顧雍、張昭;武功將略邁等越倫的,是張飛、趙雲、黃忠、嚴顏、張遼、徐晃、徐盛、朱桓;衝鋒陷陣驍銳莫當的,是馬超、馬岱、關興、張苞、許褚、典韋、張郃、夏侯惇、黃蓋、周泰、甘寧、太史慈、丁奉。

我們仔細數一下,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義絕武聖關羽、八個武功將略邁等越倫者、十三個衝鋒陷陣驍銳莫當者,再加上「兩才相當兩賢相遇如姜維、鄧艾」,恰好湊齊「三國二十四將」,而且關羽是毫無爭議的第一:「歷稽載籍,名將如雲,而絕倫超群者莫如雲長……是古今名將中第一奇人。」

我們把「官版三國二十四將」跟比較流行的「一呂二趙三典韋」對比,就會發現還是管版嚴謹一些,這個版本的三國二十四將,剔除了呂布、顏良、文丑等不屬於三國的人物,以及在《三國演義》中沒有表現出半點武功的張繡,也沒算後起之秀文鴦——文鴦叛魏降吳,又叛吳降魏(司馬),打殺的都是自己的「魏國戰友」,而且此人真正大顯神威是西晉代魏之後,所以他不算真正意義的三國人物。

文鴦不算三國人物,呂布和顏良文丑當然也不算,他們不屬於魏蜀吳任何一方,他們戰鬥的年代,劉備也沒成氣候,孫家父子的實力,還不如袁紹、袁術、劉表、劉璋、張魯。

把不屬於三國人物和沒有戰場表現的都去掉,這樣就剩下了從關羽到丁奉的「官版三國二十四將」,關羽第一的位置無法動搖,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就是誰能當第二和第三了。

熟悉古代戰爭規律的,當然知道武功將略和衝鋒陷陣是兩個檔次,邁等絕倫似乎也比驍銳莫當高一級。

張飛是武功將略邁等越倫八將之首,馬超在十三位衝鋒陷陣驍銳莫當者中位列第一,這等於是甲省的解元和乙省的解元一起進京參加會試喝殿試,去爭奪會元和狀元,並不一定是會試成績最好的能拔得頭籌。

張飛和馬超在《三國演義》中的戰鬥力相當,在葭萌關下打了半天半宿,最後一錘換一箭,誰也沒成功,只好偃旗息鼓各回各家。

在個人武功方面,張飛馬超不分伯仲,要是比智謀將略,馬超就要稍遜一籌了:馬超悍勇異常,但是謀事為短,經常會被對手欺騙。

馬超可能久在西涼,又非馬騰嫡子,所以讀書的時間較少,在智謀方面是個短板:曹操抹書間韓遂,馬超信了;楊阜假投降真臥底,馬超也信了。

馬超殺了真心投降的衛康,厚待詐降的楊阜,結果楊阜梁寬、趙衢、反戈一擊,「將馬超妻楊氏從城上一刀砍了,撇下屍首來;又將馬超幼子三人,並至親十餘口,都從城上一刀一個,剁將下來。」

毛宗崗、李贄、李漁、鍾伯敬等人在「匯評」中對馬超並沒有表現出同情:「殺了韋康一家,出乎爾者反乎爾,人苦不絜矩耳;馬超受禍,亦慘極矣……殺韋康一家之報。」

前面咱們說馬超並非馬騰嫡子,受教育程度較低,並不是毫無依據:其一,馬超字孟起而非伯起,是因為嫡長子才叫伯,而庶長子只能稱孟;其二,雖然有嫡長子也稱孟,但韓遂殺了馬騰的正妻,而馬超後來仍與他結盟,說明韓遂殺的不是馬超生母——殺母之仇不共戴天,但是殺父親的老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沒準兒那個被殺的馬夫人,還使喚、欺負過馬超的生母呢。

馬超的智謀不如張飛,其勇悍如呂布,智商跟呂布也差不多,打起仗來基本都是單挑戰鬥勝利,大兵團戰役完敗。

張飛在蜀漢名將中,是最會用計的一個,蜀中老將嚴顏、曹魏名將張郃,單挑打不過張飛,耍心眼兒也被張飛完虐。

張飛義釋嚴顏有國士之風,計敗張郃盡顯名將本色,在長坂橋前喝退包括夏侯惇、張遼、張郃、許褚在內的曹營九將,別說馬超趙雲做不到,就是關羽也未必能行——獨目將軍夏侯惇一直不太服關羽,有群毆的機會,估計他會第一個上。

在所有三國名將中,敢於主動跟呂布單挑,並且一百回合不敗的,也只有張飛一人而已,關羽也曾表示「且看呂將軍如何主意」,而張飛卻總想著跟「三姓家奴」大戰三百回合。

夫戰,勇氣也。要論一往無前、無所畏懼,三國時期張飛自稱第二,估計就沒有人敢說自己是第一。

《三國演義》是孫劉貶曹的,所以按照羅貫中的排法,「三國二十四將」的前五名肯定是蜀漢五虎大將,但這樣排序,顯然很不公平:關羽張飛是三國公認的萬人敵,排在前兩位可以理解,第三把交椅,總該留給曹魏或孫吳了吧?

不管《三國演義》如何讚譽劉備集團,都掩蓋不住曹操孫權手下名將的風采,比如將帥級別的周瑜、曹魏首任大將軍夏侯惇,都各有顯著優點:羽扇綸巾的周瑜是儒將典範,拔矢啖睛的夏侯惇連呂布都不懼。

周瑜是帥才,讓他入選「三國二十四將」,他本人也未必願意,但是夏侯惇在兩張「二十四將」榜上都有名字,說明不管是正史還是小說,這個人都不可忽視。

夏侯惇地位很高,武功也不弱,但是將他列為「三國第三名將」,估計讀者諸君都不會同意,所以想來想去,還是衝鋒陷陣驍銳莫當第一的馬超來坐這把交椅比較合適。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部《三國演義》,所以「三國二十四將」怎麼排都有道理,怎麼排都會有人認為不公平。

一人智短,眾人計長。我們可以將本文羅列的稱為「官方正版三國二十四將」,一呂二趙三典韋,顯然更多依據的是評書而不是演義小說——小說中張繡存在感不強,但是在評書中,卻成了趙雲的師兄、北地槍王。

「官方正版」未必就可靠,「評書版」也不可全信,最後還得呈請讀者諸君發表公論:如果去掉不屬於三國時期和曹劉孫三家的呂布、顏良、文丑,那麼三國二十四將之首應該是誰?張飛、馬超、趙雲應該分列第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5d9745b3cabcd89f961e0dd0359c0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