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五代機計劃明年下線,KF-X從「畫餅」到「充飢」還需多久?

2022-08-16     看航空

原標題:土耳其五代機計劃明年下線,KF-X從「畫餅」到「充飢」還需多久?

在前不久落幕的2022年范堡羅航展上,土耳其再次展示了其TF-X戰鬥機的全尺寸模型。

這款飛機雖然尚未首飛,其模型卻早已走遍世界各地,參加過多個國際航展。儘管土耳其表示TF-X的性能足以比肩F-22、蘇-57等知名五代機,但這張「大餅」究竟何時才能拿來充飢,仍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

曾經在巴黎航展上展出的TF-X模型。

耗時已久的研發計劃

土耳其TF-X戰鬥機項目最早啟動於 2010年。當年12月,土耳其國防工業執行委員會(SSIK)決定設計研發並製造下一代空優戰鬥機,用以取代土耳其空軍現役的F-16戰機。此後,土耳其花費了兩年的時間以明確該機的設計概念。

同時,受限於其有限的航空工業水平,土耳其一直在積極引入國際合作夥伴。這也為該項目的命途多舛埋下了伏筆——

2013年,土耳其與瑞典薩博公司簽署合作協議,約定由薩博為TF-X提供技術支持和設計協助。但是由於一系列政治因素與技術分歧,這項合作很快就無疾而終。

2015年,TAI發布的3個版本的TF-X,包括單發FX-5,類似通用動力F-16的配置;高敏捷單發鴨翼FX-6,類似薩博JAS39配置;雙發FX-1,類似洛馬F-22的配置。

2015年,土耳其又和英國達成協議,由BAE公司協助設計TF-X,並使用羅羅公司EJ2000發動機作為飛機的動力來源,後續土耳其還計劃引入此款發動機,進行本地生產。隨後,土耳其航空航天工業公司(TAI)發布了3種不同的可選配置。

但直到2022年,也就是這一合作項目開始後的第七年,TF-X的性能參數才得到最終確定。

按照土耳其最近公布的信息,這款飛機將採用常規布局,梯形翼,並使用降低各種信號特徵的低可探測設計,雙發兩側進氣,V形垂尾,內置彈艙。

發動機選型未定

儘管已經對外公布了發動機的供應商,但土耳其依然希望借TF-X項目獲得更優厚的合作條件。

雖然英國羅羅公司已經與一家土耳其本土企業在2017年成立了合資公司,專注開發和製造TF-X的配套發動機。

但到2018年,TF-X發動機的「蛋糕」又被土耳其政府分給了通用電氣公司(GE)——原因是GE公司駐土耳其代表表示GE的發動機更適合TF-X,並承諾將向土耳其進行更加完整的智慧財產權轉讓。因此土耳其很快就決定使用GE公司的F110發動機作為該機在測試階段和生產初期的動力來源。

F-110發動機

但隨後不久,美國就因為土耳其購買俄羅斯S-400型防空飛彈系統而發起了針對土耳其裝備引進的制裁:不僅F-35項目將土耳其摒除在外,F110發動機也被列入了制裁名單。

在確定無法得到更多F110發動機以後,土耳其只能又轉向羅羅公司,尋求幫助。在向英國許諾將購買一部分「颱風」戰鬥機後,英國解除了向土耳其出口航空發動機有關技術的限制。然而,在關鍵的技術產權轉讓方面,英國卻不打算鬆口。

2021年11月,TAI宣布完成首個TF-X組件。

截至目前,TF-X相關項目的招標仍在進行中,該機最終會使用哪型發動機仍有待觀察。

乏善可陳的設計方案

從已發布的模型來看,TF-X的總體方案和F-22非常相似:雙發大推,常規布局。

與F-22最大的區別在於其彈艙布置:串列的彈艙布置設計使其機身橫截面積變化較為緩和,這有利於減小跨超聲速阻力。同時,作為雙發飛機,串列彈艙的設計也大大降低了設計難度。

雖然這樣會引起機尾發動機間距較大所帶來干擾阻力增加問題,但總體上看其依然是一個相對容易實現的、不會導致阻力更大、且能容納較多武器的設計。這符合其具備超聲速巡航能力、具有對空地目標打擊能力的設計目標。

但布置在發動機外側的側彈艙則反映了設計師的無奈:

機體結構橫斷面的圖片顯示,這一位置的彈艙很淺,更可能是一個近距格鬥飛彈彈艙。此外,半埋設計一方面會極大降低格鬥彈紅外導引頭的可視角度,另一方面還會極大程度上破壞其隱身外形。

可以說,這一缺陷已經初步體現了土耳其航空工業體系在設計能力上的短板。

此外,TF-X還有個更大的問題:為了降低設計難度,TF-X幾乎完全摒棄了隱身戰機必不可少的「蛇形進氣道」設計。因此,未來要想維持一定限度的隱身能力就只能使用「進氣道屏蔽器」。

而目前,這些設計細節在現有模型上仍然沒有體現。

未來走向何方

現在,韓國「自主研發」的四代半戰機KF-21已經首飛成功,而與其設計指標相近的TF-X卻依然停留在模型階段。

KF-21即將首飛,四代半戰機的「西方不亮東方亮」

在范堡羅航展上,土耳其表示該機將於2023年下線,2025年首飛。雖然看起來雄心勃勃,卻依然無法遮住這款飛機眼下窘態:

下線在即,發動機卻依然沒有確定;目標是隱身飛機,卻採用半埋彈艙和直通進氣道。此外,土耳其的合作夥伴BAE公司也並不具有完整的五代機開發經驗。

如果說韓國在研製KF-21的過程中有一些獨到的思路,那麼其中最重要的經驗就是寧願放寬部分設計指標,也要把飛機儘快送上天。

反觀土耳其,自身技術實力與外界支持都不夠「給力」,卻依然不願妥協,依然追求「大而全」的設計指標。雖然從目前展出的模型來看,還算有得有失。但是在這款飛機真正飛上天、量產交付部隊之前,這一切都只是鏡花水月。

排版:莊智玉

策劃 | 文案:李美靜、雲巔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全球首艘無人機航母箭在弦上,是揠苗助長還是歷史風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5d8cdf80ba2fe6d7e9110fb29879a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