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神機超強U - 零刻SER5小主機

2022-08-12     波導終結者遊戲解說

原標題:全能神機超強U - 零刻SER5小主機

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全網最專業的直播/採集卡/視頻壓制UP主。

之前跟大家分享過零刻EQ59拿來做雙機直播串流機(參見《全能鋼炮,出乎意料 - 零刻EQ59 小主機詳細評測》),不出所料,「借鑑」的滿地跑。在我之前,沒有人曾想過,或者嘗試過用N5105/N5095的小主機做直播串流或者遊戲錄製,因為肉眼可見的這塊U性能軟壓1080P60幀是絕對扛不住的。但是令我驚喜的是,N5105核顯壓4K60竟然也能勝任。

那麼,有很多小夥伴想知道AMD的表現如何,或者希望性能上能更有餘地,畢竟推流機可能還要運行一些其他東西和插件等。正好零刻的SER5出了,我們一起來看吧。

這台是5600H的CPU,8x2的3200內存,目前非LPDDR的本條好像最高就3200。AMD Radeon RX Vega 7的核顯,真正可以玩遊戲的核顯。CPU加速頻率4.2Ghz,6核12線程,標稱TDP45W。

說明書,略過,就是在拆後蓋的時候輕點,別把線扯了。

配件方面,沒有什麼變化,一長一短的兩條HDMI線,一個電源適配器,一個背掛架,一包螺絲。電源功率19V,3.15A,最好用原裝的,這種小主機沒有電池緩衝,功率不匹配不能隨便上。

畢竟定位高了一些,整體的質感還是很好的,零刻和AMD的標誌十分醒目。

兩邊是進風口,頂蓋,側邊,底蓋等大部分都是金屬材質,陽極氧化工藝,散熱能力更上一層樓,整機也稍重一些。

背面,是出風口,有線網口,2個USB,2個HDMI和DC電源接口。零刻SER5支持3路輸出4K60幀,兩個是通過後面的HDMI,一個在前面的Type-C。

前面提供了CMOS清除針孔,畢竟不像PC機那樣可以拔電池。兩個USB,還有一個Type-C。由於是AMD的U,所以肯定不是雷電規格,也不支持Type-C供電,所以並不能稱為全功能Type-C口。但是最重要的是支持視頻輸出,可以一線連接便攜屏或者支持Type-C的顯示器,或者搞條轉換線轉成HDMI或DP也很容易。

好,我們直接上機吧。BIOS簡單看看,如果沒有特殊需求的話,不太需要改BIOS設置。我甚至看到了CSM選項,如果有想要安裝WIN7之類舊系統的小夥伴還是能用到的。

零刻SER5一樣出廠自帶正版的WINDOWS11專業版,非常良心。在線更新完系統之後,AMD的Radeon Software提示版本不匹配,去AMD官網下了安裝程序,重新安一下就好了。之後的測試,全部基於寫稿時最新版本的系統與驅動。

這次的SER5在期望值上,CPU還是要強一些,所以跑一點分來看看。單從成績上來看,確實是有不少的提升。

內存方面,雙通道3200頻率的條子,帶寬和延遲都還是相當不錯的。如果是遊戲玩家,核顯對於內存性能的要求就更高了。

跑一下CINEBENCH R23,就是一個正常的6核12線程得分,單核性能很不錯,多核的話當然是誰核心多誰占便宜了。至於網上9K多的跑分,多是調了功耗和頻率,在LPDDR上跑的。入手這種小主機的用戶,大多數是不考慮折騰的,這裡我也不去折騰什麼頻率和功耗牆,以追求更高的跑分了,個人感覺沒什麼意義。

溫度方面,得益於金屬機身,散熱還是非常給力的,跑分滿載的時候也只是有點溫手。噪音基本也聽不到,就沒去測了。

硬碟方面,這次支持NVMe協議,帶的是一塊金士頓的NV1,性能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好啦,我們要來考試了!這台機子我仍然打算拿來做直播串流和影音播放,正好也看看AMD在這種生產力環境下的表現具體怎麼樣。ShanaEncoder裡面,可以看到編解碼器自動識別出了H264(AMF),也即Advanced Media Framework。視頻參數方面,仍然是只指定質量26,音頻AAC 128K,44.1kHz。

可以看到,AMF編碼時,速度達到了6.1倍,但是核顯性能只吃了40%,CPU解碼只吃了27%左右,根本吃不滿。各種選項調節我都試過了,軟體、系統、驅動也都是最新。如果優化好了,吃滿100%應該是可以上15倍的。

軟壓方面,CPU一樣吃不滿,速度也仍然在6倍出頭。比低端U當然是要以倍計的強,但確實還有不少的提升空間。

再來看看更新的硬壓H265表現,5.86的速度倍數與H264差不多,但因為H265更消耗資源,實際表現應該是要勝出的。當然如果CPU或核顯資源能夠利用滿那就更好了。

軟壓H265的話速度2.25x,也在情理之中。

好啦,我們的重頭戲,直播串流要開始了。由於這次的5600H在性能上要高出不少,所以這次自然要給它加一些負載。首先,選了3個不同品牌的旗艦攝像頭,分別是Elgato FaceCam,雷蛇清姬專業版,羅技C922,來模擬多機位直播的場景。另外,外置的Elgato HD60 X採集盒,用來採集遊戲機或者手機信號。遊戲機我接的是XSX,PS5也有,沒有本質區別。

手機上的是一加10Pro,驍龍8 Gen1+LPDDR5+UFS3.1的配置,哈蘇2.0手機影像系統,支持Type-C口視頻輸出,可以拍8K24幀、4K120幀視頻,現在我都拿一加10Pro來錄手游,比如王者榮耀啥的,就是雙屏輸出之後,刷新率從低只能跑4K60,有點浪費2K解析度和120Hz高刷新率的三星AMOLED屏,但目前這也已經是採集卡的最高規格了。

每種編碼器都有各自的細節設置,這裡我發現,使用AMF之後,如果把選項全打開,可以調整的設置竟然有一頁半!不過這裡,我是強烈建議一般用戶不要去折騰它,因為99%的情況下只會起到反效果,負優化。之前就有位朋友把關鍵幀間隔設得太短,跑來問我說為什麼每幾秒就清晰一下,然後馬上糊掉,如此往復。其實就是碼率撐不起這麼頻繁的關鍵幀,具體不詳聊了。

這裡就老實的設置這麼幾個參數:目標平均碼率,峰值碼率。質量預設平衡,這是性價比最高的,配置文件High沒有問題,級別自動,編碼器會根據實際的畫面解析度和碼率設置。其他的設置,如果懂行,根據自己實際需求細調,如果不太懂,別碰,求你了,越碰只會越糟。

首先來看看空載的情況,這裡有一定的CPU和GPU占用,很正常。現在系統介面,各種軟體介面或多或少都會用到GPU加速。

三個攝像頭輸出1280x720,縮放至960x540,給CPU增加一點負擔。採集卡固定1920x1080縮至一半大小。核顯編碼,可以看到CPU占用率幾乎無上漲,核顯占用21%,非常輕鬆。

再來試試軟壓,參數不變,這裡除了碼率和質量參數,其實也沒啥好選的。

有點令我疑惑,這裡CPU占用率上升到了20%,非常正確,畢竟是軟壓嘛。也說明了5600H軟壓個1080P60幀還是非常輕鬆的。倒是這個GPU占用率怎麼也上漲了?

接下來再試試4K軟壓。別問我為什麼不先試硬壓,因為改編碼器設置會回跳哈哈,這樣少改一次設置。三個攝像頭輸出1920x1080,加上採集卡正好鋪滿4K螢幕。

這次的測試結果令我百思不得其解,CPU占滿100%,OBS提示編碼過載也就算了,核顯的占用率為什麼也飆到87%了啊……這到底是哪一部分在吃資源啊。實話說,由於系統、軟體、驅動都已經全是最新,一時也找不出來具體原因。我去OBS論壇問了,後面如果有答覆或者修復,再跟大家分享吧。

接下來換回4K核顯編碼,這下終於正常了。4K硬壓的時候,核顯占用60%,還有不少餘力,CPU也只有20%左右的負載。這下再運行點什麼彈幕助手,變聲器,猛男變萌妹收割D絲Vtuber插件啥的,都完全遊刃有餘。

之後,我又把錄下來的視頻肉眼看了一遍,確認一下都沒有什麼質量問題,不過軟壓4K是真的卡。很久很久以前,顯卡編碼的質量確實堪憂,但是經過這麼多代,這麼多年的發展,質量已經和軟壓八九不離十了,不管是INTEL的QSV,還是AMD的AMF,以及NVIDIA的NVENC,都可以放心用。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這塊U的解碼能力,我直接拿4K HDR bt.2020規格的視頻來試了。首先默認狀態下是軟解,此時CPU占用率只有10%左右,充分顯現了AMD這塊5600H的強力。根本不需要做什麼設置,直接上就對了,其他規格更低的片源我覺得不用試了,更秒殺。

當我開啟核顯解碼之後,猛然發現CPU占用率直接降到了接近0。至於GPU占用率24%,其實是因為有波動,軟解的時候會在18%-32%左右波動,硬解差不多在22%-35%之間,因為數據每秒都在變,也沒那功夫抓極值了。簡單總結就是:軟解硬解都非常輕鬆。

最後我們來拆開看看吧。底蓋也是金屬的,好評,散熱能力剛剛的。不過有點難撬出來,抓旁邊的橡膠墊又怕給撕了,要是給個提手就好了。

小主機內部結構很緊湊,各個接口布局合理整齊,沒有冗餘。倒是這個2.5寸硬碟的連接線要注意,如果拆底蓋的時候不小心扯到還是有風險的。我建議是底部加個提手,線的這邊加個提示。

內存是兩條英睿達的DDR4-3200筆記本條,8gx2雙通道,要再往上的話,要麼是LPDDR,要麼就等D5條了。

固態是金士頓的NV1,讀寫速度前面測過也達到了2500MB/s和1900MB/s,有更高需求的話可以自行更換升級NVMe固態。

當然,也可以選擇加裝一塊2.5英寸固態硬碟(其實厚度合適的機械盤也可以但我不推薦),只需要插上鎖好螺絲和散熱蓋就行。

在固態底下是WIFI網卡,型號為MT7921K(RZ608),畢竟AMD不太可能用INTEL的網卡哈哈。5G和6G規格下支持2 × 2mimo,1200Mbps,藍牙5.2。要注意的是,這貨只支持WIN10以上系統,並且不免驅,零刻是出廠已經裝好正版系統和相關驅動才不用考慮這些問題。

兩邊的接口上,還貼著防靜電條,細節真的是做得很到位了。

大小方面,還是一貫的NUC大小,與零刻EQ59幾乎一模一樣,比我手上的獵豹峽谷稍矮一點點。具體跟什麼可樂瓶、手柄的比較直接看我EQ59評測里的對比就行。但由於是金屬機身,整個的質感會比兩邊的塑料外殼好上不少。

至於不少朋友關注的玩遊戲,我這裡就不測試了,因為我有遊戲PC和主機,沒有拿它玩遊戲的需求。零刻的小主機最近在國內很流行,特別是極客圈有不少大佬入手,指望SER5能玩遊戲的朋友看其他大佬的評測吧,我這次主要還是拿來直播和生產力用,平時修圖剪視頻或者視頻壓制轉碼都好用。

總的來看,絕對性能上,5600H還是很能打的,4K60直播再拖一大堆周邊設備和軟體都很輕鬆。然而在某些特定場景下,確實會出現很奇怪的優化問題,也只能等新版本的軟體解決了。坊間一直傳的「AMD生產力弱」,在畫質這方面上已經基本不存在,三家最新代的核顯編碼質量基本都八九不離十。這樣的機子辦公影音自不必說,修圖剪4K,直播視頻壓制,甚至輕度玩玩遊戲都適合,就看每個人各自的需求了。

感謝大家觀看,喜歡的朋友幫忙點贊關注一下吧,我們下期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588624c0f284ec96dc4858a4174d6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