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金至少1200萬!河北滄州市青縣2024年舉行常態化賽馬
一驥開乘,龍馬生風。
位於河北青縣、誕生不足一年的津門馬薈今日(12月17日)宣布,初擬於2023年12月30日舉行2024大運開年•開鑼測試賽,於2024年舉行常態化賽事,總獎金不低於1200萬元。
首次公開發聲的津門馬薈,以豪邁和激情,初步擘畫出助推馬產業發展和文旅體深度融合的宏偉輪廓,預示了一股重要的賽馬新勢力行將在京津冀腹地強勢崛起。
位於河北省滄州市青縣馬廠鎮的津門馬薈實景。
青縣馬文化底蘊深厚,稟賦優越
青縣地處河北省東部,滄州市北緣,東望渤海,北依京津,其北部的馬廠鎮與天津市靜海區毗鄰,河北天一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旗下的津門馬薈所在的京杭大運河·乾寧武馬文化經濟園區就坐落於此。
京杭大運河被稱為「中國臍帶」,南出天津後一路蜿蜒,縱貫青縣南北46.5公里,被譽為青縣的「母親河」。
據中國馬主聯盟副主席、河北天一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利敏先生介紹,青縣與馬文化淵源頗深,自唐以來,長期作為北方邊鎮,駐有乾寧軍,駐紮有馬、步軍若干;至元朝,青縣有官至兵部司馬者,成為司馬莊村名稱來源。
河北天一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利敏先生接受記者採訪。
北宋以降,國家馬政所轄牧場遷入燕冀、河洛一帶,明朝馬政機構太僕寺所轄官衙曾駐於青縣,負責河間一帶馬匹牧養事宜。
清代,青縣隸屬天津府,為南北水運要衝。晚清至民國,青縣馬廠鎮築有炮台要塞,兵營、炮台分布於京杭大運河東西兩岸,並建有五座墩台演武場。天津開埠,英國人在租界修建賽馬場並賽馬,遂成北中國馬產業邁向現代化之先聲。
回顧歷史,矚目時下,青縣不僅沐浴了國家馬政之繁榮,還見證了馬匹軍事應用的演變,兼具尚武精神和龍馬精神的武馬文化,已沉澱成為青縣發展新基因。
周邊馬產業富集,賽馬正當其時
劉利敏先生告訴新世紀體育報記者,京津冀地區經濟發達,人口過億,馬文化底蘊深厚,馬產業資源富集,聚集了一大批馬業公司和馬術俱樂部等優質頭部資源,打造京杭大運河·乾寧武馬文化經濟園區正當其時。
京杭大運河·乾寧武馬文化經濟園區馬產業板塊規劃圖。
京杭大運河·乾寧武馬文化經濟園區坐落於青縣馬廠鎮東姚莊村北、南運河與馬廠減河沿岸,北鄰天津,貼臨多條國、省幹線,交通、地理位置優越,園區總占地面積2600畝,其中陸地1200畝、水域1400畝。
園區項目建成後,將集成沉浸式馬文化演繹、馬匹競技、馬匹繁殖、馬匹拍賣、水上運動、體育休閒、度假旅遊、影視文創、教育研學等業態,引進相關活動、賽事、企業和俱樂部,形成以馬為核心的產業生態。
劉利敏先生透露,津門馬薈是一家從事體育賽事策劃、體育競賽組織、體育保障組織、組織體育表演活動、體育場地設施經營、體育健康服務等經營內容的公司,全面承接了京杭大運河·乾寧武馬文化經濟園區馬產業版塊。
京杭大運河·乾寧武馬文化經濟園區馬產業板塊規劃圖。
該馬產業板塊主要包括各類馬術賽事及相關配套服務、馬+文旅項目、馬+研學項目、馬+演繹項目、馬文化博物館、馬薈俱樂部以及相關的IP延伸產業,是園區最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
劉利敏先生告訴記者,青縣氣候適宜,北依京津,尤其是津門馬薈所在的馬廠鎮與天津市接壤,地理位置優越,是練馬、育馬、賽馬的好地方。
新世紀體育報記者了解到,在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的指引下,包括京津冀地區的內地馬產業發展迅速,但近幾年來,京津冀及其南北地區一直缺乏一個常態化、高獎金的純血馬賽事平台,業內呼籲大辦賽馬的呼聲日益高漲。
月底開鑼測試賽,為常規賽預演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津門馬薈常態化賽馬遂應運而生,而其先聲,則為初步擬定於2023年12月30日舉辦的開鑼測試賽。
目前,京杭大運河·乾寧武馬文化經濟園區已建成周長1600米、寬25米的標準化沙地賽道,寬度6米的沙地訓練跑道及賽事中心,並配建了高規格標準馬房(3.6米X3.6米)600間,及其他與之相關的完備的配套軟硬體設施,可進行1000米、1200米、1700米、1800米、2000米、2600米、2800米及3400米等多途程的速度賽。
津門馬薈賽道實景。
劉利敏先生告訴新世紀體育報記者,經前期周密籌劃、準備,津門馬薈將在其旗下、京杭大運河沿岸惟一的國標馬場,隆重拉開馬匹開鑼測試賽的序幕。
12月30日的開鑼測試賽總獎金為16.8萬元,計劃安排4場比賽,津門馬薈歡迎各位馬主及新老朋友蒞臨現場,共同開啟龍馬奔騰的速度,共同燃爆火龍飛駒的激情。
劉利敏先生透露,隨著各項設施的不斷提升、完善,2024年,津門馬薈擬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常態化賽事,初步預計全年總獎金額不低於1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