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沒必要與俄合作北斗?中國航天開放:月球,空間站都要支持

2023-12-25   環球科學貓

原標題:反對,沒必要與俄合作北斗?中國航天開放:月球,空間站都要支持

反對,應該拒絕北鬥合作?這讓有人不理解了,問有必要嗎?的確,這不理解也完全正常,畢竟中國北斗建設出來不容易,但這可能是考慮欠佳了,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是有人看到「中俄航天科技合作後續項目」的公告之中說明的,的確,這一份公告說明了三個問題,是雙方商定的:

  • 繼續推動開展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支持推進嫦娥七號與 LUNA-26 協同合作,支持俄方科學類有效載荷搭載中國嫦娥七號著陸器項目合作。
  • 推動開展《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 2023-2027 年航天合作大綱》項目落實工作。
  • 擴大中俄衛星導航領域合作,包括開展北斗和格洛納斯系統合作。

然而,有不少人看到之後,問有必要合作嗎?那到底該不該合作,特別是北斗,下面就詳細來說明一下。

中國北斗——世界四大系統之一

沒錯,中國北斗衛星系統是全球四大系統之一,這四大系統分別包含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和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

而對於這四個系統來說,也算是各有各的特點,老牌系統可能就是美國的GPS。

而中國北斗算是「後起之秀」,但是相對於實力來說,也是不弱的,而且中國北斗還具有不一樣的點,為什麼這樣說?

中國北斗與常規性的衛星系統一樣,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按照公開的精度數據來看,我國北斗系統已經實現了實時米級、分米級、厘米級或者事後毫米級的高精度定位服務能力。

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實測的水平到2厘米,高程可以到5厘米,這是實時的定位精度,事後處理精度可以達到水平2毫米、高程5毫米,所以這是相當不錯的。

當然,隨著北斗的進一步擴大,我國生活運用上也在進一步提升,比如:拿播種來說,在北斗的利用之下,只要提前規劃好路線,播種機不用有人駕駛就能勻速直行,誤差在2.5厘米之內,下種量也更加均勻,所以,北斗在不斷改善大家的生活,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而北斗還有一個獨特的點,那就是具備短報文通信能力,該功能可以實現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之下,然後進行相關性的定位,這解決了很多人在迷路等情況之下的救援問題。而且這個功能是其他導航不具備的功能,是相當強悍的。

這樣看來,中國北斗也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雖然說可能在部分領域還存在不足,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些功能完全是具備使用了 。

所以,還看到有人說中國北鬥技不如人,沒有美國GPS精度高等等,那真的是存在一定的「誤解」,這可能是「穩妥妥的先來為主」了,而且,在我國北斗大規模使用之後,我國幾乎所有的運用幾乎都在全面轉向北斗。

所以,你可能已經在使用北鬥了,結果還以為是美國的'GPS,這裡還有一個點需要說明的是,不要看到GPS就說是美國的,這只是一種「標誌」,顯示GPS,也並非美國GPS,也有可能是其他系統。

反對,沒有必要與俄合作北斗?

的確,有人在問這個事情,這問有必要合作嗎?反過來就是說直接反對合作了,真的應該嗎?不少的人其實也回答了他的問題,這可能是有點不理解吧了。

比如有網友看到該問題之後,說「可以吸收他國的優點,」「國際戰略,你我凡人看不懂很正常。」等等,其實也算是說到了一定的點上,俄格洛納斯系統也並非是「技不如人」,也是具有一定的優勢,我就簡單說一部分。

比如說北斗、美國GPS、伽利略這些導航系統使用得都是「碼分多址」技術,導航數據的發射頻率相對固定。

而這種設計如果真的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那可能就會出現大問題,因為它也存在一個非常致命性的「劣勢」點,那就是極易受到干擾,一旦使用者對抗干擾需求較高,就需要更多的輔助設備來抵禦干擾。

然而,俄的格洛納斯就是用的不一樣的,他們使用的是「頻分多址」技術,雖然這種技術的運用對帶寬需求較高、導航精度較差、接收機的體積要大於其他三家。但在抗干擾能力,格洛納斯的明顯優勢就出現了,是比其他三家的導航系統更加強一些。

所以,還是那位說「可以吸收他國的優點」的人,是說到點上了。

反正歸咎一點就是——各有各的優勢,並不是某家全面就掌握了所有優點技術,只有在相互合作之下,才可能掌握到更加獨特的優勢,不然我國做什麼國際合作?

其實就是在共享技術的同時,尋找優缺點,並且發現一些自己此前從未遇到過的技術,這就是原因。

中國航天一直都很開放得

沒錯,除了北斗之外,上面也說到了月球科研站等合作問題,其實都凸顯了中國走得是「開放」路線,這一點是沒有任何質疑的。

包括中國空間站的發展,很多人都不理解印度,日本等17國加入中國空間站,這不是一些不友好的國家嗎?其實,站在外界來看,的確不理解。

但是,作為航天發展,只有在相互合作之下才可能學習到更多,同時,只有在相互合作之下,也才可能會有更大的突破,而且,很多人擔心自己技術好,萬一反被學習了怎麼辦,技術合作就是相互信任,這肯定是要付出的。

當然,最為關鍵的是——中國航天合作並非任何項目都合作,只要不符合中國空間站要求的國家,都會全面拒絕,就如美國此前也申請加入中國空間站,最終都是被我國拒絕了。

所以,設定的是有門檻,並不是所有國家,任何一個項目都可以合作,要看他們的價值存在不存在,有沒有必要合作,這下應該明白了吧?

中國航天很開放,但也考慮過大家擔心的問題,我國竟然這樣做,肯定也會考慮到的,大家可以放心了,所以,中國航天開放,無論是北斗,還是月球,空間站都要支持,這樣才可能有更強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