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橫臂、雙叉臂,一字之差,搞暈了多少人

2023-06-20     愛車大家說

在家用車裡,雙叉臂懸掛基本上可以算是天花板級的存在了。與此同時我們還聽說過另一種懸掛:雙橫臂懸掛。很多人都認為雙橫臂就是雙叉臂,只是叫法不一樣而已。甚至一些汽車廠家在宣傳時也悄悄地玩起了偷梁換柱,把雙橫臂懸掛說成更加高大上的雙叉臂。

如果說網友不明白那也是有情可原的,畢竟大家幾乎都是從網上獲取資訊,難免會出現偏差。但是廠家也指鹿為馬那就真是太不厚道了。如果我們能深入了解一下這兩種懸掛,那麼任由廠家怎麼虛假宣傳也難以欺騙到我們了。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雙橫臂懸掛和雙叉臂懸掛到底有什麼區別。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聊一個大家習以為常的名詞:四輪定位

四輪定位的參數主要有主銷後傾角、主銷內傾角、前束角、車輪外傾角。可能你不是很懂這些參數,但是你只要記住這些參數直接影響著車輪與地面的接觸姿態,進而影響車輪的抓地力、行駛穩定性、轉向阻力、直線行駛穩定性、方向自動回正力度等就行。簡單來說就是四輪定位越精準,車輛行駛穩定性、操控性越好。

而汽車在行駛中車輪相對於車身會產生運動,而且車輪的受力不同,其運動的趨勢也不同。懸掛系統的作用除了把車輪與車身連接起來外還要負責控制好車輪,讓其在允許的方向上運動,不允許運動的方向上儘量保持穩定,而且運動時儘可能不改變或者少改變四輪定位的參數,這樣汽車才有良好的行駛性能。

雙橫臂懸掛

雙橫臂懸掛就是一種比較優秀的懸掛,它使用上下兩根橫臂和一根縱臂控制車輪。橫臂承擔橫向衝擊力,縱臂承擔縱向衝擊力,對車輪有著比較高的約束能力,使得車輪只能在垂直方向運動,在其他方向上的運動都會被懸掛系統嚴格地限制住。而且這種懸掛普遍使用更短的上橫臂,這樣在車輪跳動時輪胎橫向位移量更少,行駛中的穩定性更高。

雙叉臂懸掛

而雙叉臂懸掛可以看做是雙橫臂懸掛的升級版,上圖就是雙叉臂懸掛的結構示意圖。它與雙橫臂懸掛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上下兩根叉臂與車身各有兩個鉸接點,而且少了一根縱臂。這種特殊的設計使得每根叉臂都有很強的縱向、橫向穩定性,所以就不需要額外設置縱臂了。

整體來看雙叉臂懸掛與雙橫臂懸掛整體結構非常相似,但雙橫臂懸掛由於有縱臂的牽制導致車輪在跳動時會受到細微的影響,而雙叉臂懸掛沒有縱臂的影響,只有上下叉臂在控制車輪,所以對車輪跳動時定位參數的約束會更加精細。

由此可見雙橫臂和雙叉臂並非同一種懸掛,雙叉臂懸掛會更高級一些。而且兩者也很容易區分。

雙叉臂懸掛的上下叉臂是一個相對複雜的結構,看起來就像字母V一樣,頂端與車輪羊角相連,末端兩個分支與車身相連,由於末端分叉,所以叫做叉臂。也有人認為叉臂的造型很像大寫的字母A,所以也稱其為雙A臂懸掛。

雙叉臂懸掛有兩種構造,一種是高位雙叉臂,也就是上叉臂更靠近上方,占用垂直空間比較多,但是可以節約一部分橫向空間,大部分家用車前雙叉臂懸掛基本上都是這種結構。

另一種就是地位雙叉臂,上下叉臂就近布置,距離很近,這種結構占用垂直空間少,但是對橫向空間要求比較高。

而雙橫臂懸掛上下橫臂多為單支,除此之外還有一根縱臂來承擔縱向衝擊力,所以只要看到上下橫臂只有一根,而且還帶有縱向的縱臂,那基本上就是雙橫臂而非雙叉臂。

除此之外雙橫臂懸掛還有一個變種,就是我們經常能聽到的「E型多連杆懸掛」。就像上圖這種結構,與雙橫臂懸掛相比其上下臂更粗壯,另外增加了一根下臂,由於從垂直方向來看三根控制臂剛好組成一個類似字母E的造型,所以被稱為E型多連杆。

到此為止相信大家一定弄明白雙橫臂與雙叉臂的區別了吧?以後在遇到指鹿為馬的情況我們就不會輕易被糊弄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376ef58f19d2405993dff54fd22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