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朱丹突然官宣,衝上熱搜:真正厲害的女人,對待男人只有這三個字

2023-12-06     十點讀書

原標題:42歲朱丹突然官宣,衝上熱搜:真正厲害的女人,對待男人只有這三個字

誰都沒想到,上了一檔綜藝之後,朱丹和周一圍這對夫妻的口碑竟翻轉了?

幾年前,朱丹發表了一系列「婚姻幸福論」。

這些言論透露出的模式只有一種:

哪怕周一圍簡單說句話,或做件小小的事,朱丹都能輕易被感動,輕易選擇原諒。

也正如此,朱丹一度被認為是在「卑微」地迎合丈夫,沒有任何尊嚴。

於是,她被貼上了「嬌妻」戀愛腦的標籤,周一圍也成了「PUA」朱丹6年的油膩男。

然而,轉折來了。

但自從兩人上了綜藝《愛的修學旅行》後,許多人開始覺得,原來:

朱丹是幸福的,周一圍也是沉穩可靠的。

是因為兩人在綜藝上作秀的結果嗎?

並不是。

朱丹還是那個喜歡曬幸福的朱丹;

周一圍也還是那個不熱衷親密表達的周一圍。

大眾的改觀是始於發現了:

這倆人屬於是「什麼鍋配什麼蓋」。

從來都沒有完美的婚姻,只有最適合的相處。

朱丹在外所有關於夫妻的言論,周一圍不會回應,但也從沒有反駁;

周一圍所有的性格優劣,朱丹都能用最好的目光去欣賞。

不用刻意的配合,因為兩個人對對方,一直都有充分的理解和包容。

他們的相處模式,也道出了一個婚姻的真諦:

婚姻不可能完美。

很多人的不幸,只是把「婚前」「婚後」要看重的東西,弄反了。

朱丹和周一圍婚姻招罵的開始,是朱丹著名的「台階論」。

在某節目上,她向周圍人分享自己的夫妻相處經驗。

談到跟周一圍吵架,她提到對方只用了兩句話就讓自己「這輩子都不敢吵架」了。

當所有人都好奇什麼話能有這麼大的威力時。

朱丹笑著解釋,自己生氣時喜歡冷戰。

而周一圍會讓她一直冷著,兩個小時後,當做沒事發生一樣和她說話。

沒有道歉,也沒有說軟話,而是說:

「我現在是在給你台階,如果你不走下來的話,等會兒這個台階就沒有了。」

這話一出,朱丹頓時怒氣全消。

旁邊所有人都直呼不理解,朱丹卻鄭重表示:

「我們也是有智慧的女人,他要是再不給我台階,我怎麼下來呢!」

她本意是覺得雙方和好,必定要有人先退一步。

周一圍遞了這個機會,她想和好,就必須順應這次機會。

否則就只能自己退讓。

但被她轉述後,這樣的處理方式卻「一時激起千層浪」。

因為大多數人的「理想和好範本」,一定是溫言軟語先道歉,再正視問題,解決問題。

而周一圍和朱丹平息問題的方式,卻犯了一個大忌:

雙方姿態並不平等。

只有周一圍「傲慢」的退步,和朱丹「低姿態」的「原諒」。

毫無正常溝通可言。

而這也是此前兩人婚姻一直飽受詬病的原因。

在外,周一圍的從不回應,讓朱丹的秀恩愛,成了「獨角戲」;

對內,朱丹低姿態的應合,沒有得到對方平等的尊重。

但的,如果你反過來看:

如果周一圍一無是處,那他如何吸引到朱丹呢?

僅僅靠PUA嗎?

這個問題,在綜藝《愛的修學旅行》里,終於找到了答案。

因為,周一圍極為穩定可靠。

朱丹曾經被最好的朋友騙光了積蓄,是周一圍站出來,要替她還清債務。

整整2000萬。

當時朋友以資金周轉為藉口,讓她在一張白紙上簽字,聲稱自己會填好信息。

對朋友完全不設防的朱丹傻乎乎簽了字,成了欠款擔保人。

結果朋友直接宣告破產,朱丹就這樣突然背了上千萬的債務。

而這也成為了梗在她跟周一圍之間的一道考驗。

彼時兩個人剛交往一年多,周一圍本可以分手走人,劃清界限。

但他選擇和朱丹熬過這一段最艱難的時間,一起還錢,然後結婚生子。

多年之後,再次提起這件事,周一圍對於朱丹也沒有抱怨。

只是希望她早點放下這件事,過好自己的生活。

很難想像,「台階論」到「還錢事件」,是同一個男人所為。

是周一圍變了嗎?

並沒有。

事實上,不論對待什麼事,他一向都是情緒穩定。

只是放到大事上,是穩定可靠;

而放到感情事上,就變成了「過度冷漠」。

對朱丹來說,她更在意前者。

年幼喪父的朱丹一直缺少安全感,渴望穩定長久的愛。

因此,情緒敏感的朱丹,更需要內核穩定的周一圍。

比起浪漫的風花雪月,朱丹更需要脆弱的時候,能有人堅定地站在她的面前保護她。

而對婚姻缺少表達的周一圍而言,也需要朱丹不斷「表象化」兩人的愛,以此來連結彼此。

兩個人的「缺點」形成互補,進而變成對方眼中的優點。

不是朱丹變聰明了,也不是周一圍變好了。

而是他們一直都清楚對方是什麼人。

也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婚姻。

至於其他,並不重要。

看完朱丹和周一圍的婚姻,再拉回到我們自己身上。

其實,輿論前後的巨大反差,反映出了一個很隱蔽的問題:

我們對婚姻的要求,向來是高標準、高期待的。

除了家境條件、工資收入等外在物質條件外。

還要求對方的行為處事、情緒價值、家庭服務功能都能滿足需求。

行為處事上,得果決,得有同理心,事業規劃還要滿足彼此期望;

情緒價值上,能充分滿足伴侶的需求和索取,不隨便抱怨,不經常逃避;

家庭服務上,能隨叫隨到,不缺席,不落後。

而這樣「完美婚姻」的高標準下,實際上,是預設了一個「完美伴侶」。

朱丹早前在上綜藝時,曾經提到自己在下雨天會給周一圍送傘。

她無數次預想了兩人在雨天中散步的浪漫情景。

沒想到卻遭到了李誕和傅首爾的一致抨擊。

李誕對浪漫過敏,考慮很實際,認為叫車就夠了。

而傅首爾則提出一個理論:男人就該淋雨。

「男人要淋雨才能夠成長,才知道淋雨對女生不好,他才會積極給你送,他一滴雨都不淋,他怎麼知道你淋雨有多難受?」

朱丹強調愛是對等的,不分男女。

傅首爾則更看重伴侶的換位感受和付出。

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網友對於兩人的婚姻狀態也是一捧一貶。

認為傅首爾的婚姻是「美滿」的,朱丹的婚姻則是「卑微」的。

傅首爾之所以能得到更多的讚譽,是因為她在婚姻里得到的更多。

雖然是一段女強男弱式的婚姻,但丈夫老劉全力顧家,兒子有趣懂事,自己也事業有成。

相比之下,朱丹的幸福,更像是「自說自話」。

但如今,4年過去了。

傅首爾和丈夫老劉,宣告離婚。

實際上,支撐傅首爾「美滿婚姻」的底色,是「不知足」。

一旦這種「不知足」不能被持續滿足,「美滿」的泡沫就破碎了。

同樣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傅首爾,在結婚時一樣看重了老劉的穩定。

老劉也說,見到傅首爾的第一眼,就覺得她閃閃發光。

所以哪怕剛結婚的頭幾年,兩人清貧如洗。

老劉和同事聚餐時吃到好吃的,都要帶回來一些給傅首爾嘗嘗。

傅首爾也總是在節目上「大秀恩愛」。

但後來,當兩人生活發生變化時,對於對方的「慾望」也開始轉變。

老劉做個燭光晚餐,傅首爾吐槽作秀,全然沒有最初的欣喜與感動。

「我只希望你能有一份蒸蒸日上的事業。」

此時,老劉一如既往的穩定,成了傅首爾眼裡的「不思進取」。

在後來夫妻的36問里:

老劉說傅首爾太急躁、太焦慮了;

傅首爾則馬上反駁老劉沒有上進心,太安逸。

要知道,這些被他們數落的缺點,最開始,都是他們彼此眼中的優點啊。

實際上,在婚姻的不同階段,我們對彼此的需求都會改變。

而當需求和實際不一致的時候,我們就會下意識要求對方來付出與犧牲。

就像前文傅首爾提出的「男人淋雨論」。

本質就是在要求伴侶不斷付出,強調對伴侶的持續索取。

所以,每次提出的要求,都只是她的「階段性需求」,而不是終極目標。

當她一窮二白時,她看重老劉身上的現世安穩;

而當她已經成為一個事業女強人時,她要求老劉事業有成,同時要顧家愛妻。

對方沒有,就成了「殘次品」。

相比之下,朱丹的需求,則一直很「單一」。

她一開始就只圖周一圍的穩定內核,所以她也能接受這種性格的附加缺點。

不會要求對方不斷修剪自己的個性,來迎合自己不斷變化的標準。

要知道,一個人的性格,可以做一定程度的讓步,卻很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委屈求全也好,刻意逢迎也好,都走不遠。

選擇婚姻,實質也是在選擇對方的生活模式。

兩個人因為優點在一起,但最後,都是跟缺點在相處。

說到這,也許你會好奇:

既然做不到完美,那到底什麼樣的婚姻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我們可能很難達到朱丹的狀態,也可能多少會有些傅首爾這樣的抱怨。

其實,大可不必避諱自己的慾望,每個人都期待更好的婚姻模式。

但首先,要明確內心真實的想法,而不是跟著別人走。

不要今天覺得事業有成的伴侶更優秀;

明天又覺得安於顧家的伴侶更好。

而是重點看兩人是否合拍,能不能磨合。

其次,去擺正婚姻內的優先級,婚前多看缺點,婚後多看優點。

在婚前,從缺點中看出這個人的真實模樣;

在婚後,在優點裡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必事事計較。

然後,去容納缺點的存在。

沒有人會是完美的,這適用於伴侶,也適用於我們自己。

正如卡耐基所說:

「絕對完美的婚姻是不存在的,儘管現實生活中也有理想的婚姻,但是必須明白,它是夫妻雙方多年堅持不懈、努力完善的結果」。

每一段婚姻能走到最後,不是因為雙方本來就是最好的人。

而是因為婚姻的結合,讓雙方變成了更優秀的人,也成了最適合彼此的人。

從日常摩擦中,彼此妥協,不斷完善。

在完成婚姻的幸福狀態的同時,也留有了自我的空間。

在訪談節目《100對幸福婚姻的打開方式》中,有一對年過花甲的夫妻。

他們相知相伴35年。

丈夫一向以事業為重,曾任全球著名酒店集團的財務長。

這也是妻子當時看重對方的優點,踏實,有責任心。

然而,兩人婚後過得並不順利。

丈夫常年出差,生孩子、買房辦手續,都是妻子一個人。

生大兒子時,要剖腹產,因為丈夫不在,她只能自己親自簽字。

但是,她早在結婚前就知道了會有這樣的風險。

「愛一個人,是愛他的長處,也是愛他的短處。

要清楚自己的想法,清楚自己的定位,能不能承受這個壓力,適應這個環境。」

既然選擇了這段婚姻,就需要代入到他的身份立場。

這是對夫妻雙方處境的通透,也領悟了夫妻相處最重要的東西:

鈍感力。

好的婚姻,一定要「遲鈍」一點。

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在作品《鈍感力》中指出:

「鈍感力就是要對眼前事情鈍感一點,不要什麼都往心裡去。其實,鈍感力就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對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力量。」

不糾纏夫妻矛盾,不在乎眼前的小事。

而是著眼於兩眼長遠的未來。

以終為始。

因為,婚姻的真相就是如此:

不論和誰過,其實都是和自己過。

把自己過順了,婚姻才能順下去。

點個【在看】,願每一段婚姻,都能順利、長久。

你們覺得自己的伴侶缺點多嗎?怎麼看待他們的優缺點?是否會影響夫妻感情?又是怎麼給婚姻保鮮的?

歡迎來留言區和我們聊聊,一起分享你們的故事。

作者 | 微微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帳到老。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2bc23583cd86f21f9b4a43ab1c37f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