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容量高軌衛星成功發射,將為中國航司和乘客帶來什麼?

2023-05-25     看航空

原標題:全球最大容量高軌衛星成功發射,將為中國航司和乘客帶來什麼?

5月1日,美國衛訊公司(Viasat)宣布,其首顆ViaSat-3 Americas衛星搭乘SpaceX 「獵鷹」重型火箭,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場成功發射,並且已接收到來自該衛星的第一批信號。

圖片來源:SpaceX

Viasat-3是衛訊公司計劃打造的全球寬頻衛星系統,由3顆地球同步軌道Ka波段通信衛星組成。這次發射的ViaSat-3美洲星是該系統的首顆衛星,每顆衛星都能夠提供超過1000Gbps的帶寬,是目前全球容量最大的通信衛星。

近年來,衛訊公司持續升級其通信領域的服務和產品,並且不斷發力民航機載通信業務,隨著其首顆ViaSat-3衛星的成功發射,未來中國航司和中國的航空旅行者能否從中受益?

針對這這些問題,中國航空報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對衛訊公司全球企業和移動部門全球市場副總裁沙米姆·阿什米(Shameem Hashmi)進行了專訪。

無縫開發,發掘Ka波段最大容量

阿什米首先闡述了衛訊在通信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大容量機載通信方案離不開地面上的信關站(Gateway)和帶寬更高的Ka波段通信衛星。要實現民航飛機上的無縫通信、無礙連結,地面與衛星系統就要統籌設計、共同發展,才能實現真正的融合。相比一些公司只購買和整合單個系統節點的能力來說,衛訊公司最為突出的能力是擁有全通信鏈的平台構建和技術能力;也就是說,通過衛星設計和地面網絡設計、整體設計構建和配合等方面的整合,衛訊能夠充分挖掘 Ka這個波段的容量, 令其創造出非常大的容量。這種優勢已經令包括達美航空等使用衛訊服務的20餘家航司受益。

阿什米這樣舉例:

達美航空旗下700多架飛機,包括空客A330、空客A350和波音767機隊,已經換裝衛訊的機載網際網路解決方案(IFC),未來達美旗下A220和波音737MAX機隊也將由衛訊安裝並提供服務。

從2月1日起,達美航空在美國國內幾乎所有幹線航班上都為其會員提供免費高速的網絡服務。之所以能提供這種服務,核心原因就是Viasat衛星具備大容量的能力。此前,達美航空使用地空通信系統(ATG),導致服務能力受限,想為乘客提供免費網際網路都沒有辦法,因為一旦免費,整個通信系統就崩潰了。

可以想見,這種空中服務能夠為達美航空帶來巨大的市場美譽。

中國旅客期待更好的機上互聯體驗

客觀來說,目前使用大容量的空中通信服務,對於中國乘客來說依然是件稀罕事:

根據中國民航局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各航空公司運營的現役民用飛機約有4000架,其中842架客機可以提供客艙網絡服務,其中213架客機提供真正的機載網際網路服務,也就是高容量的自由「衝浪」服務。

對於習慣在地面高速「衝浪」的乘客來說,我國民航領域的網際網路服務顯然有些落後了。

為了滿足這一市場需求,2021年年末,衛訊公司與中國衛通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於2021年末在中國建成移動衛星網絡,部署了其創新機載通信 (IFC) 設備。這一設備通過連接Ka波段的ChinaSat-16號衛星系統,為民航飛機提供大容量的機載通信服務。隨著中國衛通更多Ka波段衛星的就位,目前衛訊的通信系統已經可以滿足進出中國領空的所有航空公司的空中網際網路服務需求。

隨後,2022年12月,四川航空首批15架A320飛機宣布安裝衛訊提供的機載網際網路技術和系統,目前大部分已經投入運營。這意味著未來川航旅客能夠在飛行時刷視頻、開網頁,體驗媲美地面的網絡服務體驗。

改裝後的川航A320

對於航司的合作模式,阿什米表示:

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航司自己投資安裝設備、購買服務;第二種是航司希望與合作夥伴一起共同投入,合作來為旅客提供寬頻服務;最後一種是航司不想做任何投入或者儘量少投入,完全依賴第三方來投入並運營。

根據我們的經驗,如果航司不參與,完全委託給第三方來做的話,長遠看並不是一種很好的模式。因為航司不參與,用戶體驗很難得到保證。成本是最小化了,但可能它帶來的負面作用會更多一些。所以我們認為,航司的參與非常重要。

不斷擴大其空中通信領域優勢

在不斷拓展新市場的同時,衛訊也正在不斷擴大其在行業內的優勢。

首先,是發展新的大容量通信衛星系統。

「獵鷹」重型火箭在Launch Complex 39A的機庫中

如前所述,最新的ViaSat-3系統將由3顆高容量衛星組成。根據公開信息,前兩顆衛星將分別覆蓋美洲地區,以及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目前,第一顆衛星已經發射成功;覆蓋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第二顆衛星正在波音公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埃爾塞貢多的工廠進行環境測試;第三顆衛星將覆蓋亞太地區,目前已在位於亞利桑那州坦佩的工廠完成最後的有效載荷集成和測試。

阿什米強調,在高達1000Gbps的容量之外,ViaSat-3系統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能做到容量的動態分配——哪個區域需要更多帶寬,它就可以將容量和資源優先分配到哪個區域。例如,全球範圍內因時差導致的不同機場出現不同時段的密集航線,衛星資源可以優先保障繁忙機場的需求。類似這樣的動態分配,是傳統衛星做不到的。

其次,是通過收購等商業手段,擴大其在行業內的份額。

2021年11月,衛訊宣布將收購總部位於倫敦的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 ,此次交易價值72億美元。如果收購成功,衛訊將獲得Ka-、L-和S-頻段的頻譜許可,目前19顆衛星正在服役,另有10個太空飛行器正在建造中,並計劃在未來三年內發射。

5月9日,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 (CMA) 宣布衛訊收購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第二階段審查已結束,確認該交易不會引起競爭問題——也就是說,英國政府允許衛訊對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擬議收購在無需任何附加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繼續進行。

5月20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也批准了這一收購案,接下來就是獲得歐盟委員會的批准。如果上述審批通過,此次併購主要的審批流程就完成了。

對於此次收購,阿什米表示:

目前我們已經占據了北美新興航空市場相當大的份額,美國6大航空公司中的5家都是我們的客戶。

而Inmarsat利用全球能力,在東南亞和中東地區都擁有業務,這是目前我們沒有覆蓋到的範圍。所以,我們兩家實際上不會像看起來那麼多地競爭,反而是強強聯合……我們希望1+1大於2。

可以看出,衛訊正在加大其開拓全球市場的力度,在這一過程中,一定會發生更多的商業競爭與合作。不過在良性市場競爭下,受益的最終還將是坐飛機的普通乘客。

排版:藍風

策劃 | 文案:王蘭、鍾飛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空中互聯的Ka與Ku:差的不僅僅是一個字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2b9f0fdf9cec9a0c59a119ae628af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