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建議大家讓孩子看看這些視頻

2022-02-06     窈窕媽媽

原標題:春節期間,建議大家讓孩子看看這些視頻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寒假過半,大家還好嗎?

最近跟親戚交流起來,大家可都在吐槽自家孩子:

一放假眼睛就沒離開過電腦、手機螢幕

手游+短視頻,當代中小學生假期兩大居家運動

大好的假期一天天過,不知道怎麼讓孩子過得有意義一些

……

要我說,先別煩。

既然短視頻不可避免地闖進我們的生活,那不如帶孩子一起看。

我最近關注了很多認真做科普的博主,今天推薦給大家。

倒不是鼓勵孩子們通過短視頻學知識,看短視頻主要還是圖一樂。

但我個人在看的過程中發現:

這些優質博主能給我們和孩子提供很多有趣的話題。

廢話不多說,咱直接進正題~

01

熱愛實驗的科學姥姥

首先要安利給大家的這位博主,是同濟大學物理學教授吳於人 @不刷題的吳姥姥。

吳姥姥,70多歲高齡,退休後熱衷於陪孩子做實驗。

在一線教學崗位工作幾十年,吳姥姥說她看到的大部分大學生都只是擅長做題,並不真正熱愛。

所以在她的視頻里能看到各種各樣有趣的實驗,讓複雜晦澀的科學原理變得通俗易懂。

比如去年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升空,吳姥姥在她的實驗室里,用水瓶和氣球演示了火箭如何飛入太空。

吳姥姥還特別擅長發現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喜歡用隨處可見的道具進行實驗,動手能力特彆強。

比如她會用棉花糖和小木棍做成地震中搖晃的高樓,講解阻尼器如何幫助抗震。

別說是孩子,我一個大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而吳姥姥之所以如此熱衷科普事業,因為小時候她的父親就是如此引導她愛上物理。

我想,這才是最有價值的啟蒙。

吳姥姥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經過正確的啟發和引導,就能感受到科學的樂趣。

02

模型師老原兒

&傳統手藝人彭傳明

寧原老師 @模型師老原兒 曾是央視科普節目的出鏡實驗員,從業十餘年,設計製作完成上千件科普模型。

他大概是全網把科普做得最生動的博主,因為每一個模型都要做到出彩。

科普脫髮,他就把放大1000倍的頭髮做了出來。

科普企鵝為什麼不怕冷,然後就把皮毛放大,細節好評~

看他的視頻,看精緻的模型永遠大於了解知識。

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來自央視的降維打擊。

另一位手藝人,是被網友稱作「男版李子柒」的 @彭傳明

從文房四寶到十里紅妝,他靠還原古法技藝爆火。

而他的視頻也更顯樸實,糙黑的皮膚、手上的傷疤、指甲縫的泥垢……總能讓人感受到來自的古代的煙火氣息。

如今他全網粉絲上千萬,前段時間,很多網友更是求他接廣告,擔心他經費不夠做不下去。

更難得的是,@彭傳明 的作品一直圍繞著傳統文化,把古法技藝展現在了現代人眼前。

一期幾分鐘的視頻很可能要耗費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時間,可以說是短視頻行業里的一股清流。

但事實上,他之前也只是個普通的大學生,因為熱愛,才有了想法。

之所以把這兩位博主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身上有個共同點:

堅持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把一個想法付諸實踐。

03

無窮小亮「狐主任」

&小陽的昆蟲世界

張辰亮老師的科普視頻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他靠科普走紅,一句「網絡熱門生物鑑定」吸了一大波粉。

直到有一天他講到藏狐,所有人都懵圈了,然後就靠著這張藏狐臉徹底出圈。

調侃歸調侃,不過他也是真的專業,現任《博物》雜誌副主編,《中國國家地理》融媒體中心主任。

所以做起短視頻博主來他遊刃有餘,在科普的同時,不斷造梗,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被他有趣的靈魂深深吸引。

但說回科普,小亮老師講的很多內容都天然適合孩子看。

關於昆蟲,關於各種稀奇古怪的動物,他都能講得明明白白,生動有趣。

狐主任現在經常全國各地跑,生鮮市場、野外、博物館……總之跟著他的鏡頭走,確實能開眼界。

更重要的是,通過狐主任能讓孩子們看到:

學習的意義可以不光是找工作、賺錢,知識還能讓人擁有有趣的靈魂。

另一位要推薦給大家的博主是 @小陽的昆蟲世界,同樣也是一位昆蟲專家。

對於很多日常沒法接近大自然的孩子來說,看他的視頻會很上頭~

04

安森垚

&楊藩講藝術

&呂宸

最後要分享的這兩位博主,適合對文史知識感興趣的孩子。

博主@安森垚 是《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融媒體中心的編導,他的視頻內容主要圍繞地理、歷史,但又涉及各門各科。

今年春晚,一段關於方言的相聲被網友反覆吐槽,他卻能從語言學的角度指出偏誤。

他的視頻,現在甚至常常被中學老師拿到課堂上講。

事實上,@安森垚 是一名工科生,而他對地理的興趣從小保持到大。

他說,對地理的興趣是持之以恆的,而知識的積累卻不一定在於學校、在於專業。

很多人對文、理科有著各種偏見,其實多了解人文歷史地理,可以讓一個人更有涵養、更加睿智。

這也是我要介紹另位兩位博主的原因。

@楊藩講藝術 ,他本身是首都師範大學的老師。

另一位博主是 @呂宸,也是我個人經常看的一位博主。

他們的視頻內容,主要圍繞東西方美術史。

而看他們的視頻更像是在上一堂美術課,或者是在博物館聽專業講解。

雖然未必能學到切實的知識,但能幫助人了解東西方文化,培養審美。

比如今年春晚爆火的舞蹈《只此青綠》,還有背後的《千里江山圖》。

聽完他們的講解會發現,生活中真的處處都是知識。

分享到最後,忍不住跟大家感慨兩句:

想起我們讀書那會兒,查個資料都難,更不用說每天能接收到各式各樣、各行各業的信息,所以時常羨慕現在的孩子。

很多爸爸媽媽表示痛恨短視頻,其實凡事都有利弊。

作為家長,與其抱怨,不如幫助篩選網絡信息,讓孩子們看到更有價值的內容,說不定還能激發起興趣。

常說父母要幫孩子看世界,其實世界就藏在生活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2a3278fa5172838d8862c329a1f2e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