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已來,陽澄湖畔,冬意正濃。
站在蘇州高鐵新城相城科技金融產業園遠眺,整個蘇州北部,盡收眼底:飛馳的京滬高鐵將國內頂尖的技術和資本匯聚於此;代表新經濟發展潮流的大數據、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等產業項目蓬勃發展……
「從當年那個水網密布、農田覆蓋的『蘇州北大荒』,到如今的『蘇州市域新中心』,這裡的發展速度,我作為蘇州人都驚嘆不已!」 蘇州同濟區塊鏈研究院副院長、技術總監葉蔚感慨萬千。
從蘇州走出的技術人才葉蔚,很長一段時間在上海從事IT工作,2年多前回到蘇州故鄉,並帶領團隊將區塊鏈從「零」向打造「蘇州鏈谷」前進。
(高鐵新城)
區塊鏈
今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
5天後,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深入相城區調研。在蘇州同濟金融科技研究院,藍紹敏仔細了解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發情況,要求高度重視、積極支持這一領域相關產業的發展。
藍紹敏還深入了解了相城科技金融產業園建設情況,強調要多做研究性探索性工作,有效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右三蘇州同濟區塊鏈研究院副院長葉蔚)
區塊鏈是「打假戰士」,改變生活
區塊鏈上升為國家戰略後,環境的急劇變化,直接改變了許多區塊鏈創業者、技術員的命運,以及我們的生活。
從來沒有哪一次技術變革能夠像區塊鏈一樣,在短時間內製造巨大的蝴蝶效應,讓參與者集體興奮。
有過IT從業經驗的90後小伙王溢韜就是其中的一員。
「我是學模具的,對計算機感興趣,畢業後去了IT企業寫代碼,那時了解到比特幣。」來蘇州的王溢韜回憶說,他覺得數字貨幣挺好玩的。
2017年6月,蘇州高鐵新城與同濟大學聯合打造的蘇州同濟金融科技研究院應運而生。研究院致力於研發國內首個成熟的開源區塊鏈自主系統「梧桐鏈」,通過開放應用場景,讓蘇州高鐵新城成為中國區塊鏈技術的一片黃金「試驗場」,從而形成區塊鏈亟需的生態。
因為對區塊鏈感興趣,王溢韜加入到研究院,跟隨導師葉蔚學習區塊鏈。
「廚師可以學區塊鏈,只要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王溢韜神秘一笑,走進區塊鏈研究院他就「沉浸」於區塊鏈的世界一發不可收拾,「深入了解,發現區塊鏈很深奧,但愈發激發我的探索欲。」
那麼,這位90後眼中的「區塊鏈」到底是啥?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換而言之就是沒有第三方。」王溢韜解釋說,從學術角度來解釋,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
從通俗易懂的角度,王溢韜用了一個「打假戰士」的比喻。
「區塊鏈對90後而言可能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打假』啊,我買的球鞋是不是真的,登陸區塊鏈,查詢球鞋的來源。」王溢韜舉例說,球鞋、包包的信息都公開記錄在區塊鏈這本「公共帳本」上,數據也都被蓋了「時間戳」且不可篡改。
除了這些應用,王溢韜參與了區塊鏈的實際應用——區塊鏈公證搖號系統。
這套系統今年3月上線以來,已經被蘇州兩家公證處採用,在購房選房、車位選擇、學校招生等多個場景中得到實際應用。
葉蔚介紹,這是基於區塊鏈不可篡改特性開發的一款公證搖號系統,有效杜絕了搖號過程中徇私舞弊等現象。
「提到區塊鏈,過去10個人裡面95%的認為是騙局,感覺這個離我們很遠。」葉蔚說,現在可以通過這麼多的實際場景應用,很快可以感受到區塊鏈帶來的魅力和優勢。
而全國首創的區塊鏈公證搖號系統,讓業界沸騰了。
「那一次大家開始關注區塊鏈了,覺得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效。」葉蔚回憶說,最初的技術團隊僅僅5人,無數個日夜兼程換回了認可。
葉蔚告訴看蘇州記者,同濟金融科技研究院剛成立之時就面臨著資金缺乏、區塊鏈人才的缺失、場景運用的落地困難等問題。
在迷茫之際,《蘇州高鐵新城區塊鏈產業發展扶持政策(試行)》《蘇州高鐵新城關於促進金融科技產業聚集發展的實施細則(試行)》等專業化扶持政策陸續出台給了葉蔚一針強心劑。
「業內稱做區塊鏈『蘇九條』,設立了10億元規模的引導基金,其中,重大項目落戶獎勵最高可達1000萬元,對金融科技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研發企業,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葉蔚說,相城區塊鏈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對他們的大力支持。
蘇州走在全國區塊鏈第一梯隊
成熟的生態,可以培育出成千上萬產值超億級的各類企業。經過2年多的探索和發展,這個根植於蘇州高鐵新城的生態系統,已經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鏈谷。
相城區金融監管局局長王海峰這樣向看蘇州記者描述鏈谷:「鏈谷是一個代名詞,不只是地域。就像矽谷企業不一定都在舊金山一樣。鏈谷,將來就是用區塊鏈的方式,把全國乃至全球各地的企業,整合到同一個生態上來。」
「鏈谷生態可以解決區塊鏈初創企業目前面臨的兩大痛點。」王海峰坦言,第一個痛點,缺乏應用場景的開放平台。相城區在高鐵新城未來將配合鏈谷,打造國內首個「數字經濟應用示範新城」。該區域內的民生、政務和商用板塊,都將成為區塊鏈技術絕佳的樣本。第二個痛點,樣本形成後,因為缺乏推廣渠道,經驗不易複製。
為此,鏈谷藉助同濟大學和蘇州地方政府共同的影響力,傾力打造一個國際化社區,通過專業沙龍、自媒體分享等,讓這些籍籍無名但志存高遠的公司,能夠發光發亮。
正是基於專業化的服務、廣闊的市場前景,鏈谷目前雖尚未大規模招商,卻已吸引來了17家「原住民」企業入駐。它們涉及行業眾多,有主攻電子閱讀的閱鏈、主攻智慧醫療的雷盈、主攻電子政務的萊澤等等,幾乎各不相同。
(相城金融科技產業園)
「年前,電梯空蕩蕩,現在擠著進電梯;2年前從零開始,現在我們的區塊鏈無論從底層技術還是產業應用的角度,都是處於全國的第一陣營。」作為第一家搬進相城金融科技產業園的企業,葉蔚自信滿滿,鏈谷雖然還是雛形,但在區塊鏈業內,已經是公認的長三角地帶最具潛力的產業集聚地。
專門開發政務區塊鏈平台的雲鏈科技公司,就從蘇州工業園區遷至高鐵新城。
「鏈谷有區塊鏈企業獨特的文化和精神,就像矽谷一樣,身邊圍繞著的都是『懂你的人』。」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沈凌表示。
蘇州高鐵新城憑什麼打造蘇州的「鏈谷」?
作為蘇州區塊鏈技術的先探區,蘇州高鐵新城正從「先行」向著「先進」穩步邁進,致力於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塊鏈生態,助力蘇州相城成為國際領先的區塊鏈產業聚集高地,打造蘇州的「鏈谷」。
蘇州高鐵新城憑什麼打造蘇州的「鏈谷」?
在相城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潘春華看來,蘇州高鐵新城打造蘇州的「鏈谷」是有絕對的自信。
「高鐵新城打造蘇州『鏈谷』首先是這裡的區域優勢,作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長江經濟帶『三圈一帶』發展格局的核心節點,是區域聯動發展的戰略要地,為區塊鏈發展營造了優質的外部環境。」潘春華表示,高鐵新城還具有交通優勢,這裡是通蘇嘉甬與京滬高鐵、如蘇湖與蘇錫常城際鐵路「雙十字」樞紐中心。未來,多條軌交都將和北站對接,與各快速路形成「一小時經濟圈」,1.5小時就可直達上海。
(蘇州高鐵北站)
此外,高鐵新城的科創優勢也很突出。目前,相城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73家;引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31人,高層次人才超1萬人次;全區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1件,為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發及服務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趙培根/攝)
相城區擁有絕佳的生態優勢,東依陽澄湖,西銜太湖,江南水鄉特色鮮明、空間靈動。在潘春華看來,相城正在打造的「生態宜居中心」則是蘇州「鏈谷」發展的生態優勢。
看蘇州記者了解到,目前高鐵新城已集聚了蘇州同濟區塊鏈研究院、阿爾山數字科技、江蘇小微雲鏈金融等為代表的區塊鏈企業17家,申請區塊鏈發明專利71個,處在蘇州市前列,為「鏈谷」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區塊鏈技術的前景看起來無比美好,但其並不是空中樓閣,它必須跟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這些已有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結合起來,才能爆發出對產業和技術革命應有的作用。
目前,區塊鏈的應用有司法公證買房搖號、教育系統學區搖號、海關監管,以及行政審批局的區塊鏈電子證照等。但在葉蔚看來,區塊鏈的場景應用遠遠不夠,「場景運用落地還是我們區塊鏈發展的最大痛點之一,落不了地,就是空中樓閣啊。」
在發揮區塊鏈技術驅動實體經濟、改革金融方式的路上,前景光明但道阻且長。對此,潘春華告訴記者,相城區正在制定《相城區關於加快推進區塊鏈產業集聚發展的實施意見》。
「《意見》最快明年實施,計劃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制定區塊鏈應用示範場景扶植計劃,每年開放不少於500個區塊鏈應用場景建設,幫助企業實現應用場景落地建設。」潘春華表示,相城區將推動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政務服務領域、醫療健康、司法存證等民生領域這幾大重點領域的場景運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2Mp724BMH2_cNUg2OW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