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普」這個詞能從我視野里消失嗎?

2023-04-15     時尚COSMO

原標題:拜託,「普」這個詞能從我視野里消失嗎?

除了普,你們沒有形容詞了嗎?

易夢玲參加了電影《愛很美味》的首映禮,放映結束後在觀眾席上被叫起來發言。她穿了一身休閒服,頭戴棒球帽,非常低調的打扮,也沒有化妝。

之後 #易夢玲素顏# 成為了熱搜詞條,第一條熱門微博里的評論是「好普」。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開始用「普通」形容女明星、女藝人的容貌。「普女」甚至變成了一個網絡世界裡通行的名詞,人人都聽得懂其中的含義,帶有打壓、貶低的意味。

易夢玲回應:「很開心緩解了大家的容貌焦慮~」

「普」字裡帶有的意味哪裡僅僅是容貌焦慮那麼簡單?易夢玲的「避重就輕」非常聰穎,非常溫柔。而且她是得體的。

去看一場朋友的電影,穿舒適自然的衣服,也不需要精心上妝。享受電影本身就好了,又不是出去走秀。

易夢玲能夠接受自己的素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而那麼多人卻不能。

她曾經在小號里寫:「我大笑的時候會露很多牙齦,眼尾會有很多表情紋,雖然選圖的時候我不會把這張選進去,但我不介意把這張發出來。因為這樣的整體是舒適、自然的,所以不要放大身上的任何一個看似不完美的地方,就是這些不完美的地方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我。」

人們說,以美為飯碗,就要時時端好這碗飯。但那種精心要求的緊繃下,卻產生不了大美人。從審美上來說,美是個性、自然、精心和簡潔的正確組合。從氛圍上來說,美應當是一種輕盈的自洽,接受那些屬於自己的美中不足。

就像易夢玲曾經被認為「嘴巴大」,她也覺得自己「笑起來像小丑」,但並沒有因此而拘束笑容,反而她的笑容成了自己最具有辨識度和感染力的表情。

「普」引發的不是容貌焦慮,而是真正落後於時代的以貌取人。它以明星、藝人、網紅為輻射點,包含了在座的所有人。什麼時候一個女生才能夠脫離「外貌」、「身材」的衡量標準,被看到更多的特質,比如能力、性情、實力?

易夢玲被看見的是她的得體。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她是自己世界的中心。出席任何活動,都精心面對,揚長避短。在2023年初的一場紅毯上,易夢玲身穿一襲Dior中古禮服裙款款而來。服裝和妝發搭配得當,好審美讓她不輸女明星。這條禮服被人指出是「山寨禮服」後,易夢玲在社交平台回應,「托友人從國外帶回來的,可以看得出來尺碼大太多,所以改了兩次。這條馬賽項鍊也是一見鍾情。」風輕雲淡地碾碎了謠言。

但是當她去到別人的主場,便懂得不露鋒芒,成為陪襯。比如當易夢玲和馬思唯一起參加朋友的婚禮,她沒有穿高跟鞋和禮服裙,而是用短背心配工裝褲,還帶了一頂棒球帽。這一點可以從很多大美人身上找到共通點,身高173公分的林志玲和身高比自己低的男主持搭檔時只穿平底鞋。

每個女性身上都有其他更值得被討論的內容,但大眾的目光卻總停留於容貌、身材、年齡之上。

正如《愛很美味》首映上,電影沒有上熱搜,王菊的小肚子卻上了熱搜。她回應,「我的肚子很可愛。」

討論女演員的胖瘦和頭部網紅的素顏,這網際網路還真是過了五年、十年都沒有什麼改變…如今嘴女明星「普」還成為了一種正確的腔調,並由網友投票選出了「四大普女」,並有網友留言「xx,為什麼普女名單里沒有人提名她?」

有意思嗎?意義在哪?打著「普女」的名號,讓更多的女生掉進外貌審判的陷阱——那是我們本該掙脫出來的陷阱。所有為了證明「別人普」和「自己不普」的鬥爭都是陷阱題!什麼時候女生可以有一種截然不同的心態呢?

比如,如果有人問你,你覺得自己是不是美女?你覺得你和你的閨蜜誰好看?你覺得誰是你們公司最漂亮的人?你給自己的顏值打幾分?你覺得那個她是不是有點普?

我們可以很酷地回答對方,「抱歉,身為一個女孩,我從來不用漂亮或者不漂亮來衡量自己,也不用此衡量他人。」吾不想答這題。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 小紅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203f0817455529c7fc029ff1f2496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