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農業恢復生產技術指南來了!

2024-11-01     江南水鄉生活見聞

今年第21號颱風「康妮」已於今天(11月1日)上午9時由強熱帶風暴級減弱為熱帶風暴級。17時,其中心位於浙江省朱家尖島東偏南方向約25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90百帕。

預計,「康妮」將以每小時4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東偏北方向快速移動,強度逐漸減弱,之後在東海北部逐漸變性為溫帶氣旋。

各地要密切關注颱風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有針對性採取措施,做好防範。

種植業恢復生產技術指南

一、水稻

當前正值晚稻灌漿結實至成熟收割期。

1、及時搶收。要積極組織和調度農機作業力量,及時搶收已成熟和即將成熟的晚稻。

2、清溝排水。對於已進入灌漿結實末期倒伏的田塊,應儘量排乾田塊,以防止穀粒發芽腐爛;對於未倒伏田塊,要及時加強後期田間管理;

3、保險報損。及時對接保險公司報損,力爭減少災害損失。

二、蔬菜

蔬菜生產正值越冬蔬菜生長期期,主要在田設施蔬菜為番茄,陸地蔬菜為花椰菜、芥菜、甘藍類和葉菜類蔬菜。

1、搶收蔬菜。及時搶收成熟和即將成熟的蔬菜,減少因災損失。

2、清溝排水。提前疏通溝渠,開啟機埠,防受淹內澇或倒灌,確保雨止田干、積水及時排除。

3、加強災後管理。及時修復受損設施,扶理倒伏植株,清除污泥,薄肥勤施,中耕鬆土,防病治蟲,恢復植株長勢。

4、及時補種改種。因災絕收菜地要根據市場行情、因地制宜安排下季蔬菜生產,有補種條件的應及時補苗,不宜補種的可播種速生葉菜。

三、水果

當前火龍果、四季柚等水果進入採收階段,紅美人、甌柑等柑橘類處在果實成熟前期。

1、開溝排水。迅速排除園內積水,及時清洗植株枝葉、果實上的泥漿,清除雜物。出現海水倒灌的果園,海水排凈後,要用淡水沖淋。

2、整枝修剪。淹水後果樹應適度修剪,剪除部分枝葉。受害嚴重的應摘去部分或全部果實,減少受澇樹枝葉水分蒸發和樹體養分消耗,防止死亡。對倒伏的樹體要儘快扶正或扶直,設支架支撐固定,外露根系重新埋入土中,培土覆蓋。被颱風刮斷的大枝,應鋸平傷口,塗上「402」傷口保護劑或1:1:10的波爾多漿。

3、鬆土施肥。要及時鬆土,並用生石灰等消毒土壤。樹體受澇後根系受損,吸收肥水能力較弱,不宜立即根施肥料,應適時根外追肥,促進根系恢復。待樹勢恢復後,再土施腐熟人畜糞尿、餅肥或尿素,促發新根。

4、加強病蟲防治。颱風過後易誘發各種病蟲害,要及時選用對口農藥對受淹園地進行一次全面防治。

四、茶葉

1、開溝排水、清理雜物。對水淹園地,要開溝疏渠,迅速排除園內積水,降低地下水位,加速表土乾燥。對植株枝葉上的泥漿及時用水清洗,掛在植株上的雜物要及時清除,淹水時間較長的植株,剪除部分枝葉。及時做好壞損溝渠、道路及他配套設施的修繕工作;特別要注意的對於遭塌方與泥石流破壞的茶園,必須在巡查確認地質狀況穩定後再進行清理與修復工作。

2、適時鬆土。幼齡茶園水淹後易出現土壤板結,會引起根系缺氧,故需在颱風過後園地表土基本乾燥時,及時鬆土。

3、適施追肥。對於樹體受澇後根系受損嚴重的,由於吸收肥水能力較弱,不宜立即根施肥料,可選用0.3%尿素或葉面肥等進行根外追肥,待樹勢恢復後,再土施腐熟人畜糞尿、餅肥或尿素,促發新根。

4、防治病蟲害。颱風過後,黑茶尺蠖、茶橙癭蟎、炭疽病等病蟲易蔓延發生,應注意茶園病蟲害的監測,一旦發生應選用對口農藥及時防治。

畜牧業恢復生產技術指南

全面開展消毒滅源。及時清理清洗養殖欄舍周邊,特別是排水溝里的污水、污物,修復加固受損養殖圈舍;科學選擇消毒藥品,對畜禽養殖場、屠宰場、無害化處理廠等進行全面消殺,各類場所消毒池要每天定期更換消毒藥;關注災後水源地、飲水井和飲水管線衛生狀況,按要求開展飲水消毒,確保飲水質量安全。

加強畜禽飼養管理。根據畜禽不同階段的生長需要,提供營養全面的飼料,適當添加一些多維、電解質等抗應激劑及免疫力增強劑,促進畜禽機體的恢復,減少應激反應。飼料飼喂前應仔細檢查,不用霉變飼料飼喂畜禽,防止中毒。

強化畜禽免疫監測。做好災後畜禽緊急接種,開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補免,提高機體免疫保護水平,確保災後無大疫。加強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監測,及時分析研判發展態勢,一旦發現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要立即診斷,及時處置。

加強動物檢疫和無害化處理。加強災後畜禽及其產品的檢疫,避免因災死亡畜禽流向市場。切實做好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嚴格按照「四不准、一處理」要求,開展死亡畜禽收集、轉運和無害化處理,做到應收盡收、應處盡處。對於邊遠山區和交通受損等原因不能轉運的,嚴格按照《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就地科學處理。同時,要做好相關場所消毒工作,減少畜禽疫病發生與傳播。

做好畜禽糞污處理。對養殖場(戶)堆糞場、貯液池等存儲設施進行檢查,防止雨水進入堆糞場、貯液池和污水外溢,嚴格杜絕畜禽糞污直排、偷排。定期開展糞污貯存等設施設備的維護和檢修,確保設備有效運行。

漁業恢復生產技術指南

颱風前後養殖環境因子變化大、加上流急浪大、魚蝦體極易受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要進行及時預防和治療。

災後抓緊補放苗種,爭取受災不減產。颱風過後,應及時收捕並調整養殖密度。對受淹發生逃逸的養殖池塘,颱風過後要第一時間進行圍網處理,並根據養殖品種的逃逸情況,及時估算存塘(箱)數量調整養殖密度,合理選擇補放品種,確定增補數量,做到放養的苗種既能利用水體的有效空間,又能使損失減少到最低。對全淹、全逃池塘,要迅速整理池塘,消毒水體,開展重新放養工作。

強化投飼管理,提高魚體免疫力。颱風過後水產養殖種類的體質較差,必須投喂優質新鮮飼料,以增強魚體的抗病能力。

及時處理死魚,防止疫病爆發。颱風過後,應及時撈除死魚、死蟹、死蝦等,迅速進行無害化處理,切忌將死魚隨便亂扔。無害化處理方式有:深埋死魚、集中高濃度消毒劑處理、集中高溫處理(含焚燒)等。此外,還應強化漁業公共衛生與健康管理的意識,堅持對打撈死魚的工具、器皿、人員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疫病暴發。

加強疫病測報,監測漁業生產。要提高災後疫病防治意識,加大疫病監測力度,及時發現疫情或漁業水域污染事故,並立即採取相應的應急措施。

來源:畜牧獸醫處、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市漁業技術推廣站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1e15a88ea8c1b30480ee0828f186a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