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管理的三大漏洞,漏掉的都是錢!你重視了嗎?

2022-04-24     中國養豬網

原標題:豬場管理的三大漏洞,漏掉的都是錢!你重視了嗎?

規模化豬場一頭母豬的固定投入大概在2萬元左右,散養戶豬場的投入稍低,大概在15000元左右, 一個百頭母豬場的投入保守估計達到150萬,這個體量的投資,我們在管理自己的豬場時是否還能靠「農民養豬」的思想去取勝。

豬價持續低迷,最近才有所好轉,而養殖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一個豬場能不能賺錢靠的是疾病的控制,疾病控制好了,就能賺錢;但賺錢的多與少,卻是管理來決定的。

在行業內有一句話叫「管理決定效益」,所謂的管理就是在豬場生產流程內,如何用一定的投入實現生產更多地豬肉,就是管理。對於豬場而言,通過管理的方式提升豬只健康度,提高豬只成活率、提升母豬繁殖效率、提高豬只長速,成本的降低更多地是靠的MSY(一頭母豬年出欄肥豬數)的提升,也就是降低造肉成本的來實現的。

母豬的產仔豬

行情好的時候我們可以不考慮多少,因為利潤巨大,抓緊賺錢才是正道。但正常行情下,一頭肥豬的利潤300元,就不得不考慮了。平均10.5頭/胎,和12頭/胎相比,每年每頭母豬出欄肥豬差了3.3頭,一頭母豬一年創造的利潤就差了1000元,100頭母豬就是10萬,幾乎是兩個養殖工人的工資了。

母豬非生產天數

很多豬場其實是沒有這個概念的,反正母豬只要發情我就配種,從不「浪費時間」,但事實並非如此。由於產後炎症、膘情差、斷奶晚等造成母豬非生產天數增加,每天的飼養成本是10元,一頭母豬增加10天,一年就是100元,100頭母豬就要多吃10000元的飼料。

料肉比

3.2的料比和3.0的料比,每年你在飼料一項的投入就差了20萬,而這20萬卻是在產出同樣豬肉下的無效投入。

我們很多豬場也知道這些數據的重要性,關鍵是如何及時發現和如何改進。給大家提供三點建議,便於實施。

一是學會記錄數據的習慣,年產仔數、配種率、料肉比、發病率、成活率等等,並時時拿出來看看,數據不會騙人,通過數據對比你會發現問題在哪裡,改進的點在哪裡。

二是發現問題馬上行動,改變總是伴隨著很多麻煩,但不改變,你就會失去錢。

三是改變時找專業的人幫你出主意,找個「明白人」能節省時間和成本。

其實今天和大家聊的目的只有一個,給大家提提醒,現在降本增效是大趨勢,但增加利潤可不止降低飼料成本這一項,還是那句話「花最少的錢生產最多的豬肉」,這就是管理的持續追求。

文章來源:龍昌動保劉長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0b91f8ea7b0309d3ee4ff31a7f12394.html